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祥利用难得的机遇,连夜搭浮桥渡过滹沱河,不仅脱离了陷境,又突破了清军辛苦经营的防线,更是完成的目标进入正定境内。(北方诸将没考虑到浮桥问题)
当太平军进入正定境内,林风祥决定抓住将清军主力甩在身后的短暂战机,果断急行军向晋州、深州出击。
由于清军主力还在岸边防堵,没有防备的晋州守军,见太平军将至,弃城而逃。
太平军将晋西北劫掠一番后,紧接着率数万太平军兵临深州城下。深州守城清军在“城无斗粮与械”的情况下,虽绝望但并为放弃抵抗。太平军在探明守城清军的虚实后,立即对城池展开强攻。双方激战多时,太平付出血的代价后攻进城中,杀死州判颜希。见太平军入城,被逼如绝境的不了解太平军的知州下令放弃抵抗,欲乞免一死,但现实很残酷,因为太平军自诩以杀“妖”为天职。
太平军将深州劫掠一空后,本欲直穿过饶阳,直捣燕京。
但是太平军很快被吓得不敢去了,因为本欲前往饶阳的林风祥接到侦查兵奏报“饶阳县人民恐太平军迫害,为保卫家园,竟组织其一万多人的队伍在通往饶阳的必经之路草桥等地驻扎。”这可不是乌合之众,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这可是为保卫家园的死士!见此情形,林风祥不得不刹住脚步在深州驻扎下来,重新考虑行进方向!
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太平军终将自食恶果。
太平军北上而来每破城后择肥而噬后,必将城内所有能打仗的男人抓为壮丁,逼其为先锋。
遂渐渐激起北方各县所有人的恐慌和仇恨。例如:上次在滹沱河附近遇到一万摇旗呐喊,杀声震天的百姓,就是为求自保纷纷积极组织起来抵御太平军的团练。如果不涉及切身利益,对大多数百姓来说不过是换个皇帝而已。
当直隶总督桂良接到,太平军突破防线后连克晋州、深州的情报。内心极度担心太平军由深州东窜,急忙调兵谴将命副都统佟鉴督兵迅速驰赴河间组织防务。
咸丰接到深州失守的消息,急忙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镇守京师,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带兵两千驰援保定,抵御北进的太平军,同时策应清军主力胜保围歼太平军。
虽然咸丰的想法很好,但是此次奉命出征的参赞大臣僧格林沁却不配合。因为武将出身的僧格林沁,把此次战争当成了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如果按照皇帝设想确实可以合力歼灭太平军,但是其却捞不到大功。所以私心极重的僧格林沁在去保定防御太平军的半路,就找借口停留在涿州,当起了渔翁。
稳坐钓鱼台,观太平军与胜保争斗,以便合适的时机出手,坐收渔利。
心里虽然这样想,但借口必须找。因为中国人做事必讲四字:“名正言顺”。于是僧格林沁为了名正言顺,就站在京师重地不能无重兵防守的“道德高地”,振振有词地上疏咸丰:“贼踪窜扰州县,皆由东北入京之路。臣所统之兵乃都城屏障,蠡县迤北天险可恃,即使派兵往迎,贼必东堵西窜,不能扼其东北绕突,且兵分力单亦难得力。臣详细筹思,总宜暂在涿州驻扎,听候确信,如逆匪仍奔东北则涿州之兵正可迎截。……总之北面之防关系至重,臣兵不敢远离京畿,应请饰胜保先其所急,相机绕出贼前。”
反正看起来说的很有道理,但细思其论点,是建立在太平军突破胜保防线兵临京师的基础上。试想若是其带兵配合胜保夹击,太平军还能突破防线,兵临京师嘛?
当林凤祥暂时驻扎在深州,与其他将领商讨未来军队去向的时候。不攻京师多少有点不甘心,去吧又怕偷鸡不成蚀把米,在把军队折在饶阳。就在太平军犹豫不决的时机。
清军抓住太平军停息的时机,清军西凌阿第一个带所部追至深州城下,并在深州西南驻营。城内的太平军见清军孤军在城外扎营,顿时仗着人多优势果断出击。西凌阿见太平军杀出来,也赶去接仗,但是由于势单力孤很快被太平军击溃。西凌阿从哪来又逃回哪去。(第一个追到,也是第一个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