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高升的钢材产量
中国钢材产量突飞猛进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钢铁行业像中国这样高速增长、后来居上,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1950年,中国钢材产量为67万吨,而美国钢材产量为8785万吨,英国为1655万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复苏,钢材产量为484万吨。相差何等悬殊。中国钢铁产量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
1958年,中国提出在钢材和主要工业产品上“超英赶美”的口号,掀起了群众性大炼钢铁的高潮。当年,中国粗钢产量为800万吨,英国为1988万吨,美国为7734万吨;中国的钢产量是英国的40.2%,是美国的10.3%。在当时提出这样的口号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的。
“大跃进”的结果很不理想,损兵折将,浪费极大,得不偿失。1959年,中国粗钢产量急剧下跌,与西方各国的差距更大了。可以想象,在那个时候,英国和美国的媒体在谈及中国人的赶超时是何等的讥讽和不屑。
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粗钢产量从1966年的1532万吨下跌至1967年的1029万吨,下降了32.8%。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粗钢产量只有2046万吨。在错误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中国钢铁工业像扭秧歌一样,进一步、退一步,欲速而不达。
改革开放初期,钢材严重供不应求,只能由国家统一调配,不允许在市场上自由交易、流通,有钱也买不到。
改革开放之后,再也没有强调“以钢为纲”的口号,也没有动员群众大炼钢铁;可是,市场经济像一阵春风,给钢铁行业带来了繁荣。大、中、小钢铁企业遍地开花,钢材产量以两位数高速增长。
全国钢材产量在1998年突破1亿吨,2002年将近2亿吨,2004年突破3亿吨,2006年突破4亿吨,2007年突破5亿吨,2008年突破6亿吨,2009年将近7亿吨,2010年突破8亿吨,2011年将近9亿吨,2013年突破10亿吨,2014年超过11亿吨。中国钢材产量从改革开放初始1979年的2497万吨到2014年增长44倍;人均钢材产量从1979年的25.77千克上升为2014年的822.89千克,增长31.9倍(见表2-1)。26西方媒体在谈到中国钢铁工业的时候除了震惊,就是不解。
表2-1 全国钢材产量、增长速度、人均钢材产量
后来居上,遥遥领先
回顾钢铁行业的历史,西方工业强国曾经各领风骚几十年。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曾经一马当先,在1879年成为第一个钢铁生产达到百万吨级别的国家。
美国的钢铁工业从1867年开始飙升,在33年内钢铁生产量增加了516倍,年均增速超过20%。美国在1886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并且于1899年成为第一个钢铁产量超过千万吨级别的国家。
德国在1893年超越英国,紧随美国,占据世界第二位。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的钢铁工业几乎被彻底摧毁。
苏联的钢产量超过德国,紧追美国。1971年,苏联的钢产量(1.21亿吨)超过了美国(1.09亿吨),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可是,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俄罗斯没能保持优势,苏联解体之后,在1994年被美国反超。
日本钢铁工业是后起之秀。日本钢产量在1961年超过英国,在1964年超过德国,在198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好景不长,日本在1990年遭遇金融危机之后一蹶不振,在1998年被美国反超。
世界主要工业国的粗钢产量如表2-2所示,粗钢产量排名前10的生产国如表2-3所示。
表2-3 粗钢产量排名前10的生产国 单位:千吨
中国钢产量的起点非常低;可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行业突飞猛进,迅速赶上并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强国。
1975年,中国粗钢产量2390万吨,超过了英国的2009.8万吨。
1982年,中国粗钢产量3716万吨,超过了德国的3588万吨。
1993年,中国粗钢产量8953.9万吨,超过了美国的8879.3万吨。
1994年,中国粗钢产量9261.3万吨,超过了从顶峰跌落的俄罗斯的7792.1万吨。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10123.7万吨,超过了钢产量不断下滑的日本的9880.1万吨。
中国人的赶超历程非常精彩,不仅实现了当年“超英赶美”的口号,而且把世界各工业大国远远抛在身后(见图2-1)。中国粗钢总产量不断刷新纪录,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13年,中国的钢产量7.8亿吨,是美国的9.0倍,英国的65.7倍,日本的7.0倍,德国的18.3倍,俄罗斯的7.2倍。
图2-1 中国钢产量的赶超过程
中国钢材产量占世界的份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美国、加拿大外,各工业大国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经济莫不遭到重创。英国、法国的钢铁产量较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幅度下降;德国、日本战败之后,钢铁产量几乎归零;唯独美国钢铁行业持续增长。1947年,美国粗钢产量7700万吨,遥遥领先,占全球钢产量的61%。可是,随着世界经济逐渐恢复,美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比例逐年下降,在1954年只占41%左右。27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16.5亿吨,美国产量8687.8万吨,占比为5.27%。28
中国钢材产量在世界的占比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中国钢产量在1980年仅占全球的5.18%,1992年突破10%,2002年突破20%,2005年突破30%,2009年突破40%,2013年接近50%(见表2-4)。
表2-4 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份额
2003年,中国钢产量超过了世界排名第2(日本)和第3(美国)钢产量的总和。2009年,中国钢产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排名世界第2到第10的总和。2014年,中国钢产量占据了全球钢铁行业的半壁江山,或者说中国钢产量接近了其他所有国家钢产量的总和。
全球钢材增量集中在中国
2000—2013年,全球钢产量增加79914万吨,而中国在这段时间钢产量增加69349万吨,中国的钢增加量占全球的86.7%。毫不夸张地说,近20年来,全球钢产量的增量集中在中国。有些年份,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钢总产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多亏中国钢产量剧增才让全球钢产量略有增加(见表2-5)。
表2-5 中国粗钢增量在世界的占比 单位:万吨
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钢产量下降485万吨,而中国增加了2263万吨。如果不包括中国,则其他国家的钢总量下降2748万吨。中国钢产量的增加量还不足以填补其他国家钢产量下降的缺口。
2012年,全球钢产量增加2227万吨,中国钢产量增加2907万吨。也就是说,如果不计中国在内,其他国家的钢产量下降了680万吨。
2013年,全球钢产量上升8983万吨,中国钢产量上升9095万吨。也就是说,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钢产量下降112万吨。
在世界各国钢铁行业踟蹰不前的状况下,中国钢铁总产量持续攀升,一枝独秀。
人均钢材消费量的横向比较
尽管中国钢产量在世界上位居榜首,可是,中国人口众多,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人均钢产量就不是那么显眼了。
1998年,中国的人均钢产量只有92千克,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人均钢产量开始起飞,先后超过南非、英国、德国、俄罗斯、美国等。29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钢产量(574千克)尚且低于韩国(1315千克),中国台湾地区(904千克)和日本(868千克)。
1998—2012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增长了4.23倍,德国和日本基本上保持不变,印度增长了1.87倍,俄罗斯增长了1.73倍。美国人均钢产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下降,2012年美国人均钢产量是1998年的60%。英国人均钢产量下降得更为严重,2012年英国人均钢产量仅仅是1998年的23%。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人均钢产量及其增速如表2-6、表2-7所示。
1998年,中国人均钢产量92千克,排名世界第46。1999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增加到99千克,可是由于增速不如别人,在世界上的排名反而被挤到第47。2002年,中国人均钢产量排名第42。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均钢产量的赶超开始加速,在2008年进入前20名,在2009年进入前15名,2010年排名第14,2012年排名第11,2013年进入前10名。中国的人均钢材拥有量在世界上居于中上水平(见表2-8)。
表2-7 人均钢产量增速(以1998年为基年) 单位:%
表2-8 人均钢材产量排名 单位:千克/人
总的来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老牌工业国家(地区)的人均钢产量反而下降。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或地区(如韩国、印度),人均钢产量在持续增加。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人均钢产量的增速也最高。
从世界各国(地区)人均钢产量的排名来看,一些钢铁工业发达小国的人均钢产量特别高,例如卢森堡、卡塔尔、芬兰、比利时等。近年来,这类国家的人均钢材产量呈下降趋势。
钢材进出口
2005年以前,中国属于钢材净进口国。2003年净进口钢材占全国总产量的12.5%。有些跨国公司进口了一些特种钢材。例如,美国通用在上海生产别克品牌汽车,为了保证质量,所用的钢板从美国进口。在很大程度上,进口钢材是为了调剂钢材品种,互补余缺。
2005年以后,中国生产的钢材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上升而且在产品质量上也有所提高,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口竞争能力逐步加强。钢材进口量逐年下降,中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
2012年,中国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钢材1366万吨,同比下降12.3%。如果把出口机械设备、车辆、船舶等称为间接出口钢材,2012年直接和间接出口的钢材总量约9000万吨。302014年,全国出口钢材数量急剧增加,总计出口钢材9378万吨,进口钢材1443万吨,净出口量相当于总产量的7%左右。31尽管中国进出口钢材的数量都不少,但是钢材净出口量仅仅占总产量的2.9%。钢材库存量的占比也不高。钢材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见表2-9)。
表2-9 中国钢材进出口量 单位: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