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说太平军定都金陵,未直接挥师北进是其未能毁灭清王朝的根源。但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太平军在金陵站稳脚跟后不久,便率精锐部队三万人誓师北伐。(因为三万无牵无挂轻装简从的精锐之师,总比拖家带口的军队,来得更有力!)
天平军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笔者观之在于“仁义不施”。
从永安至金陵,一路在战火的无情洗礼之下,成长起来的太平军丞相(将领)林凤祥等人,受东王杨秀清之托,率太平军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三万人于扬州誓师北伐。
太平军挥师北上的第一目标是入皖捷径浦口。
当太平军大军到达浦口附近,林风祥命太平军分兵三路进击浦口外围清军据点芦苇营,该营清军见太平军攻来,未加抵挡,便望风逃至斗冈地区。而防守浦口副都统德崇额见太平军攻来,这位武将更是不堪的率驻防浦口八旗马队数千人,骑着先进逃跑工具骏马,弃营逃往滁州。
当清军支援浦口的援军到来时,浦口营地已经被太平军焚毁。
此战事后钦差大臣琦善为推脱责任上书咸丰,此次失败都是都统西凌阿趋避畏葸太平军的结果。
咸丰颇带点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痛恨与伤感的写下:“近来带兵大员,贼来不击,贼走不追,几成固习。犹复于败退之后借词诿过他人,味良取巧,实堪痛恨。”
太平军北伐军浦口登陆后,就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攻六合城,另一路转入皖省,进攻滁州,企图尽可能的收集军用物资(粮草与士兵)后,在临准合军,并力北上。
太平军一路由林凤祥、朱锡琨率领进攻六合。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乱世出英雄”,危局对有能力的人是更上一层楼的踏脚石,是机遇。但对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就真的是危局了。
别看六合城小,城内却有能人。早在清军进攻武昌之时。六合知县温绍原就已经预感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到了”。因为六合县是太平军北伐的要冲之地,对无能之人这就是丧身之地,但对有能力的人这就是立功之所。要是该知县守卫金陵的话,很可能太平军将在金陵城下,折戟成沙。
在太平军到来之前,温绍原与在籍御史徐鼒就为太平军设计好了葬身之地。两人在城内实施联保团法,招募和训练壮勇,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并将城内守军清兵、壮勇、团练精密联合起来,统一行动。
等着一切准备就绪,就急不可耐的专心等待太平军自投罗网。
城内守军苦等了几个月,朱锡琨带领的太平军终于送上门来。城内守军,从上到下欣喜若狂,猎物终于送上门来。外行人都觉的守株待兔之人可笑,殊不知内行人(猎人)都是通过经验,在兔子的必经之路设下圈套“守株待兔”。如今肥猪拱门,知县温绍原却告诉早已磨刀霍霍“饥渴难耐”的兵勇,要“示敌以弱”。
不然太平军见守城将士,如此骁勇,绕城而过,那不是白高兴一场。只有示敌以弱,让其觉得守城将士就是一群草包,太平军才会来抢劫呀。
于是在太平军抵达六合县城三里外龙池时,知县温绍原就带着兵勇出去“买破绽”、“装孙子”。于是他们刚一到龙池与太平军还没开打,就丢盔弃甲望风逃回六和城。太平军检点朱锡琨见此,顿时放松警惕,率将士追至城南。清军有一百多人平时训练不卖力,导致被太平军追上杀死。但逃回城里的守城清军见太平军上钩了,都在城上“偷笑”。
太平军追到城下时夜已深了。
于是追击了半天的太平军,便在城外民房内安营扎寨准备明日攻城。却不料正中了清军的诡计。太平军在民房安顿好之后,便开始在民房内厨房中生火做饭。
在太平军安营扎寨时,清军主力从城内偷偷溜出城,绕道太平军后方准备在看好戏之后,趁火打劫。
太平军刚开始做饭不久,先是民房内爆炸声不断,继而火光冲天。(原来清军将城南百姓迁入城内后,在每家每户的灶底安装炸药。并亲自给太平军准备好做饭材料,满屋子灌了油的柴草。)
自知中计的太平军,大乱之下还没被炸死烧死的太平军,皆无心作战,都争先恐后地开溜,谁也不想呆在这是非之地。
但想走没那么容易,因为在太平军的退却线上有磨刀霍霍的清军在等着他们。
混乱的逃跑太平军,被埋伏的清军掩杀无数。
太平军林凤祥率领的后队,闻此消息火速赶来接应朱锡琨,但林风祥见支援部队也打不过清军。在接应了存活的太平军先锋队后,也迅速撤退。并在逃跑的路上,为了报复清军“复略沿江各堡垒”。
太平军另一路进攻滁州的部队,一路上很顺利的。
滁州清军,很听话的望风而逃,太平军不战而克滁州后按原计划,绕过清流关,准备强渡淮河。一路上比较顺利的过关斩将,先是将沿途阻拦的凤阳知县黄元吉击溃,后又将赶至南岸截击知府裕恭击溃,占领临淮后,便静待与另一路林风祥带领的太平军汇合后,合力强渡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