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金融国际化的守望者

中国金融的国际化过程最多也就是过去十年的事。如果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提早给了中国被动国际化的机会,那么中国政府在2014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中国加速国际化的主动选择。伴随着中国的企业、资本、产品、人员走向世界,作为服务机构的金融业望风而动,跟随着银行业大哥,中国保险机构也纷纷行动。相比于中国银行业,中国保险业国际化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保险业是中国在加入WTO后即全面对外开放的唯一金融行业,十多年的市场竞争的洗礼锻炼了保险业者;保险业的对内开放程度高,像平安、安邦这些非国资控股公司引领行业的格局是银行与证券行业所羡慕的。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保险行业更加市场化,而市场化的它们一旦决定走出去往往步伐会更快,这也正是我们最近所看到的一个趋势。

保险行业国际化的实践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中国保险业究竟有多国际化?中资保险公司中谁最国际化,采取了什么形式的国际化路径?其他保险公司究竟要不要国际化、怎么国际化、国际化到什么程度?中资保险公司和国际巨头相比如何?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国际化程度如何,采取了什么路径,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互联网等新技术对保险的国际化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些不仅是业界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政府和学术界需要回答的问题,而这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写本书的动机非常简单,非常单纯。我们金融国际化课题组自2015年起开始研究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并在2016年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中资银行和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国际化的比较分析,今年我们还会扩大到包括地区性银行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主要银行。而本书则是我们课题组“跨行跨界”尝试的结果,由于行业性质与情况的不同,加上我们已积累的经验教训,本书的研究方法与银行国际化研究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两种方法“孰优孰劣”还请读者多提意见。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从最初的“中资银行国际化”研究开始,不仅对银行业的国际化研究程度加深、范围扩大,在跨界到保险业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团队在“债券市场国际化”和“金融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也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如果借用商业机构的说法,可以说我们金融国际化研究的产品已经(呈现)系列化(态势),而这符合我们一贯提倡和努力实现的“系列化”“品牌化”“平台化”目标。我们也顺势而为,决定在原来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金融国际化研究室。

可以预见的是,和其他行业一样,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作为中国金融业守望者,我们会为它们鼓励呐喊、加油助威,但(估计)不时也会泼点冷水,提点建议,这是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

贲圣林 俞洁芳 景麟德

2017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