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 足球 读书与圆梦

同学们、老师们:


上午好!

近期媒体报道引起国大家关注的就是2016年度诺贝尔各项奖项的公布,中国足球队输球,某著名演员离婚等。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诺奖 足球 读书与圆梦》。

先谈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大偶良典。大偶良典获得本次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之后说了一句话:“做没人做的事很快乐”。我有心地去搜索了他的科学研究历程,1990年,他做了一系列美妙的实验,在酿酒酵母中发现了自噬(自我吞噬)的关键基因。在实验中,他利用面包酵母定位了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之后,又进一步阐析了酵母细胞自噬背后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遵循类似的巧妙机制。这个细胞分解自身蛋白质进行循环利用的“自噬作用”机理这个阿里巴巴山洞,终于被耐心的大偶良典发现了。我们要学习他的就是“做没有人做的事情”和“对事情有足够的耐心”的研究精神。

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求学读书,虽然在高中仅仅三年,但是整个读书生涯是一辈子的事情,即使在校读书我们至少还要七八年,要把书读好,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善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我们就会善于动脑筋,敢于用特殊的方法做好实验、写好作文、解好题目。本周一过,期中考试就在眼前我是多么希望大家有大偶良典的态度去应对好我们的学业啊。

关于国足,大家肯定比较伤心,连续四场世界杯亚洲12强预选赛,只得1分,出线形势岌岌可危,几乎没有希望了。其实大家完全不必伤心,因为就我国足球的整个现状和水平,即使偶然进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结果也肯定是折戟沉沙,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只是提前伤心和晚点伤心而已的事情。

这其实也是和读书有相当关系的一件事,人们早就对我国球员只有体重,没有体质,更不会用脑子踢球的诟病有过很多批评。足球看似简单地踢来踢去,其实里面充满攻守辩证法。这支国家队无论是在选人、还是战术安排、抑或是精神面貌上都令人不满,主教练对于自己昔日爱将的过分喜爱以及对于技战术的举棋不定,好像是他在这段时间犯下的错误,但是其实不是主教练的错误,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也和我们足球发展环境不好,从联赛架构到青训思路、从球队风格到选帅理念,无不漂浮不定,既无共识,更无定力,改革远未到位,才是失利的根本原因。这次失利,演绎了一个黑夜里的猫,一声喵叫,只能是他人梦里的一阵微风,吹过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我又想到了现在搞的一些所谓“校园足球”,大多也是形式主义,一些小孩抱着个足球,拍几个照片就算校园足球了。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足球好教练,更没有完整科学的足球教材,加上独生子女怕吃苦等原因,中国足球的翻身之日还要等好长时间。其实,何止是中国足球,三大球都有这个问题,我到过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学校,看到他们一支女子篮球队有模有样地训练,后来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报道说我国省级中学生女子篮球队输给台湾乡村学校女篮30多分的事情,我觉得是真实的,不是假新闻。幸亏足球和篮球不可能成为我们这些学生生活的唯一,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太伤心,自己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我们也完全不必为没有中国梅西、乔丹而伤心。比较他们,我们更缺的倒是袁隆平、屠呦呦、大偶良典、乔布斯、比尔·盖茨乃至莫言这样的人,也就是需要更多的胸怀世界,善于创新的“人格完善、学力坚实”之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作为一所学校的掌门人,读到以上新闻的时候,我还真不能就事论事,简单认识。我更多地在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如何再严谨甚至严苛点,我们传授的知识如何能和生活结合得更加密切点,我们如何通过生活教育让孩子们对人们没有研究过的事情感兴趣,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懂得真正的学习是不会轻松的,要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学习,不按规律地学习也会像中国足球队一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最该学习的年龄里选择逍遥玩乐,要知道高中和大学时光应该是你们自己吸收知识最密集的时光,如果荒废了最好的读书时光,更是将来补不回来的。即使是现在我们面临新高考,所谓“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原则,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你的成绩,录取和不录取最根本还是要看你的成绩总分。

读到过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一辈子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会活得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所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但是良好的学业成绩,是自身成长、成才和成人的“敲门砖”,是走向人生高境界的“阶梯”。

所以,我们每天在忙忙碌碌地学习的同时,也还要学会选择。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高考你没法选择,你完全可以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中选择你感兴趣的、社会需要的、你有能力学得更好的课程。还要像大偶良典那样,敢于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实验和研究。

哈佛大学图书馆有这样一条馆训:“现在睡觉的话,会做美梦;而现在读书的话,会将美梦变为现实。”

在这个商业气息愈显浓厚的社会里,在价值观日益多元的社会里,在各种对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无用的叫嚣声中,读书那么美好的事情,你选择错过还是追寻呢?

要知道,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谢谢大家!

2016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