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程(第2版)
- 沈新元
- 3355字
- 2020-06-24 18:25:27
实验14 乙烯基类单体的阴离子聚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正丁基锂的制备方法。
(2)了解烯类单体阴离子聚合的特点。
(3)掌握正乙烯基类单体阴离子聚合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生长链是阴离子的聚合反应称阴离子聚合,其主要的引发体系分两类,一为亲核加成反应,以丁基锂为代表;二为单电子转移反应,以萘钠及钠为代表,它们引发烯类单体聚合的机理分别表示如下:
①
②
或金属钠直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如下:
在一定条件下,阴离子聚合可实现无终止的活性计量聚合,即反应体系中所有活性中心同步开始链增长,不发生链终止、链转移等反应,活性中心能长时间保持活性。这是阴离子聚合较之其他聚合的明显特点。阴离子聚合是目前实现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的最有效手段,据此可以聚合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窄的聚合物。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一般是带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如共轭烯类、羰基化合物、含氧三元杂环化合物以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主要是碱金属、有机碱金属化合物等。在合成橡胶工业生产中,常用烷基锂作引发剂,其活性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几乎达100%。
本实验用丁基锂做引发剂,正丁基锂用金属锂与氯代正丁烷在非极性溶剂中作用而得,其反应式为:
n-C4H9Cl+2Li→n-C4H9Li+LiCl
产生的氯化锂从溶剂中沉淀出来。
纯净的正丁基锂在室温下为黏稠液体,很容易被空气氧化和在水汽作用下分解,所以一般制成浓度约10%的芳烃(苯)或烷烃(己烷、庚烷)溶液,密闭保存。
丁基锂在纯净或非极性溶剂中以缔合状态存在。在苯和己烷、庚烷中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并和单聚体间有一平衡:
溶剂极性增加,缔合减少;在极性溶剂如四氢呋喃中,则完全不缔合。由于只有不缔合的正丁基锂有引发聚合能力,所以极性溶剂有利于正丁基锂的引发聚合。
本实验中以庚烷和苯作溶剂分别制备正丁基锂做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进行阴离子聚合。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主要实验材料
金属锂、氯代正丁烷、庚烷、苯、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高纯氮、甘油。
2.主要实验仪器
三口烧瓶、冷凝管、四颈瓶、恒压滴液漏斗、电磁搅拌器、结晶皿(φ140mm)、试管(φ20mm×150mm)、注射器、磨口锥形瓶(50mL)、调节温度计、翻口橡皮塞。
四、实验步骤
1.丁基锂的制备
(1)庚烷为溶剂。
①从约100℃的烘箱中取出烘干的250mL四颈瓶、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按图14-1装好仪器,冷凝管出口接一干燥管,再连一干燥橡皮管,其另一端浸入小烧杯的石蜡油中。从石蜡油鼓气泡的大小,可以调节氮气的流量。
②在三口烧瓶中加35mL无水正庚烷及新剪成小片的4g金属锂。加热甘油浴至约60℃。通高纯氮5~10min后,在搅拌的情况下从滴液漏斗滴加30mL无水氯代正丁烷及15mL无水正庚烷的混合液,因放热,会有庚烷回流。控制滴加速度,使回流不要太快,约20min滴加完,此时溶液呈浅蓝色。将甘油浴加热至100~110℃,并调节好温度计,控温,在搅拌下回流2~3h。反应后期,因产生多量氯化锂,溶液转为乳浊液,最后呈灰白色。反应期间氮气流量调至能在石蜡油中产生一个接一个的气泡即可。
③反应结束后,稍加冷却,通氮气下取下三口烧瓶,三口均盖磨口塞,室温下静置0.5h,让氯化锂沉于瓶底。上层清液即为丁基锂溶液,呈浅黄色。准备好一干燥的50mL磨口锥形瓶,将上层清液轻轻倒入锥形瓶中,将瓶口塞紧,放置干燥器中备用。
图14-1 丁基锂制备实验装置示意图
(2)苯为溶剂(仪器及装置同图14-1)。
①加50mL干燥苯及0.5g金属锂,通高纯氮5~10min将体系中的空气排除。开启电磁搅拌,从滴液漏斗慢慢滴加5g氯代正丁烷,反应温度以保持苯有少量回流为宜,反应4~5h后降至室温。
②于通氮气的条件下取下三口烧瓶,各瓶口均盖上磨口塞,0.5h后将上层清液倾析转入50mL干燥磨口锥形瓶,塞紧翻口塞,存放于干燥器。清液中丁基锂浓度约1mol/L,使用时用注射器直接插入翻口塞吸取。
庚烷为溶剂与苯为溶剂两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前者丁基锂浓度大,后者较小,均适用于聚合。
2.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阴离子聚合
将洗净、烘干的3支φ20mm×150mm的试管编号,分别加2mL干燥的St、MMA和AN,再各加4mL干燥苯或正庚烷(若加正庚烷,聚合体将以沉淀析出)。每支试管通高纯氮气5min(通氮气的毛细管插入液体底部)后,塞紧翻口塞,分别按如下步骤进行聚合。
(1)苯乙烯阴离子聚合:
①取一干燥的5mL注射器,装一长针头(约10cm)从装在氮枕头的乳胶管部分吸氮气洗针筒两次,再吸氮气2mL注入装有丁基锂的锥形瓶,同时吸出2mL正丁基锂—庚烷溶液。
②在装有St的试管中注入0.5mL正丁基锂—庚烷溶液,管内液体随即变橙色。摇匀,室温放置,转红色,随后溶液变热,变稠,因聚合热,苯甚至沸腾,此时需用冷水稍加冷却。再室温放置0.5h,慢慢倒入60mL甲醇中析出聚合物,将析出的聚合物浸泡5~10min后,转移入另一存有30mL甲醇的小烧杯中,让包存于聚合物中的溶剂、未聚合单体都扩散出来(约0.5h)后,过滤、烘干,称重并计算产率。
(2)丙烯腈阴离子聚合:与St相比,MMA、AN对阴离子聚合比较活泼。尤其是AN,因为氰基是极强的阴性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低,所以非常容易发生阴离子聚合。
①在装有AN的试管中小心地逐滴加入丁基锂—庚烷溶液,反应激烈。每加一滴,就在局部引起聚合,使附近区域的苯汽化、发生吱吱声,同时产生聚丙烯腈沉淀,沉淀颜色为土黄色。
②加完0.5mL催化剂后,摇匀,室温放置5~10min后即可加甲醇洗出聚合物,并过滤,烘干,称重。
(3)甲基丙烯酸甲酯阴离子聚合:MMA的活性介于St和AN间,但实际上由于MMA亲水性大,其中微量水很难除尽,使聚合反应不像St、AN那样明显。丁基锂溶液加入MMA时,若先不摇晃,可观察到甲基丙烯酸甲酯阴离子的橙黄色。若MMA干燥不好,稍一摇动,橙黄色即消失。其他各步骤与St聚合的相同。
注意事项:
①商售锂是浸于煤油中的很硬的金属块,使用时取出一小块,用滤纸擦除煤油。垫好滤纸,用手掐住后用剪刀剪成小片,再剪成小条,尽量小,以缩短反应时间。反应完后,残余的Li处理如下:将倾析清液后的三口瓶烧放于木圈上,用滴管慢慢加入无水乙醇,将Li作用完再冲水洗净。冲水前要小心,先加少量水试试,确认已无锂后再用水洗。少量锂与水虽然不自燃,但锂量稍多时遇水亦会引起燃烧。
②在庚烷、苯回流的温度下,氯代正丁烷与Li要充分反应(视加的锂片大小,越大越厚则反应越慢)一般需5~6h以上,本实验为了缩短时间,减少了反应时间,所以反应是不完全的,不能以加料量来计算得到的丁基锂的浓度。丁基锂浓度的分析见本实验的数据处理。
③苯乙烯的阴离子呈红色,红色不褪,表明苯乙烯阴离子存在。在St阴离子聚合的试管中,用注射器穿透翻口塞加1mL干燥MMA,可观察到红色立即转成浅黄色,苯乙烯的阴离子转变成MMA的阴离子。试管发热表明进行了嵌段聚合。
④丁基锂与水反应激烈,在空气中亦迅速氧化。注射丁基锂溶液的针筒针头,用后应立即用庚烷或石油醚洗,以免针头堵死和针筒固住。残存的丁基锂应用醇处理掉而不能倒入水中。
⑤本实验用的单体、溶剂都必须经严格脱水处理。苯乙烯、MMA、丙烯腈、苯、庚烷都可以在蒸馏纯化前加氢化钙,至无气泡产生,然后蒸出。蒸出的单体、溶剂中再加入少量氢化钙(此时不应再有气泡),存放于干燥器备用。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计算反应产物产率。
(2)丁基锂的分析。正丁基锂的分析是应用“双滴定”的方法,即取两份等量的正丁基锂溶液,一份加水水解,再用标准盐酸滴定,测得总碱量。另一份先和氯化苄反应。然后用水水解,再用标准盐酸滴定,从两份滴定值之差求得其浓度。
分析步骤 取两个150mL锥形瓶,各加入20mL蒸馏水,然后用注射器各加1mL正丁基锂溶液,摇动,加2~3滴酚酞(0.5%乙醇溶液)。用标准盐酸(0.1mol/L)滴定,得总碱量V1。
另取两个150mL干燥锥形瓶,通氮除氧。用10mL注射器各加入10mL氯化苄—无水乙醚溶液(1:10体积)在通氮气下各注入1mL正丁基锂溶液,摇动均匀,用红外灯加热15min,加入20mL蒸馏水,摇匀,加2~3滴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得V2。注意水层比醚层早褪色,在接近化学计量点时用力摇动,避免过化学计量点。
由两次滴定值的平均值计算丁基锂浓度,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为丁基锂的浓度(mol/L);V1、V2分别为第一、第二次滴定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cHCl为盐酸标准溶液的化学计量点浓度(mol/L);V为所消耗的正丁基锂溶体积(mL)。
(3)假如本反应定量进行,请计算所制备的丁基锂溶液的浓度。
(4)制备丁基锂装置中的分液漏斗为什么带一侧管?若无此种装置,该怎么办?
(王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