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1班的作文课(全2册)
- 王悦微编著
- 5222字
- 2021-03-30 14:40:11
写给老师
小学生作文,我这样教
沙漏|邵梓淇
沙漏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它看起来很普通,但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它的梦幻。它可以催眠人,看着一粒粒沙的下落,我不禁想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但我止住了这个念想,不是因为我蔑视时间,而是因为我觉得在这种超脱的物体前,自己连叹息都不配。
一端是空虚的,另一端是充实的。也不知在多久之前,哪一位先哲发明了这个东西的原型——是亚历山大三世吗?不论他究竟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都值得人们一直瞻仰下去。一空一实,这不就是人生吗?
它还可以反过来看:一端是充实的,另一端却是空虚的。这不就是时间吗?沙漏跌落一颗沙子,可以说是沙漏上层失去了一粒沙子;但反观下层,那粒沙子就不再是失去了,而是获得。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有点类似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会消失,只是转化成另一种形态。那粒沙子对于上层沙漏来讲是消失了,但对于整个沙漏而言,它只是换了个地方。
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我还记得在语文课上,我们老师曾经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古人成圣的方法,格物致知。每一物都包含了天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参透了沙漏——是,我已成圣;否,我亦混沌。
或者,这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
在批改学生周记的时候,觉得小邵的文章写得不错,就发在微博上。没想到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围观,对小邵的文笔啧啧称奇,觉得写得很好。有好些人来私信询问,想请我谈谈如何辅导学生写作。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还真是说不好,就专门写一篇文章讲一下我的看法吧。
老师怎么指导学生写好文章?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自己要明白,好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
我前几天刚好看到过这样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长出来,好奇地望着外面的世界”,“桃花、梨花都开了,粉红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看起来美丽极了”,“小河解冻了,叮叮咚咚地弹奏着好听的曲子”,“小燕子们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仿佛在庆祝春天的美好”——你看,有比喻,有拟人,也确实写了很多春天的景象,但这样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一篇毫无诚意的文章。宁波的三月,乍暖还寒,陆陆续续可以看到路边的玉兰花、樱花开放,但桃花盛开的时间未到,至于梨花,在市区里更是见不着。而宁波的冬季,小河不会结冰,到了春天,燕子偶尔可以见到,不可能成群结队。我之所以说这篇文章毫无诚意,是因为学生没有用心去看,用心去想,他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背文章,背自己以往在作文选里读到过的美文,拼拼凑凑成一篇作文。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写作呢?因为他待在了他的思维舒适区里,在那个区域里,不需要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只需要拿出现成话去套用。作为语文老师,不能给这种思维惰性以得逞的机会,严格要求的意义就在于此,就是逼着孩子勤快起来。只有走出这种舒适区,去辛苦地观察、思考,为用对一个词语而反复推敲,孩子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发展。我们不应该纵容这种套路化的作文,这种儿童版的八股文是很可悲的。
我在课堂上点评这篇文章的时候,对学生们说:“写作,就是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内心。”写作当然可以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我们班这学期甚至学习了怎样写小说,那更是需要虚构。但即便是虚构,也可以在情感上忠实于自己。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哪怕你写的文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修辞手法,那也会很有力量。比如有一篇学生作文里写到怀念自己的母亲,他是这样写的:“每次回到家,总会有一种错觉,觉得家里应该还有一个人在。我到处找了一遍,才真的意识到,家里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我仿佛看到妈妈就坐在床边,正耐心地给我讲题目。我的泪水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非常质朴、非常诚恳的语言,毫无炫技的成分,这样的大白话却如一颗子弹般击中了我的心,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
我对好文章的第二个评判标准就是准确用词。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见锤炼语言的重要性。我不是说写法技巧不重要,修辞的运用不重要,但我觉得,在词语的准确性上多做推敲更重要。要写好文章,这几者缺一不可。
学生写过一篇关于猫的文章。她是这样描写那只猫的:“我感到失落,因为我连它死后的样子都没看见。在我的记忆中,乱蓬蓬而滑稽的毛发和深褐色而无神的眼睛就是它最后的样子。”她怀念的是一只死去的猫,这里的“乱蓬蓬”“滑稽”两个词用得尤其好,你的眼前仿佛就是出现了这样一只虚弱的猫咪形象。很多学生在写猫狗的时候,几乎都是正面描写,写它们如何可爱,如何讨人喜欢,但这个学生在形容这只她曾经喜欢过的猫咪时,用词非常大胆,也非常贴切。
怀念猫咪
|陈丽宇
又是一个清明节,别人都忙着祭奠死去的亲人,而我们家的亲人大部分都还健在,但是少了这一个小身影,却让我们觉得空虚万分。
如果今年猫还在,说不准家里还会多添几分欢乐。一晃时间过去六个月了,猫早已在宠物公用的火化场化为灰烬了,我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对于它的死,我们半个字都不敢提。我感到失落,因为我连它死后的样子都没看见。在我的记忆中,乱蓬蓬而滑稽的毛发和深褐色而无神的眼睛就是它最后的样子。
如果再将时间推到更久远时,它还是一只活蹦乱跳且富有生气的猫,而且是一只猫生命中的黄金时期,那时我也不晓得是我在逗猫玩,还是猫在逗我玩。
冬天,猫很喜欢窝在被窝里,似乎有猫窝还不够,一睡就能睡上一个下午,睡够了居然还赖着不走,只是伸几个懒腰,换个姿势继续躺着。奇怪的是,猫竟然能整个身体钻进被窝睡上好几个小时也不窒息,但它的懒惰却给我造成了大麻烦。我在晚上躺进被窝睡觉,也没注意到猫在哪儿,躺了许久也没睡着,倒是碰着了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掀开被子一看,猫瞪着如弹珠般大的眼睛看着我,眼中的瞳仁足有大半个眼珠那么大,只见它纵身一跃,下地走开了。
猫有时也不知为什么,发了疯似的狂奔,雪白的墙壁上有好几十个灰色的猫爪印,这就是它的“杰作”。它惊人的跳跃力估计全用在这时了,它从桌子上直接跳到大衣橱的顶端,再从大衣橱上“自由落体”,跳到地上。它的尾巴膨胀到松鼠尾巴那么大,像蜡烛一样笔直地挺着,从地上到大壁橱上,从墙壁到灶台上,都有它的足迹。
虽然猫早已不在了,但能认识它我很高兴,我了解了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这就是猫的生活。如果它能在天上看见我的话,我希望它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有一个真正不被束缚、自由自在的新生活。
再者,就是对语言节奏的把握。有的时候,写一种结构复杂的长句,会呈现出一种很有层次感的表现力,比如学生曾写他的牙痛,“之前让我鼓起勇气用力去摇晃大牙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在牙痛的攻击下顿时灰飞烟灭”,这么长的句子,表述的层次却非常清晰,读来如吃橄榄,带给人层层回味,阅读感甚佳;而有的时候,却需要用一种短句来体现轻快,比如学生写她想去旅游的心情,“脚走累了,不要紧;气喘了,不要紧;帽子丢了,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不曾停下的脚步。低下头,努力走,只有一路走下去,才能抵达梦想的远方。”这里用排比型短句来描写这种渴望行走的旅游心情,短促、跳跃,仿佛让人感受到了那颗急切的心。对于类似语言节奏的把握,就能很好地体现出写作者的水平。
我建议学生们,尤其中高段学生,多看一些优秀的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比如我经常向学生推荐的李娟的作品(寒暑假分别推荐了《冬牧场》和《遥远的向日葵地》),逯耀东写美食的《寒夜客来》等等,都是我很喜欢的文字风格。尤其李娟,这两年给学生们讲得尤其多,我很希望我的学生们能认可并学习李娟那种幽默、真诚的表达方式。
至于我的批改,可以说,我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大的。我们班的小练笔非常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从中学得一点写作技巧,比如在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课时,我引领学生去感悟的是作者抓住对母亲眼睛的特写来展现其慈祥;在学习赵丽宏的《山雨》一课时,我指点学生去发现如何在写景中融进联想,这种方式会让景“我”合一,文章中找到了“我”的存在,景便有了温度;在学习丰子恺的《手指》这一课时,我带学生学的是如何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整篇文章(之前学的只是拟人句)。同时,我还引领学生认识到风趣幽默是一种高级的思考呈现,而不是简单的搞笑(很多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搞笑的层面,通过一些搞怪的流行词来体现,所以我在那次课堂上配套呈现了丰子恺的《口中剿匪记》和《吃瓜子》。后来,我在课后布置学生以类似的手法来写《五官》,就写得很不错了)。一些特殊的句式,甚至是标点,都是可以让学生用来写作模仿与训练的内容。
另外,还要积极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写作素材,比如我们班在六年级时搬到了四楼上课,学生们觉得每天爬四楼很辛苦,于是我就让他们来畅谈爬楼的感受,引导他们去关注爬楼时身边人的表现,发掘生活中的小乐趣。于是,在交上来的作文里,就有学生写个大体胖的同伴为了偷懒,挂在他身上,让他拖上四楼,“我就像一个黄河纤夫那样辛苦地拉着他上来”,这个比喻多么生动有趣;学校暑假期间对操场进行改造,有不少昆虫黏死在了塑胶跑道上,留下了永久的清晰印记,我就带他们下楼去趴着观察这些印记,想象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死亡过程,于是,学生就交上来了这样的文字——
操场上的蜻蜓(一)
|丁超
在学校的操场上,有几处十分特别的印记,它们对于偌大的操场来说显得渺小万分,它们,就是蜻蜓的遗骸。它们被塑胶所覆盖,变成了一个个标本。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是发现不了的。只见蜻蜓的两条翅膀微微向上翘起,似乎是临死之前的挣扎。两只大大的眼睛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变得空洞无神。而说到它生命的最后一刻,要回到那一个闷热的夏日——
在那一天的黄昏时分,这只小蜻蜓偶然停落在操场上,却没有想到这个举动结束了它的生命。一个庞大的黑影笼罩了它,下一刻它便被黏稠的塑胶粘在地上,动弹不得。可是它仍然不肯放弃,还在使劲做着最后的挣扎。终于,它知道了自己命不久矣,望着自己曾经最喜欢、最向往的地方——蓝天,它眼瞳当中的光芒逐渐黯淡了下去……
此时,太阳也被黑暗所吞噬,落下了地平线。
操场上的蜻蜓(二)
|邵梓淇
在学校的操场上,若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一个个奇特的花纹散落各方。纹样很淡,不怎么显眼,只有俯下身子才能看清它的全貌——那是蜻蜓的遗骸。它被塑胶覆盖,保存得很完整,头部有两只眼睛,眼睛突出显得很大,大得与纤细的身体十分不相称。两对薄翼上布满了叶脉般的纹路。它之所以遭到塑胶的掩盖,得要追溯到今年夏天。
夏天的太阳是强悍的,高挂在空中,向凡间投以它灼热的目光。湛蓝的天空中,点缀着几缕飘逸的白云。蜻蜓在空中飞翔,阳光映照在它的飞翼上,折射出几道炫目的光芒。
它在空中飞累了,降落在操场。它本来只想休息一下,却不曾知道,这一落便永远无法再度飞翔了。
地面铺满了浓稠的塑胶,蜻蜓陷进了这种材料中,无法自拔。它努力地挣扎着,扑扇着翅膀,希望能摆脱塑胶的束缚,但这都是徒劳的。
风,停下了呼吸;云,止住了漫步。但太阳却用毒辣的目光注视着它,似乎在欣赏它的痛苦与绝望。它虽有一颗不言放弃的心,但在夏日的眼中,它太微不足道了。
在阳光的炙烤下,它身体内的水分不断地蒸发,挣扎也愈来愈弱。最后,它像一个精致的标本,一动不动却又栩栩如生,那两只硕大的眼睛仍然满怀惆怅地望着天空,那片它曾经自由飞舞的地方……
“知了,知了”,听,这是蝉为它唱的一首挽歌。
像这种源于他们生活本身的写作训练,就会很有感触,学生也就有话可写,也乐意写。但最重要的,还是老师切切实实地花时间给他们,手把手地教。
我们班每单元都会写一次命题作文,我要分四次批改:
第一次,在上完指导课,提供一些必要的写作手法建议外,学生们就开始自己来写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会批改每一份草稿,从错别字、标点符号的纠正,到段落的详略安排,情节设置,开头和收尾,还有题目是否有足够的概括性和新意,都要做出点评和指导,然后下发。
第二次,学生在拿到我的这些批改意见后,自己进行相应的修改,再把修改稿给我看,我认为可以通过了,才能誊抄进正式作文本。
第三次,学生交的就是正式定稿了,我要给每篇写出评语,或是对写作技法的提升进行表扬,或是针对话题进行交流,给每个学生以鼓励。
第四次,所有被评到95分的作文都要发电子稿给我,我会发布在我们班的作文公众号里。在这个公众号里,我还会对这些优秀的习作进行一次点评。
每单元都是这样的流程,所以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是很值得,从中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在一步步提高。
另外,我们班还搞过一些其他活动,比如设计个人文集、制作班级文集、漂流瓶式的互评等,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参与热情,让辛苦的创作变得有趣起来,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写作能力层面上体验到一些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的发展。
以上,便是我在写作教学上的一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