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政治》一书里,主张人类应重男轻女,女人应置于男人统治之下。的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一种家庭体制

读者大约还记得,前文中曾讲过珍妮·琼斯在一位塾师家里做过几年工。由于她的恳求,塾师教了她拉丁文。她倒也不曾辜负自己那份天资,进步很快,学得居然比老师还更胜一筹。

尽管就这位可怜人从事的行当来说,学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他最不擅长的却是这方面。他是天底下脾气最好的人之一,而且又善于谈笑,十分幽默,在乡下颇有些才子名气;左近的缙绅莫不争相和他交往。此人颇不惯执意推谢,因此,就把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他们的府第中。其实,倘若他把时光用在私塾里,对他的益处也许要大得多呢。

以这位塾师的资历和生性而论,可以想见他是不会成为伊顿或威斯敏斯特学校伊顿和威斯敏斯特是英国最古老的两座贵族学校。的劲敌的。明确地说,他门下的学生一共分作两班:高班的学生只有左近一位乡绅的大少爷,今年已十七岁,却刚学造句;低班的学生是这位绅士的二少爷,他和教区里七个孩子都刚刚开蒙。

除了教书之外,这位塾师还兼营抄写及理发行当。此外,奥尔华绥先生每年又赠给他十镑津贴。不然的话,单靠束脩,他是过不上舒适的生活的。每逢圣诞节,这可怜人就能把津贴领到手,这笔赠金也就足以使他欢度佳节了。

在塾师所藏的几件宝贝当中,有一件就是他的老婆。她本是奥尔华绥先生家的厨娘,塾师是看上了她的财产才娶她的——共计二十镑,这是她做工时积攒下来的。

这女人长得不怎么可爱。究竟我的朋友贺加斯画过她的尊容没有,我不能断言;不过她的相貌跟《荡妇历程》《荡妇历程》是贺加斯于一七三一年所画的著名组画。第三幅里那个给女主人斟茶的少妇一模一样。此外,她还是古代赞蒂璧赞蒂璧(Xanthippe),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的妻子,以凶悍著称。所创立的高贵教派的忠实信徒。因此,在那私塾里,她比丈夫来得威风。说实在的,不论在私塾里还是在旁处,只要有她在场,塾师就什么也做不了主。

从相貌上本来就看不出她性格里有多少温柔,而经常损害伉俪感情的一种情况或许又更使她那点温柔磨灭殆尽了。孩子是爱情的保障,这是至理名言。然而他们结婚几年了,她丈夫却还没有给她这种保障。对这一缺陷他是找不到借口的。论年纪,他还不到三十;论体格,又是通常所谓的血气方刚的壮小伙子。

这就又引起另一种灾难,它也给可怜的塾师带来不少的罪受。这位太太经常要吃醋,弄得她丈夫简直不敢跟教区里的女人说话。只要他对任何女人表示一点点礼貌,或甚至打个招呼,不论他本人还是那个女人,都免不了要遭到她一顿打闹。

她雇用着一个女仆。为了保障她的家庭幸福不至于在自己屋里受到侵害,在女仆的人选上她极为慎重,总是从那些相貌足以替她们本人的贞操打保票的女人中来挑。前面介绍给读者的珍妮·琼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由于这个年轻女人的容貌颇足以提供上述保证,又由于她举止很有分寸(有头脑的女人必然会如此),所以她在巴特里奇(这便是塾师的名字)家呆了四年多而没引起过女主人丝毫的怀疑。不但如此,女主人还格外开恩,准许巴特里奇先生教她功课,这一点前边已经提到过了。

然而妒忌心正像痛风症一样,一旦进了血液,就难保它不发作;而且往往是借着很小一个岔子,在最意料不到的时候发作。

巴特里奇太太就是这样。四年来,她一直准许丈夫教这个年轻女人拉丁文。为了用功,珍妮屡次耽误家务活儿,巴特里奇太太都容忍下来了。有一天,正当那个姑娘念着书,她的老师俯在她的椅背上的时际,女主人从旁边走过。不知怎的,那姑娘猛地站了起来。从那次起就引起了女主人的怀疑。

不过这种怀疑当时并没表露出来,只是潜藏在她心里,像个埋伏着的敌人,要等生力军来增援,才会公开宣战开火。转眼之间生力军果然到达了,证实了她的怀疑。过不多日子,夫妻俩正吃饭的时候,男主人对女仆说:“Da mihi aliquid potum.”这句拉丁文不合语法,大意是:给我点东西喝。那个倒霉的姑娘听了笑了笑——她笑的也许是那句拉丁文太蹩脚。这当儿,女主人瞅了她一眼。她大概是由于嘲笑了男主人而感到不好意思,就绯红了脸。巴特里奇太太看到这般情景,立刻勃然大怒,抄起盛着饭的木盘就朝可怜的珍妮头上掼去。同时嚷道:“你这不要脸的婊子,居然当着我面就跟我男人捣起鬼来啦!”随说随拿着刀子站了起来。倘若不是那姑娘比她更靠近门口,马上逃之夭夭,避开了她的盛怒,女主人很可能挥动手里的武器,造成十分可怕的惨剧。至于她那可怜的丈夫,不是由于事出意外,慌乱中不知所措,就是由于吓得心惊胆战(这一点也是十分可能的),以致不敢起来抵抗,只是目瞪口呆地瘫在椅子上打哆嗦,一动不动,一声不响。直到他老婆追珍妮回来,他才采取些必要的措施来保全自己,效法那个女仆的榜样,不得不撤退。

这个好女人跟奥瑟罗一样,也是这种性格的人:


在嫉妒里消磨他的一生,

随着每次月亮的圆缺,

发生新的怀疑——


她也跟奥瑟罗一样:


——一旦起疑,

就要登时解决。这两句均见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第三幕第三场。


于是,她吩咐珍妮立刻收拾行李滚蛋,因为她已经拿定主意,决不让那姑娘当晚还睡在她家里。

巴特里奇先生已经有过足够的教训,对这类性质的事体决不过问。因此,他就采用一贯有效的处方:忍耐。尽管他对拉丁文不算精通,然而他却还记得这句格言,并且对之深有体会:


——Leve fit,quod bene fertur onus,


翻译出来就是:


——担子虽重,善挑能变轻。


这句话他总是挂在嘴边上。事实上,他倒也经常有机会来证实这句格言的真理。

珍妮本打算替自己的清白辩护一下,可是这场风暴来势过猛,不容她有申诉的余地。于是,她只好去收拾行李。她的东西不多,几张牛皮纸尽够她全部包上了。结了小小一笔工钱之后,珍妮就回家去了。

那晚上,塾师夫妻俩过得自是很不愉快。可是夫妻无隔宿之怨,第二天天还没亮,巴特里奇太太的怒气就已经消掉一些。她这才准许丈夫来辩解,也马上相信了他的申辩,因为他并没要求把珍妮叫回来,而是对赶掉她这件事表示满意。他说,珍妮整天只顾用功,越来越失去一个女仆的作用了,还变得非常固执,没规矩。珍妮确实近来常跟男主人争论学问上的问题,并且正如我们前边提到过的,在这方面她已经大大超过了主人——尽管巴特里奇先生无论如何也不承认这一点。珍妮坚持自己是正确的,他却说她固执,他对她也就开始恨之入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