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英国爹

我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温布尔登俱乐部入口处刻着一句话:何时你能坦然面对胜利与失败,并将这两种假象等同视之。我折服于这句话中蕴含的真理,搜索了一番,得知这诗句出自英国作家吉卜林。2012年,我去伦敦看奥运会,有一天的安排是去温布尔登看女子网球的四分之一决赛。那天,我在各个球场的入口处转悠,就想看看到底哪里刻着这句诗。找了一圈也没看到,而后在纪念品商店里转悠,店里陈列着温网百年历史的图片,却没有相应的纪念品,奥运期间他们只能卖那些奥运特许产品,而奥运特许产品有一种快速消费品的廉价感。正无聊呢,抬头看见屋里横梁上嵌着一块木匾,灯光照射其上,赫然刻着:If you can meet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这就是吉卜林的诗句,出自他给自己十二岁的儿子写的那首诗,诗的名字叫If,通篇都是对儿子的期望。

英国有几个了不起的好爸爸。其中一个叫肯尼斯·格雷厄姆,他的儿子外号叫耗子,耗子四岁的时候,肯尼斯每天晚上都给他讲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动物——蛤蟆,鼹鼠,水鼠,等等。耗子七岁的时候,去参加夏令营,肯尼斯就用书信的方式接着给儿子讲故事,他一篇篇写下来,就成了一本书,叫作《柳林风声》。另一个好爸爸叫托尔金,他是牛津大学的教授,研究古英语和北欧语言,他自创了一种精灵语言,虚构了精灵族群,他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这些故事就成了《精灵宝钻》和《霍比特人》,他还假冒圣诞老人给孩子写信,写了十多年,讲圣诞老人在北极圈里的生活。这两个爸爸肯定是特别爱他们的儿子。

还有一个伟大的英国爹是老穆勒,他的儿子叫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老穆勒是一个文人,前半辈子都以卖文为生,写了一本《英属印度史》。小穆勒三岁时开始学希腊语,接着就读《伊索寓言》《回忆苏格拉底》等希腊作品。八岁学拉丁语和数学,接着读维吉尔的诗和西塞罗的演讲,读《罗马史》,还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着写诗。穆勒一家住在英国乡下,每天早上老穆勒带着儿子一起散步,儿子就把头一天的阅读做一番口头汇报。十二岁,小穆勒读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老穆勒讨论书中内容,这已经算是接受高等教育了。到十四岁,小穆勒学成毕业。他后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那年,小穆勒出了一本书叫《论自由》,我们今天笃信的一些观念就来自这两本书。

老穆勒大概也爱儿子吧,但他过于严格了。他相信正直和节制的价值,鼓励孩子一生悬命,不要放纵和懒惰,他认为生活中的失败,大多来自对快乐的过高估计。像典型的英国人那样,他不太流露自己的情感,却深知一个人若失去旺盛的好奇心,生命就会变得枯竭。老穆勒对儿子期许过高,逼着他走上学术之路,弄得儿子一度精神崩溃,靠文学之美和妻子的爱,才缓过劲儿来。小穆勒著有一本《我的知识之路》,其中说到,仅凭温柔的言语,无法让一个孩子投身于枯燥单调的学习,如果教育总是提倡简单有趣,那么孩子学到的也就是一些肤浅的东西。

自打你降生之后,我就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能像肯尼斯和托尔金那样耐心地给你讲故事吗?我能像老穆勒那样在学业上给你切实的指引吗?我有充沛的爱吗?我能激发你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吗?我该怎么督促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我能在哪些方面成为你的榜样呢?我可能有点儿多虑,其实也不算太多虑,以前我也知道托尔金和小穆勒,但没有从父子关系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以前我觉得《柳林风声》和吉卜林的冒险故事太幼稚,现在会拿起来看,准备讲给你听吧。

回到吉卜林的诗,把成功与失败都视为幻象,我当年读这句诗,知道自己做不到这样超脱。如今倒是明白,一个人所期望的目标不一定要用现实中的成败来衡量,总有些价值是跨越千百年的,去追求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人就不会太俗气。吉卜林的这首《如果》,每一句诗都像是一道判断题,能做到的地方我就打个钩,不能做到的地方就打个叉,我们来看看他都说了些什么。

诗中有这样一句: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这条准则带有鲜明的英国特色,不要着华服,徒具其表,不要夸夸其谈,要行为及言谈都低调。这是我最喜欢的英国做派,等你的认知稍微复杂一些,你就会知道,这种低调中蕴含着多丰富的东西。一个人能做到低调,是因为他有一个高标准,他有见识,知道世上的好东西是什么样子,这样才不会干了点儿屁大的事就洋洋自得。

有几句是强调意志力的:你耗费心血所构建的东西,有一天会塌陷,那就把它们再建立起来。身上一无所有,唯有意志在高喊:顶住。

我们会面临很多失去: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 And never breath a word about your loss.这一句要做到非常之难:never breath a word about your loss.有时候我们免不了要说一些怨天尤人的话,直到身边的人开始讨厌我们,才发觉自己说得太多了。

不过,大体而言,凡是自己能做到的,都还算容易。难的是与他人相处,我抄几句原文吧: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 Or good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都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周围有人精于算计利欲熏心,我们就要承担做一个好人的风险。吉卜林的这首诗有太多和人相处的道德劝诫了,好像在鼓励他的儿子去当学生会主席啥的,我估计你会感到厌烦,可我们还是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我们这里的人实在太多了,有十多亿,比整个欧洲的人还要多。人多了,人与人之间就很难做到温柔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耗费你很多的精力。人多嘴杂,吉卜林诗中有一句: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 twis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我不太喜欢这句,有点儿自以为是。要我说呢,不要觉得自己所说的就是真理,要时刻怀疑自己可能是错的。吉卜林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你或许有点儿不耐烦,但他也说了破解之道: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much.顾及所有的人,但也别把谁太当回事。是的,别把任何人太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