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画谱类编:梅(五)
- 冯晓琳
- 1056字
- 2021-03-30 01:42:02
大觀樓叢畫
民国辛未仲春大德書局石印版
大觀樓:國内有四所。
(一)江西樟樹市大觀樓。位於樟樹市西南二十一公里的臨江鎮縣前街,它坐北朝南,面對府前街。又名譙樓,係臨江軍、路、府署大門望樓,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九九二),爾後幾經修繕,屢有改觀。明洪武三年(一三七〇)、弘治三年(一四九〇)、清康熙九年(一六七〇)作了三次較大的修繕,史稱“三庚”大修。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道光三十六年(一八五六)亦相繼維修。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太平軍撤出臨江時,樓被毁,僅存樓基。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復建,該樓被正式命名爲大觀樓。(二)四川宜賓大觀樓。是宜賓古建築之一,建於明代,清時又修葺之,登樓眺望,遠山如畫,雙江右帶,令人心曠神怡,真不愧“大觀”二字。
(三)江西高安大觀樓。古有“負山面江,勝概甚偉”之稱的江西省高安市古郡城譙樓,原名錦水奇觀樓。坐落在市城錦江北岸。譙樓始建年代,久遠失考,從北宋元豐年間(一〇七八—一〇八五),至今已有千年曆史,原樓匾題“宋祀源流”,在元代兵禍中被焚燬。明朝萬曆中葉(一五八八—一六〇四)知縣田一甲按明代風格重建,清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由瑞州(今高安)知府石俊主持按原貌再次重建,取范仲淹《岳陽樓記》“……岳陽樓之大觀也”之意改名爲大觀樓。
(四)昆明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大觀樓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韵士,選勝登臨者無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臨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華浦》詩中寫道:“憶偕詩太守,高宴集朋輩。絲竹貫珠璣,篇章出瑰怪。”吟咏近華浦的詩歌,有的描繪山光水色,有的粉飾“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頌德,不外吟風弄月,離愁别恨。布衣寒士孫髯翁,一掃俗唱,揮就驚世駭俗的一百八十字長聯。上聯寫登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周風光,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清道光年間“五華五子”中之戴絅孫評價長聯“渾灝流轉,化去堆垛之迹,實爲僅見”。長聯問世以來,被譽爲“海内外第一聯”,“海内長聯第一佳者”。長聯由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書寫刊刻。現存陸書拓本摹刻聯。清嘉慶年間,迤西道宋湘撰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雲山一水樓。”十四字聯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長聯。孫髯翁長聯問世,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