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党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只有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与根本立场,我们党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

人民群众是决定我们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开展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只有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才能克服任何困难,才能完成每一个历史任务。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才会始终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会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是个大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努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体共产党人的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真正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全心全意做好每个时期的群众工作。我们共产党人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做好。“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全心全意贯彻以人为本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的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根本的要求是全心全意贯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论的新发展,认真坚持与彻底贯彻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时代新要求。以人为本,包括谋求群众利益、保护群众权益、提高群众综合素质、解决群众社会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五个基本问题。在当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全心全意贯彻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贯彻以人为本,第一是围绕群众利益做文章,这是对党的宗旨观的历史传承。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无小事,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从解决群众的具体利益问题入手。要在党的一切群众工作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建立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要在人民群众的各种具体利益问题上,如城镇化居民住房拆迁、公路与工程建设用地征地补偿、集体资产改革和新一轮农村改革与发展等具体利益问题上,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协商机制、收入提高机制、利益保护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有一些党员与干部“怕”面对群众,对人民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有的官架子很大,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与群众形同陌路;有的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对群众愿望不上心,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还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急于树政绩、求升迁,虚报浮夸,瞒上欺下,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具体体现为官僚主义,作风漂浮,不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盲目决策,劳民伤财,损害了国家、集体利益;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加重了群众负担;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与民争利,侵害了群众利益等。因此,也必须围绕群众利益问题,狠抓执政党的党风政风建设。

全心全意贯彻以人为本,第二是围绕尊重人权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做好文章。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和财产权、生存权等各方面权益,就是在党的一切群众工作中,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选举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等各方面基本权利。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要有人权意识,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品格。在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方面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坚持党员干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权益上满足群众。

全心全意贯彻以人为本,第三是围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好文章。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三大方面。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一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把幼儿、小学、中学和大学四级教育事业办好,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国民教育素质;二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五大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和科技教育,通过培训,使人民群众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提高依靠科技创新创业与致富的能力。发展社会教育,发展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中国的文明进步水平和中国人的综合素质;三要在党的群众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拓新局面,不断谱写新的篇章,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以逐步推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四要以党员与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全心全意贯彻以人为本,第四是围绕不断建立和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做好文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要越来越重要。惠及全国13亿多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宗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大问题。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认真解决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三、创造人民群众全面的小康社会新生活

到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群众全面的小康社会新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百年要完成三件大事,第一件是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打下个新中国。第二件是领导人民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第三件是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与艰苦创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群众全面的小康社会新生活。前两件大事已经完成,第三件大事还有最后的三年左右的奋斗时间。我们党必须发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战略大决战,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完成新中国、新制度、新生活三大历史任务。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虽然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必须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确保到建党百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为此,我们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大决战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当代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最后三年,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埋头苦干、顽强拼搏。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大力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