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文海洋与时代需求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事业发展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伟大倡议,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4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规划。2015年3月,国家发布了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和行动。201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和发布了“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专设一章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了新的全面的战略部署。应该说,这三份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宏伟蓝图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自从2014年以来,我国在海洋领域同世界各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2015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我国海事部门先后与巴基斯坦和印度签署了《中巴关于共建联合海洋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印关于加强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气候变化、极地科学与冰冻圈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外交部、海洋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以国家海洋局为牵头单位,外交部、商务部、交通部和中远集团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5年中西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将中西和中南欧海洋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会见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充分肯定了中国和希腊海洋合作年平台,并指出继续充分利用中西海洋合作年平台,开展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另外,在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合作框架计划、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基金等支持下,2014年和2015年我国先后与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签署了海洋合作协议。在海洋环境预报、海洋联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同这些国家展开合作,规划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获得2.3亿元的资金支持,启动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等建设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65个沿线国家。这65个国家里面52个是沿海国家,13个是内陆国家。另外,从海洋通行的便利来看,我们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经过很多国家,要处理很多复杂的国家关系。相比起来,海上通行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一优势决定了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点方向、优先落地领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促进海洋系统更好地融入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6年5月,我国海事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设想;编制了2016-2020五年规划;确立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建、互利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以海洋为纽带,增进共同福祉、发展共同利益的合作理念;以周边国家为重点,以太平洋和印度洋沿线国家为两翼,以互利融合、依海繁荣、绿色发展、人海和谐、安全畅通为主要内容,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与合作、强化总体布局构建,有效促进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合作畅通,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支持沿线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政策措施支持,支撑服务和组织机制保障,有力推进我国海洋经济、海洋事业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构建中国-东南亚蓝色经济圈,中国-印度洋-地中海蓝色经济走廊,中国-澳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走廊,中国-北冰洋-大西洋蓝色经济走廊,形成“一圈三走廊”的格局。另外,我国还明确了海洋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建设共谋互利融合之路,二是共建依海繁荣之路,三是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四是共创人海和谐之路,五是共筑安全畅通之路。具体来说,主要的任务内容包括,一是加强政策沟通、促进多边共识、推动与沿线国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的合作,开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作,发展国际海洋公域和极地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创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作,助推海洋产业走出去;二是推动港口综合配套措施和海洋经济园区建设,提供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产品,促进区域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在全球性海洋事物中发挥大国作用,提供海洋公共服务产品,深化海洋合作研究与技术产品走出去;三是推动海洋技术领域标准合作,共建海洋科技合作平台;四是密切海洋合作与人文交流,增强海洋教育成效;五是加强海上执法合作,合作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具体的重点任务。总之,我国当前的海洋工作重点就是建立、完善双边合作机制,强化多边合作机制,着力打造民心相通合作平台,创新区域合作新机制,拓展海洋公共外交,发展国际三方合作新模式等机制和模式。
人文海洋是极富时代内涵的提法,它为提升我国海洋工作的品质指明了方向。从人文海洋观念出发,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我国海洋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在妈祖文化、船舶航海文化以及历史渊源等方面的交流。比如说,郑和精神可以借此提升到“人文海洋”的高度,进一步发挥郑和精神在文化交流合作层面的重大作用;另外一点是海洋贸易文化,海洋文化遗产、水下考古以及族群寻根寻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组织中央主流媒体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采访活动,丰富人文交流的手段,创新海洋节庆活动,与沿线国家互办海洋文化年,海洋艺术节等,利用全球孔子学院、国际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等平台交流传播海洋文化,增进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交流,支持中华民族在海外遗民的寻根寻祖活动,包括历史上的郑和船队从南海到非洲沿途留下的遗迹和遗民后裔,支持国内沿海城市与国外战略支点城市结为友好城市,联合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包括教育培训,加强国内培训基地建设,拓展培训领域,提高培训水平,探索与合作方共建海外培训基地,提升区域领导力,支持共建高校对外合作办学,拓宽海洋教育领域渠道,扩大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的规模,提升影响力,支持与沿线国家学者共同创办高水平刊物,提升我国在海洋领域的科技高度与研究水平。
海洋是支撑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作出了关于发展海洋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的必要性在哪里呢?从全球的海洋强国发展史来看,十五世纪是葡萄牙,十六世纪是西班牙,十七世纪是荷兰,十八、十九世纪是英国,二十世纪是美国,几百年的时间里大国们在海洋上争雄夺霸,奠定了今日世界格局。而中华民族历史上曾长期是风帆时代的佼佼者,7000年前就可以出海捕鱼,5000年前就可以煮海为盐,郑和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辉煌,但是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内外原因,自明代中期以后,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的机遇期,开始积贫积弱。而从明中期开始,西方近代列强就已经开始从海上接近并试探过几次入侵,只不过明王朝很快做出了反应,将其击退,甚至在明末郑成功武装集团也尚能以割据一方的军事力量收复被荷兰人占领和殖民的台湾。明亡之后,满清进一步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在1840-1949年百年间,中国遭受列强来自海上的479次侵略,其中比较大的侵略84次,签署各种不平等条100多项,赔偿白银10亿两。从东亚数千年的历史格局来看,晚清以前,我国主要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国家的军事和防御重心主要是在北方边境上,顾不上海洋,海洋设防严重不足。晚清和民国之际列强入侵,传统的中央政府崩溃,中原逐鹿,军阀割据,整个中华民族的主要精力在于为统一而战,为生存而战,依然顾不上海洋。新中国建国后三次边境战争,长期与前苏联保持紧张状态,还是顾不上海洋。我们真正重视海洋是在90年代中后期。2012年中国工程院专门做过一次研究,该研究表明我国海洋装备与科学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十年,我们领跑和并跑的只占8%,差距在五年之内的占22%,差距在五年到十年的、十年到二十年的占32%,差距超过二十年的还有6%,我国在海洋上是有历史欠账的。但是,从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时隔上千年,中国的海洋终于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国的科技生产水平已经获得大大的发展和提高,而国内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也开始对我国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压力。可以说,走向海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生产力水到渠成的选择。联合国2012年有一个评估,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只相当于5%,而仅是这5%就显示出了海洋对人类的巨大价值。地球表面71%是海洋,如果海水里的盐全部析出,地球的表面可以抬高150米,海洋里蕴藏的锰结核储量3万亿吨,按照目前世界主要消耗金属元素的消耗速度,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洋蕴藏的金是陆地的170多倍,银是陆地的7000倍,包括海水淡化,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来源。但时至今日,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尚仅停留在渔业和油气资源,海洋科技在这百年也才刚刚起步,如何充分发挥开发海洋的潜力,是当今科技的重头之戏,让生命的母亲更加富饶,也是身为万灵之长人类的使命。发展海洋科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各国人民,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海洋带来的利益。
海洋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文化交流,交流会加深理解也会制造竞争,竞争会带来活力也难免发生冲突。如今我国的进出口总值已经占到国内的60%以上,进出口90%要靠海上运输,保护海上运输线,就是保障了国家的生命线。2013年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在186个国家建立了3万多家直接投资企业,海外华裔达到4800万人,一个多亿的中国人口在全世界流动。因此我国要承担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海上能力,在维护各国海洋权益、解决海洋权属争端方面,“共商、共建和共享”是冲突的化解之道,“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为亲”则是基本的处事原则。比如说我国牵头在周边海域建立一套立体的、全方位的海洋卫星通讯系统,同时与区域内各国建立联合执法与相关准则,既可有效提高各国海上运输、海上救援的能力,又直接惠及沿海各国的渔民。
所以,中国发展海洋事业的本质是人文海洋,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一起共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增进共同的福祉的海洋,共同推进和建设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