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印象记

1 法律花园与法律实验室——哈佛法学院图书馆印象本文发表于2010年《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图书馆简讯》第四期(冬)。

赵骏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国际法教师。

哈佛大学法学院如一处美妙奇丽的景致,令人神往。本人有幸得以细细品味此经典学府,在为其魅力所折服并沉浸其中的同时,不由深感吾生之有涯,学海之无边。哈佛法学院图书馆就像这次奇妙之旅中的一个最亮点,吸引我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哈佛法学院老院长兰代尔教授将图书馆比作法律实验室,前任哈佛法学院图书馆馆长马丁教授认为图书馆如同典雅精致的花园。在我的印象中,哈佛法学院图书馆如一处动态景致,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在不同人的眼中会产生迥异的印象,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她也是一位博学而内敛的学者,当你开始和她认真对话的时候,你就会被她的渊博、包容与气度所折服;她更像是一位挚友,时而陪你静静地思考,时而与你展开激烈的讨论与思维的交流。

独具一格的建筑,数量惊人的藏书,热情敬业的工作管理人员,络绎不绝的读者与访客,高效而美观的设施,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充满活力的哈佛法学院图书馆,一个集悠久的历史与高端的现代科技于一身的完美结合体。她不仅散发出一种学术传统,一种以自主研究为主导的问学范式,更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著名学府法学图书馆之典范。发展至今的惊人藏书量与宏伟的建筑,法学院图书馆在Greenleaf教授、Story教授、Langdell教授、Pound教授以及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坎坷与沧桑,日臻完善。如今的哈佛法学院图书馆主体由Langdell和Lewis两幢建筑构成,这是分别以两位哈佛法学教授的姓氏命名的。Langdell楼集中了关于美国法律的藏书,而Lewis国际法学研究楼则汇集了国际法比较法方面的刊物,两建筑长廊相通,浑然一体。

我对于哈佛法学院图书馆的认识,是从其“硬件”开始的。哈佛法学院图书馆的藏书在同类法学院中独占鳌头,其藏书不仅涵盖了美国法方面的主要刊物,而且汇集了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法学期刊。图书馆的藏书按照不同的类别、年代和语种,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高科技的发展在对传统提出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极大地延长了古文献的生命,同时也使得图书馆的容量一次次突破极限。目前,图书馆有很多书籍已经被扫描或拍成缩微的照片,大量期刊已经有了电子版本,读者可以借助于网络管理系统,使得查询、调度、借阅等流程更为高效和有序。朋友在介绍图书馆历史时,对我说当时法学院图书馆阅览室曾一度设在Austin大楼中。在阅览室内,每位教授都分配有一张Carrel(一种带书架的阅览桌),一字排开,这也就是每个教授的办公室。那时电话还未普及,整个阅览室如同一个工厂车间,教授们和图书管理员们忙碌着,时常可见他们的身影穿梭于书架与书桌间。我想若是那些教授和图书馆管理员还健在的话,肯定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与便捷。

步入图书馆,我们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书架群落、设施先进的自习教室与讨论教室、宽大豪华的书桌、独具一格的法学院历史陈列馆与珍品收藏室、生动传神的哈佛法学院历任院长的大幅油画像与杰出校友们的铜像。值得一提的是,哈佛法学院历史陈列馆里收藏着极为珍贵的关于哈佛法学院的历史文献与法学院老前辈们的大幅肖像画。橱窗中陈列着的每—本书、每一件物品,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为你讲述一段深刻的历史。

它们都清晰地记载了前辈们的思想历程以及他们为法学与法学院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努力。珍品收藏室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能够借阅到那些平日里不能轻易看到的文献。这里的借阅程序也严格得几近苛刻。借阅者必须存放好所有携带的物品,甚至连纸笔都不能带入,然后填写资料查询申请单。图书馆管理员会迅速搜索到文献交付到你手中。看着图书管理员们庄重的神色,望着那些保存极好的文献,嗅到淡淡的书香,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倍加小心起来。

除了硬件之外,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由于图书馆书目众多,读者若不事先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到书的编码,很可能会不知所措。不过无须多虑,这里的图书管理员们都会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她们会帮助你査找书的编码及其分布,还会给你作一个简练实用的搜索入门指导。当你开始要从事某方面的研究,需要创建一份阅读文献列表的时候,图书馆管理员们也能助你一臂之力。在你把要写的文章主题与她们做一次讨论后,凭借专业的训练和多年的经验,她们会协助你快速地完善这份书单,并提供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图书管理员们还经常组织一些讲座,讲授各种搜索系统与信息库的使用方法。

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这里严格的选任标准与程序。虽然不同的工种会有不同的标准,然而,扎实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对语言的精通、出众的待人接物能力,以及高度的工作热情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有一次,我问一位图书管理员在取得了博士学位后为什么选择了法学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她的回答简短而耐人寻味:“我爱这些书,也爱这里的人。”法学院老院长兰代尔教授当时也是图书馆里的一个管理员,可以想见这里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

除了感受到在这里搜索文献的便捷,读者很快能体会到在这个图书馆看书的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平日里,坐在宽大柔软的椅子上,在柔和的灯光下欣赏着精彩文字,心无旁骛,唯有思维如滔滔江水在奔腾。若是累了,可以望望开阔的穹顶,整齐饱满的书架和勤奋的人们。周末有时刚健身回来,洗一个热水澡,走到图书馆,找一个软软的沙发,舒舒服服地坐下,执书细品,何等快事!午夜或是过节时分,整个图书馆就显得愈发宁静,此时在图书馆看书别有一番风味,颇有坐拥书城的感觉。

日子久了,人们不由得开始思考图书馆带给人美妙的视觉与精神享受背后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哈佛法学院图书馆的运作理念与法学院的教育制度紧密相关。老院长兰代尔教授曾经把法学院图书馆比作实验室,这个比喻深刻体现了兰代尔院长的法律学科和法学教育理念。他认为法学如同自然科学,研究案例好像是科学试验,所以他开创并倡导了著名的案例教学法,沿用至今。众所周知,判例法是美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并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动力。相应地,法学院图书馆为法学院师生们提供了查阅案例与文献的场所与资源。法学院图书馆,作为法学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身的运作模式也反映出整个学院的治学传统。

在优秀的法学院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问学能力。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一个主题来龙去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与讨论,然后提出创见的综合能力。相应地,这里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主动引导式,而不是被动灌输式。整个问学模式,就是一种学生在教授指导下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主动思考和积极交流的过程,因此教授和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很高。每位教授都配有相应的图书管理人员为其及时提供最新的学术动态与信息;学生们的学术研究工作也大多在图书馆中完成。与此同时,法学院师生们也对图书馆提出了各种高层次的要求与希冀,图书馆也不断地发展完善以形成对学术研究更好的支持与促进。由此,法学院教育体制的发展与法学院图书馆的完善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学术传统正是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得以逐渐积累及传承。

当每天不经意间凝望图书馆大楼的时候,当穿梭于林立的书架的时候,当在柔和的灯光下一卷在手的时候,虽无“花屿读书床”之意境,无“悠然见南山”之怡情惬意,也无“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之超脱,却能深感“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