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去哪儿了”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上周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周宏教授给我们高三全体同学作了如何写好高考命题作文的讲座,十分精彩,同学们受益匪浅!

事前,周教授到我办公室谈了一些有关学生如何写出思想深度等问题。我们一致的意见是:作文题材要来自生活,要写生活作文。然后再认真深入思考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用辩证法去解释这些现象,利用这样思考问题的方法容易写出精彩的文章。

如以下材料:

近期,一首《时间去哪儿了》的歌曲,让无数人感怀感动。歌曲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也是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它让人深思:过去的日子,你是否留下痕迹、留下记忆、留下价值、留下亮点,抑或是蹉跎复蹉跎,白白走一趟?

如果要求以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我们该如何选材、思考什么问题呢?

我们可能会想到去年火爆的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可能想到近期有人给习近平主席画的一幅“时间去哪儿了?”的人物漫画像,也可能从2014年春晚《扶不扶》的小品中想到“道德去哪儿了?”,面对烦恼的雾霾,我们可能会想到“好空气去哪儿了?”等等。这些材料都是来自当下生活,是可以自然而然想到的作文素材。

面对诸多的“去哪儿了”,我们接着可以思考其背后是什么原因,对那么多“去哪儿了”我们该思考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

“爸爸去哪儿了”是探讨爸爸在家庭角色中的角色归位。让人们反思,东奔西走、奔波忙碌的爸爸们,什么时候才能停下脚步,陪伴子女、关爱家庭?爸爸们把亲情和家庭该放在什么位置?

习近平主席的时间去哪儿了?都忙在为了维护我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处理国内国际事务中去了;忙在不断的学习中去了;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了。而面对如今的信仰危机,习近平同志说,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钙”。缺失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每个中国人的信仰。追寻信仰、坚守信仰、践行信仰,才能让我们的灵魂和身体合二为一,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我们的时间该花在增加信仰的“钙”上。

“道德去哪儿了?”反映当下社会道德问题不少,道德滑坡现象比较严重。让我们记住《扶不扶》里的那句台词:“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扶起人心,才能扶起传统美德、扶起善良国人、扶起大道中国。

多反思“好空气去哪儿了”,其实好空气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和手上。我们少些奢华,不搞铺张浪费,不搞盲目购置大排量汽车;少些自我为中心,重视环境污染那些事,也许好空气即可回来。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对“去哪儿了”的诸多反思,是让我们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更和谐。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们需要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文明。千万不要认为社会上不好的现象都是别人造成的,其实“每一片雪花里你我都有责任”。我们要多反思信任去哪儿了、诚信去哪儿了、底线去哪儿了、亲情去哪儿了、血性去哪儿了、完善人格去哪儿了、坚实学力去哪儿了……我们才会收获一个健康中国、温馨中国、现代中国、强大中国,伟大的中国梦才会尽早实现。

反思之后,重在行动。行动是改变的必然要求,缺少行动,哪来改变?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支烛照天空的火炬,点一盏守望家园的心灯,用自己的一片光、一分热去温暖自己,打动他人、惠及社会,你我都成为向上美好的个体,人人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大家!

201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