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7
- 叶朗主编
- 10936字
- 2020-07-09 20:18:47
行业报告三 广播电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响应“十三五”规划中国民经济整体目标的规划,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出台实施了诸多法律政策及行业规范。随着供给侧改革在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推进,国家有关部门在原有的政策上也做了一系列的调整,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纵观全年,全国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更加优化,制播内容更加丰富,质量进一步提高,整个广播电视产业总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但依然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压力,对新旧媒体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传统形态,面临着平台、内容、模式全方位的转型升级。
一、2016年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016年,广播电视产业在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发展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进入关键阶段,全国经济的中低速增长表现出常态化的新趋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继2015年GDP增速“破7”之后再一次放缓。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增速较上一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从以上经济增长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增长压力较大,但是从第三产业的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贡献力度加大,产业地位逐渐巩固,初见产业结构调整之成效,广播电视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受经济增长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从整体上说,2016年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稳定,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初步核算结果,全国一季度GDP增速6.9%,同比高出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7.7%,同比高出0.1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预期良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仍保持稳定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广播电视相关的政策,对公共服务、电视节目制播、电视剧制播、广告、媒介融合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体现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导向,对于行业机构、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和服务提供,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推动完善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城乡广播电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引领现代文化传播、促进文化和信息消费、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通知》明确提出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接收、充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引导培育个性化市场服务、深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几项主要任务并为此提供资金、政策和组织方面的支持。
2.规范电视节目的制播行为
2016年,广电部门在对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管理上更加规范。继2015年出台《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俗称“限真令”)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次发出“限童令”。2016年2月出台的《关于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重点规范有未成年人参加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播,在节目总量、审查备案、播出时间上做了严格的限制,明确规定明星子女参与真人秀,原则上不允许播出;素人参与、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一般安排在白天时段播出,不能在黄金时段或次黄金时段播出。此次“限童令”在新《广告法》规定“不满10周岁同行不得以任何形式代言广告”之后再一次对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起到降温的作用。
201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此类节目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禁止社会类新闻节目实行“制播分离”,对于可以实施“制播分离”的娱乐类新闻节目要严格把关、规范管理。该通知的出台有利于规范新闻节目的制播内容和程序,倡导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
3.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
针对目前一些广电机构过于依赖境外节目模式,原创节目比例较小、精品不多、影响不大、动力不足等制约广播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6年6月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各广播电视机构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等指示的要求,高度重视、自觉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对自主原创节目在播出安排和宣传评奖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配套的奖励和扶持制度;在申报备案程序、播出数量、播出时间上规范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的引进和播出秩序,叫停“天价”引进版权行为;另通过节目编排特别是“920”时段的节目编排以及节目评议监管等方式来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
4.规范电视剧制播行为
2016年2月至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剧及相关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规范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工作的通知》,全方位规范电视剧备案、制作、宣传、审查播出等方面的行为,明确不得使用“完整版”“未删减版”等概念进行炒作。
2016年3月,由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共同制定的《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开始实施,通则详细规定了不能在电视剧中出现的具体内容,涉及同性恋、婚外情、未成年人早恋等,在渲染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危害社会公德、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方面也作出了详细规定,对于电视剧制作单位和创作者有“指南”作用。该通则虽然没有强制约束力,但作为行业组织的指导性文件而言,在指导电视剧制作单位规避风险、良性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5.规范广电平台广告行为
继新《广告法》发布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广告特别是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疗广告的播出管理工作。2016年8月,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严禁播出任何虚假医药广告;严格限制医药广告播出的时长和方式,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美容等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广告,不得以任何节目形态变相发布,不得以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形式播出,且单条广告时长不得超过一分钟。
另一方面,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工商总局、网信办、工信部等六部门共同颁布实施了《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包括广播电视媒体在内的媒体单位发布公益广告的强制性义务,以及旨在增加公益广告设施和发布渠道、扩大公益广告影响的倡导性义务。办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按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规定的条(次),在每套节目每日播出公益广告。其中,广播电台在6:00至8:00之间、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数量不得少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条(次)。
6.推进新旧媒体融合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广播电视媒体转型升级,提升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6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广电行业树立深度融合发展理念,加快融合型节目体系、制播体系、服务体系、技术体系、经营体系、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并在法律法规、行业准入、内容扶持、行业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层面提供支持与保障,为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通常作为外部环境影响着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为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正推动着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对外交流。在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不和谐的国际关系依然存在,对于两国交流合作造成严重阻碍。
1.“一带一路”政策红利
“一带一路”作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给全国各行各业都带来面向沿线国家、面向世界的新一轮发展机遇。2016年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年中,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充分享受到了此项国家级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利好。一方面,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新的节目制作素材,诞生了以中央电视台《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纪录片和电视节目,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另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对外交流如进出口、影视节目合拍合作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故宫》《舌尖上的中国》《医者仁心》等优秀的广播电视产品也走出国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急先锋。
2.“萨德”与“限韩令”
《首尔经济日报》2016年8月4日报道,随着萨德系统的部署,中国政府限制韩国艺人和节目的举措全面开启,中国广电总局的禁令包含:禁止Bigbang、Exo团体在中国演出;停止新的韩国文化产业公司投资;停止韩国偶像团体面向1万名以上观众演出;禁止新签韩国电视剧、综艺节目合作项目;禁止韩国演员出演的电视剧在电视台播放等。这些规定已经传达到各电视台,并要求在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所谓的“限韩令”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但从当前的综艺、演艺市场来看,“萨德”显然已经影响到了中韩两国的正常文化交流。
二、2016年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6年,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广播电视覆盖率稳步推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相关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下,广播电视产品逐步由对量的追求过渡到对质的追求,逐步实现内容的升级,一些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出现,效益显著。
2016年,我国广播电视在人口覆盖率、广播电视节目制播时间等方面持续增长,但是电视观众的用户规模正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压力。
1.行业收入增速放缓,广告营收压力大
网络浪潮的来临和新型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主要营收来自于广告收入和网络收入,前者主要包括广播广告收入和电视广告收入,后者主要包括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付费数字电视收入。从2011年开始,将三网融合收入纳入网络收入统计范围。
近年来,广播电视实际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其中广告收入增长压力较大,广播广告收入和电视广告收入分别在2014和2015年出现负增长。预计2016年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会持续下降(如图1-3-1),主要增长贡献将来自网络广告等新型广告平台。
图1-3-1 2011—2016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2.广播电视覆盖率稳步提升
截至2016年年末,国内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4%,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由2015年年末的98.8%提升至2016年年末的98.9%,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由于基数的增长,预计下一年度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增速会放缓,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将上升至98.4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将上升至99.03%。其中,贡献主要来自基数较低的农村地区。
另根据美兰德提供的《2016年中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2016年全国68家卫星电视频道累计覆盖575.2亿人次,较2015年增长37.4亿人次,年增长率接近7%,全国平均覆盖规模为8.5亿人,较2015年增长0.5亿,覆盖规模再上新台阶。
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时长持续增加
2016年,全国范围内审核合格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持有单位10232家,截至2017年年初,这一数据增长至14389家,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和时长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广播节目全年制作时间771.82万小时,与2014年相比,同比增加7.09万小时,增幅0.93%。电视节目制作时间352.02万小时,同比增加24.28万小时,增幅7.41%。[66]这一数据在2014年分别是3.46%和3.52%,其中电视节目制作时长在连续经历2013年、2014年两年的下降后于2015年首次恢复增长并展现出良好的势头。
图1-3-2 2011—2016年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
预计2016年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增速会继续下降,保持相对稳定,而电视节目制作时长在2016年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增长速度会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在播出时间上,预计广播播出时间会相对稳定,增长率较低,电视播出时间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4.用户规模缩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以及互联网浪潮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广播电视用户流失严重。以电视为例,根据CSM媒介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电视观众规模持续缩小,2016年前三季度电视观众日均收视时长154.7分钟,同比下降1.7分钟,虽然仍有下降的可能,但降幅放缓,趋于稳定。2016年,电视观众平均到达率已由2011年的69.5%降至61.2%,下降8.3个百分点[67],且下滑趋势明显。相比之下,赛立信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广播听众数量比2015年增加300万,达6.91亿,但其中汽车销量增长带来的车载人群是重要原因。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广播电视相对用户规模仍呈不可逆的下降趋势,行业亟须解决新旧媒体的融合及转型发展问题。
图1-3-3 2011—2016年我国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时间
虽然互联网高速发展,用户持续增长,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广播电视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我国,广播电视除了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门类以外更承担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和责任,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1.广播电视数字化进入中后期
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机能,满足城乡居民日常所需的广播电视节目产品和服务需求,我国长期不懈地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扩大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区域和用户规模,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已超400万公里,大大提升了广播电视的社会服务效能。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进入到数字化后期。从2008年到2016年模拟网用户比例迅速滑坡,从60.0%下降至2.2%,用户规模下降7.24亿(2亿户),年均降幅达33.4%;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随数字化整体推进快速上升,2011年至2015年,我国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从20264.40万户增至23566.75万户,全国用户比例达66.5%,但整体增速放缓。然而,2016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出现首次下滑,同比下降近837.1万户,用户比例下降2.5个百分点[68],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流失初现端倪。在广播电视数字化后期,直播卫星数字电视、IPTV、OTT TV新型覆盖通路快速发展,形成覆盖通路新格局。
图1-3-4 2011—2016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
2.电视频道高清化持续推进
随着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以及网络带宽资源的不断增加,各卫星电视频道纷纷涉足高清频道建设。2016年超六成(44家)卫星电视频道已然布局高清频道,较2014年增长24个,高清化成为大势所趋。2016年44家高清卫星电视频道全国累计覆盖46.5亿人次,两年年均增长率高达98.2%;单个高清卫星电视频道平均覆盖人口达1.1亿人,已初具规模。央视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和省/副省/市级卫视高清频道分别达到14家和30家。其中,央视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清频道累计覆盖16.6亿人次,平均覆盖规模为1.2亿人,省/副省/市级卫视高清频道累计覆盖29.9亿人次,平均覆盖人数为1.0亿人。[69]
经过近两年的“限娱令”“限童令”以及控制引进版权节目数量、支持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等政策的宏观调控,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正在经历产品内容升级的重要时期,虽然在数量增长上可能受限,但长期来看有益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1.电视剧和电视动画片经历阵痛,IP热持续
受宏观政策导向的影响,2014年以来我国电视剧和电视动画片的制作数量逐年下降,正在经受转型升级的阵痛。继2015年国产电视剧产量首破400部以来,2016年国产电视剧产量再次大幅下降,仅为330部,此次连同集数也出现下降。电视动画片的情况类似,连续的产量下滑看起来确实让人痛心。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经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剧数量仅56部,电视动画片64部。由此看来,2017年国产电视剧和电视动画片产量仍会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总量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2016年以及2017年年初仍涌现了如《麻雀》《欢乐颂》《青云志》《老九门》等收视口碑俱佳的优质电视剧作品,体现了电视剧产业的转型升级的良好趋势。不过2016年电视剧产品中还是有大量不符合创作规律和人民群众审美追求的作品,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选择逐步淘汰,以早日获取产业升级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电视剧和电视动画市场,能够清晰地看到IP热的持续,并且呈现从互联网平台迅速扩散至广播电视平台的趋势,2016年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锦绣未央》等大剧都来自热门网络IP。
图1-3-5 2014—2016年国产电视剧及电视动画片产量
2.王牌综艺节目持续发力,2017年年初文化综艺表现突出
2015年综艺市场经历了户外真人秀节目的井喷以及“限真令”的约束,2016年的综艺市场开始回归演播室,虽然在场地上回归室内,但是在形式上依然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各大卫视也强势捍卫自己的王牌综艺节目,除了《快乐大本营》这种老牌综艺节目屹立不倒之外,还有一系列新兴综艺节目以季播形式持续发力,借此打造卫视品牌,如《我是歌手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第五季》《最强大脑第三季》。除此之外,开发新的季播综艺节目也取得不错的成果,在原创性、娱乐性方面相对满意。
2017年年初,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开始,文化综艺如一股清流从以娱乐为主的综艺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收视率和口碑方面表现极佳。央视随后推出的《朗读者》以及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强势入局,市场反应良好。文化综艺的突出表现是电视节目制作水准和观众审美水平共同提高的结果,表明电视节目文化内容升级具有强有力的制作团队和市场认可的共同支撑。
为应对和规避广播电视政策调整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的风险,出现了许多新的行业生态和运作模式。
1.线上平台发挥平台优势,为广播电视内容“扩通路”“去库存”
自2014年9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兴媒体之间的交流、借鉴与合作日益深入,“互联网+”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广播电视产业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之中,为广播电视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注入了新的可能。
线上平台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除了集成网络内容和自制内容之外,还能够为传统广播电视内容的传播拓宽传播通路,对于能够在广播电视平台播出的电视节目、电视剧、广告或是其他内容,线上平台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吸引用户和观众,增加效益,抵消部分电视内容的获取成本,内容和平台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良性互动。互联网线上平台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广播电视内容产品“去库存”。虽然我国每年制作的电视节目、电视剧和其他广播电视内容数量巨大,但真正能通过广播电视平台播出的不过十之一二,更多的作品只能积压在仓库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传播,其中不乏优秀的内容。线上平台的优势足以扮演“去库存”的角色,对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资源、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增加广播电视内容有效供给起到重要作用。另有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限娱令”“限真令”“限童令”不能够在广播电视平台播出的节目如《爸爸去哪儿》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长期的品牌运营。
2.“三网融合”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确定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标志着三网融合工作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15年12月又印发《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将开展新一代网络制播、超高清电视、高效视音频解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数字音频制播、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电视、应急广播、数字电影与数字影院等标准的研制,提高影视服务质量列为文化领域标准化重点。2016年3月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将三网融合工作纳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如表1-3-1所示,得益于一系列利好政策,全国广播电视行业三网融合业务收入增长势头迅猛,在2015—2016年出现大幅增长,增长率高达45%。预计2016年会持续这一良好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收入预计将达120亿元人民币。在广播电视行业收入增长整体乏力的情况下,三网融合收入的迅猛势头意味着包括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在内的网络将来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图1-3-6所示,2011—2015年期间,我国电视节目出口总额稳步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保持一致。电视节目进口总额则在2014年出现巨大波动,原因在于2014年广播电视行业普遍存在的天价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问题,导致在电视节目进口总量增长平稳的状态下金额上的巨大增长,整个行业进出口发展畸形。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在2015年叫停天价引进版权问题,鼓励国内广播电视机构、组织和从业人员进行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2015年电视节目进口总额回归正常,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同样,在2016年政策继续收紧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电视节目进口总量上升速度减缓,单个节目进口价格下降,电视节目进口总额略有下降但会维持在9亿元人民币左右,波动不大。在出口方面,在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趋势及鼓励创新带来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内容质量的提高的基础上,预计2016年电视节目出口量会增至3.32万小时左右,出口总额在7亿元左右。
图1-3-6 2011—2016年全国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量及总额
从进出口结构对比上来看,我国电视节目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大体上会保持均衡状态,但是由于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总体水平与进口节目还有一定差距,在出口总额上会略低于进口总额,但是差距会不断缩小,进出口结构会进一步优化,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会有相应的提高。
三、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根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态势来看,我国经济将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中低速增长的水平,传统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比较严峻,以传统粗放的发展姿态难以应对经济增长压力带来的冲击,广播电视产业需要在内容、思维、运营模式上做出根本的改变以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适应经济新常态除了客观认识到经济增长压力之外,也要认识到广播电视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新常态意味着工业经济的乏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于广播电视产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要提升自己的经营层次以搭上产业结构升级的电梯走向未来。
广播电视产业的产业提升很大程度上就是推进本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改变以往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发展模式,在目前已有政策的指导之下,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制播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广播电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会经历阵痛,但这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必由之路。广播电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是既关乎产业发展又关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大事。
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新兴媒体的诞生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又给广播电视行业拓宽了传播渠道,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创新和突围的空间。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品牌、用户、信息资源都可以与新兴媒体无缝对接,达到平台扩展、“粉丝”迁移和知名度提升的效果。当前在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滑坡的情况下,新媒体广告成为广告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新旧媒体融合对于激活新的产业增长动能意义重大。
加快新旧媒体融合的步伐,一是广播电视企业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开发自己的新媒体产品、服务或者平台,满足消费者新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新旧媒体的双向互动,除了利用新媒体工具拓宽渠道、消化库存外,还要接受新兴媒体的内容反哺,如将优秀的网剧和自制剧作品适当地拿来补充产品内容结构或者是借鉴成功网络节目的经验、技巧来改善优化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过程。通过新旧媒体的双向互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工具,实现三屏联动的效果。这样一来,新旧媒体的融合会成为新的杠杆来撬动广播电视产业的整体实现。
广播电视作为受众最广泛的公共媒介,除了追求产业价值的增长之外,必须有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承担,要有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追求。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和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结构上的差异。首先是区域上的差异,农村和城市、中东部和西部,在享受广播电视服务上还有不小的差异,未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必须注重偏远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地方广播电台的节目供给上给予支持,对农村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费用进行合理调整。在广播电视节目和产品制作上要兼顾落后地区的审美能力,贴近生活。在“三网融合”行动的快速推进过程中,重视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建设,充分利用电信和互联网络的覆盖能力,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追求。
未来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IP这一强大驱动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市场上有巨大的IP存量,整体的IP转化率其实并不高,IP运营还有很大的空间。IP运营对广播电视产业而言绝不仅仅是创造产品和服务价值这么简单,真正长远的IP运营策略应该考虑如何以IP运营为核心扩展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服从于整体的发展战略。
产业链深度的扩展有赖于IP运营的精细化和集约化,与目前许多行业内企业采取挖矿式的粗放手段不同,集约化的IP运营强调的是IP开发后的细致加工与打磨,提升IP的自身价值。所谓“玉不琢,不成器”,IP的开发也应该是深入雕琢的过程,甚至可能在IP运营的过程中创造一个新的IP。相比IP运营的深度而言,IP运营广度的拓展是更为常见的方式,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壁垒,降低产业链整体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产业链广度的扩展既可以是多元化经营也可以是企业合作与联盟的形式。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平台已经相对成熟,未来的竞争主要是内容的竞争,而保持电视节目内容的持久活力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传统的以广告和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模式已经遭受了互联网新媒体严重的冲击,除了在新旧媒体融合上寻求突破之外,着眼电视节目创新,在广播电视内容上实现内部创新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当前的行业政策给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但是,创新的动力需要外部政策刺激,需求刺激或许来得更加直接和迫切。当前,电视节目创新的需求驱动很大部分来自观众审美情趣的提升。2017年年初出现的文化综艺热充分证明了广播电视观众对于有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的需求是有现实基础的。未来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依然要充分考虑到需求带来的驱动力,改变完全娱乐化、消费明星的电视节目制作思路,提升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电视节目创新与观众审美情趣提升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关乎行业发展的方向,亦关乎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社会效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