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应知的古代军事常识
- 赵志超
- 854字
- 2021-04-09 18:00:32
17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中的那些马上战斗大多是虚构的
两军相遇,列阵叫骂。双方大将出马,在阵前斗上一二十个回合,然后某一员大将手起刀落,斩敌将于马下。接下来就是得胜一方的大军趁势猛冲,取得胜利。
这样的场景,在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很多古典小说中都常常出现。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古代的战斗不可能如此简单,更不可能几万大军的胜负就由两个大将的斗武来决定。而那些马上战斗的描写,也大多是不真实的。
中国早期的骑兵,是以弓箭为主要武器的,但是也可以用一些比较轻巧的格斗兵器,他们所用的盔甲也相对简单。后来骑兵们的装备升级,出现了使用重型矛、甚至大刀、大斧等武器,而且还出现了装备重铠甲的骑兵。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马镫的发明。
汉代骑士俑,策马持枪,但脚下缺乏使骑士保持平稳的重要器物马镫,仅此足以使得骑士马上比武难以实现。
最早于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马镫,骑士可以用双脚保持身体的平衡,从而把双手解放出来,用来使用更多样化的重型格斗武器,格斗的动作也可以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马镫是挂在马鞍两边的一对脚踏,可以帮助骑士方便地上下马。马镫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支撑骑兵的双脚,使之可以在马上发挥自身的全力,而不至于跌下马来。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们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腹,还要用手握住缰绳,这样才能保证不掉下马。
西晋就出现了一种单边的马镫,但是这种马镫是用来上下马的,对于马上的战斗影响不大。根据考古发现,可以双脚踩踏、在马上支撑身体的真正马镫,大概发明于公元3~4世纪。
马镫发明之后,骑士可以用双脚保持身体的平衡,从而把双手解放出来,用来使用更多样化的重型格斗武器,格斗的动作也可以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但是在《三国演义》那个时代,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马镫的出现,所以那些马上战斗,是不符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马镫发明并且普遍应用之后,大将阵前斗个几百回合的场面,也不大可能出现。古今中外的骑兵,主要作战方式无外乎利用马的速度与冲击力,在奔驰行进中斩杀目标。如果像小说中那样两人缠斗,那就失去了骑马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