手串的兴起

什么是“手串”? “手串”就是用各种材质穿成的珠粒组合型腕饰。大规模出现手串佩戴、收藏热潮的时间很短,大概至今也不会超过20年。对于这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便席卷华夏、热度维持时间长久不衰的腕饰品,一个清醒的佩戴者、收藏者乃至投资者,至少应该明白异军突起的一些人文背景。

毫无疑问,在中国传统的古玩杂项类别中,并没有“手串”这一类。古代的腕饰品主要是各种材质的手镯,常见的有白玉手镯、碧玉手镯、翡翠手镯以及金、银手镯。手镯主要是女性的腕饰品,男性一般不佩戴。所以在有一定年份的古玩收藏品中,不包括现在主要作为男性腕饰的手串,这一点是手串收藏者必须了解的。

作为一种新兴的由珠粒穿成的腕饰,手串肯定是从中国传统佛教的18子念珠衍化而来的。佛教中一串念珠的子粒数,一定是9的倍数,最少的是18子、最多的是108子。在《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中,有“一千八十以为上”的经文,说明念珠最多的应该是1080子,这么庞大的念珠不知道是否真有人使用过。常见僧人手中所持的大多是108子念珠;而18子、36子念珠则多是居士和普通善男善女的日常手持之物。在现今的古玩杂项类别中,18子念珠应该是一个类项,时有出现。在嘉德、瀚海等大型拍卖会上,各种材质的18子老念珠拍品屡屡现身,近年尤其受到拍家的青睐,收藏者可以按照杂项的收藏规律进行收藏。

18子念珠比较容易与手串相混淆,但两者实际上是有区别的。18子念珠最简单的穿制也要有佛头,至于背云、纪念等108子念珠所应有的配饰倒未必一定齐全,但穿系要用没有松紧的绳带;手串有没有佛头都可以,珠粒的数量视手腕的粗细而定,穿系是带有松紧的绳带。本书所讲的“手串”,实际上也包括了18子念珠。

20世纪末的中国,一度兴起了狂热的明清家具收藏,王世襄先生及其专著《明式家具研究》一书无疑起到了很重要的导向和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知道,真正收藏级别的古代家具的收藏热点其实不仅是家具本身,很重要的一个收藏点在于制作家具的材质,明式家具的典型材质是黄花梨木;清代家具的材质一定是紫檀木。在古代家具收藏的实际操作中,尽管工艺是明代的,但材质是榆木;或者尽管榫卯结构够得上清中期,但是材质是一般的柴木,也不会被收藏者重视。相反,一些典型民国时期带有西洋风格的广作紫檀家具,其价格仍然远远超过明清时期非典型材质的普通家具。这种古代家具收藏的特点充分说明了,一件古代家具的价值构成主要是材质,而时代工艺、时代特征只处于附属地位。正是在以材质为市场主导的收藏环境下,人们由古代家具的收藏迅速转为对黄花梨、紫檀等贵重材质的收藏,于是出现了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家具可以是新的,仿古的样式是否对路也可以不深追究,但是材质一定要百分之百正确。我们知道,黄花梨与紫檀这两种材质之所以异常珍贵,全在于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不像松木那样十年树木即可成材。我国海南省在20世纪末尚有很少量的黄花梨木资源贡献,而紫檀的资源问题更为严峻,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各时期的老紫檀家具,其材料来源基本上都是明代的压船木,有清一代大概没有进口紫檀木的记录,四五百年的紫檀使用历史,严肃而认真地告诉我们,什么叫作“坐吃山空”。

▲ 金刚菩提子108子念珠

说实话,即使是在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古代家具材质真正的价值意义的时候,能够斥重金收藏的人,也绝不是普通百姓。原因很简单,一是一般工薪阶层不具备那种动辄百万元的经济实力,没有形成交易的能力;二是没有足够宽裕的居住环境展示,明清家具都是又宽又大,王世襄先生所藏的那些明式家具,也都是拆开后捆成捆儿摞在床铺底下存放,只有需要研究时才组装起来。所以,面对日渐红火的珍稀木材,有心涉足的工薪阶层,也只能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有一天,人们的兴趣点突然有了很大的调整,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对珍稀材质的明清老家具的关注转向用珍稀材质制作的、能够买得起的木质手串。在开始的几年里,手串的用料都是真正的老黄花梨木和老紫檀木,而且价格很便宜——因为用来做手串珠粒的,都是做家具剩下的下脚料,几乎没有成本。那几年玩儿手串的人才是之后手串风暴形成的开先河者。

▲ 黄花梨手串

没有几年的工夫,玩儿手串的人数迅速膨胀,大概用“数以千万计”都不为过,形成了自赵宋以来历代国民专项收藏规模最宏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历史性高潮。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现存的珍稀木材资源形成了一个灾难性的冲击,很多成材的大料都被开成木条,制成小珠粒。市场剧烈的供需失衡关系所隐藏的高额利润,是暴殄天物后果的罪魁祸首。我在某地的一个古玩交易市场曾经见过一个老紫檀平刨,长度约有三四十厘米,被一个年轻人锯成木条,没多长时间几十粒老紫檀珠粒做成,当场就卖光了。

很显然,手串热度的不断升高,必然与黄花梨、紫檀等珍稀材料形成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于是,东南亚等地的硬杂木大批涌来,以填充因材料短缺而形成的市场局部真空,这批硬杂木主要包括与老黄花梨木相近似的越南产黄花梨木(俗称“越黄”)、与老紫檀木(即“小叶檀”)相近似的卢氏黑黄檀(俗称“大叶檀”)。这两种进口木材对于手串交易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彻底搅乱了交易者的视觉。时至今日,交易者对于两种材质十分近似手串的辨识,还是让人感到既挠头又一筹莫展,有些经验很丰富的杂项鉴定人员对此也感到无计可施。更可悲的是,现在一些有着丰富鉴定经验的昔日专家,他们很少对最新引进的木材进行跟踪与高度的关注,仅凭过气儿的经验指手画脚,让他的崇拜者拿着不是当理说而一错再错。

对于收藏的历史来说,手串的异军突起只是一刹那的事情,可是这种雄伟宏阔的规模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手串的收藏必定成为杂项收藏中的一个参与人数最多的类项,也一定是今后古玩交易中最受人关注的一项。现在的手串没有年份很深的,因为自兴起开始也不过20年左右,现在人们玩儿的是一种兴致,甚至是一种时髦,其内涵相对简单,还没有上升到收藏品的级别。一串新手串,经过不知不觉的岁月盘捻,20年、30年之后,第一批手串经过了自然淘汰,仅存的修成了正果,珠粒上面有了包浆、挂了瓷,之后,才能真正进入到收藏的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