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29]

(正末扮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30]。先人拜礼部尚书[31],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32],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33],欲往上朝取应[34],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35],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36],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37],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38]。暗想小生萤窗雪案[39],刮垢磨光[40],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41],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42],脚根无线,如蓬转[43]。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44]

注释:

[29]折:在元代,杂剧初不分折,以剧中人物上下场为界,分若干场,一场一场连写下来。到钟嗣成《录鬼簿》(初稿成于元顺帝至顺元年)里,“折”才有了新的含义:以一宫调之一套曲为一折。折也是剧情发展的自然段落,相当于明清传奇剧中的“出”,类似现代戏剧中的“幕”,但一折戏中,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包括很多场次。元人杂剧一般是四折,演一个完整故事,也有一本五折、六折的,也有多本戏。明代中叶刊刻剧本时,才正式把杂剧分折,使折的形式固定下来。

[30]本贯:原籍。张国宾《合汗衫》:“老夫姓张,名义,字文秀,本贯南京人也。”

[31]先人:已故的父亲。

[32]书剑飘零:携带书籍用具四处流浪。书籍与宝剑都是古代文人的随身用品,这里泛指各种用具。

[33]唐德宗即位:德宗为李适(kuò)死后庙号。戏曲中常对当朝皇帝使用庙号。凌濛初以为:“院本皆供应内用,故当场须颂称曩时庙号以为别考。剧戏中无不如此者,盖其体也。近有讥其称庙号于即位之日,其言似是,然实学究家之见耳。”即位,此处为在位。德宗即位于建中元年(780),贞元十七年时已即位二十一年。

[34]上朝:相对于地方而言,称京城为上朝,犹上都、上京。取应:朝廷开科取士,士子应选。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况如今春榜动,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35]蒲关:蒲津关的简称,坐落于蒲津之上,位于黄河西岸,在今山西永济。

[36]八拜之交:八拜,本指相见时礼节的隆重,后常指结为异姓兄弟。

[37]武举状元:科举制度中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武举考步射、弓射、马枪、负重等,也考言语、身材。

[38]却: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39]萤窗:晋人车胤勤学故事。《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雪案:晋人孙康勤学故事。《文选·李善注》:“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此言张生一年四季都在刻苦读书。

[40]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此谓读书时用心揣摩、去粗取精。

[41]万金宝剑藏秋水:是说自己满腹才学而功名未就,犹如贵重的宝剑隐藏着四射的光芒。秋水明净清亮,常用以比喻剑光。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42]游艺:语出《论语·述而》:“依于仁,游于艺。”艺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游于艺指沉浸于六艺的研讨中,在剧中则指负笈游学。

[43]蓬转:蓬,草名,又名飞蓬,秋天断根,随风飘转。《晏子春秋·内篇》:“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旧时常以蓬转喻指四处漂泊转徙。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

[44]日近长安远:典出晋明帝司马绍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称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言帝都遥远难及,喻功名未遂的感叹。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ft

【混江龙】诗书经传,蠹鱼不出费钻研[45]棘围守暖[46]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47]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雕虫篆刻,断简残编[48]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49]。这黄河有九曲[50],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51]这河带齐梁秦晋隘幽燕[52]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53]东西溃九州[54]南北串百川。归舟不紧如何见[55]却便似弩箭乍离弦。

【天下乐】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56]东洋不离此径穿[57]。滋洛阳千种花[58],润梁园万顷田[59]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60]

注释:

[45]蠹(dù)鱼:蛀蚀书籍、衣服等的小虫。这里是比喻自己像蠹鱼一样埋头在书里。

[46]棘(jí)围:古代科举考试,为防止捣乱和作弊,在试院围墙上遍插荆棘,故称考场为棘围、棘院或棘闱。唐杜佑《通典·选举》:“自武德以来……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以防假滥焉……”

[47]投至得:直等到。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投至得分尸在市街,我看你一灵儿先飞在青霄外。”云路:致身青云之路。致身青云,喻官高位显。《北史·文苑传序》:“或膺扬河朔,或独步汉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矣。”鹏程九万里: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世常以“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8]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白白地写诗作文、研究学问而一无所成。虫,虫书;刻,刻符。虫与刻都是学童所习内容。简,古代供刻写用的狭长竹片;编,用来穿连竹简的绳子。此以简、编代指书籍。

[49]蒲津:黄河渡口,今在山西永济。

[50]九曲:河道的弯曲处很多,《河图》:“河水九曲,长九千里。”

[51]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黄河的风涛何处最能显现?只在蒲郡这一带。则除是,除非是,只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黄河那里最雄?无过河中府。”

[52]带齐梁:黄河穿齐梁而过,围齐梁大地如同衣带。齐,战国时齐国之地,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梁,战国时魏国的别称,今河南一带。分秦晋:把秦晋之地分割开。秦,战国时秦国之地,今陕西;晋,春秋时晋国之地,今山西大部及河北西南。隘幽燕:把幽燕之地与中原地区隔绝开来。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属幽州,故称幽燕。《尔雅·释地》:“燕曰幽州。”

[53]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用竹索作缆绳的浮桥,像是仰卧在水上的苍龙。竹索,竹篾制的大绳。偃,仰卧。

[54]溃:本指河水决堤泛滥,此指灌溉。九州:代指中国。古代中国置有九个州,九州之名,载记有异,《尔雅·释地》云:“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55]归舟:顺流而下的船。紧不紧:即紧,“不”为衬字,无实义。《孤本元明杂剧·黄鹤楼》:“那匹马紧不紧、疾不疾、荡红尘一道,风吹起脖项上绛毛缨一似火燎。”见:显。

[56]渊泉、云外悬:黄河之源头好像是悬在云外。渊泉,水的本源。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

[57]入东洋不离此径穿:黄河入海必经蒲津。

[58]滋:灌溉繁育。洛阳千种花:洛阳以种植花木闻名,尤以牡丹为最著,有洛花、洛阳花之称。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59]润:滋益之意。梁园:又称兔园、睢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60]也曾泛浮槎(chá)到日月边:黄河直通天河,有海客曾浮槎到了天上。槎,木筏。“浮槎”事载张华《博物志·杂说下》:“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ft

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61]?(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62],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63]。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64]。(小二云)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65]。南来北往,三教九流[66],过者无不瞻仰,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末云)琴童,料持下晌午饭,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童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今日师父赴斋去了[67],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68],看有甚么人来。(末上云)却早来到也。(见聪了[69],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70],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么?(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拜茶[71]。(末云)既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72],师父敢待回来[73]。(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

【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74]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75]。游洞房[76],登宝塔,回廊绕遍。数罗汉[77],参菩萨,拜圣贤[78]

(莺莺引红娘捻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79])呀!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80]

注释:

[61]店小二哥:宋元时称店主为大哥,称店里的伙计为二哥或小二哥。《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你做小二哥,我做店主人。”

[62]官人:顾炎武《日知录》:“南人称士人为官人。”唐时称有官者为官人,宋代可用为对男子的尊称,此处用为后者。下:住店,住下。

[63]撒和:饲喂牲口。《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我们且进这驿里去。一则问他地方,二则撒和马匹,三则天晚投宿。”

[64]福地:有福有德之地域,此处用为对寺院的敬称。宝坊:寺院之美称。高翥《晓出黄山寺》:“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

[65]舍利塔:舍利为梵文音译,意为尸体、身骨,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焚烧遗体的凝结物也称舍利。舍利塔即贮藏舍利的塔。云汉:天河。《诗经·大雅·棫(yù)朴》:“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66]三教九流:泛指不同职业的各色人等。三教,指儒、释、道三家(见《北史·周高祖纪》);九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九种学派(见《汉书·艺文志》)。

[67]赴斋:参加法会或受“在家人”的邀请去吃斋。

[68]山门:佛教寺庙的外门。李华《云母泉》:“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

[69]见聪了:与法聪见面寒暄已毕。了,表演完毕。

[70]上刹(chà):对寺庙的尊称。刹,梵文音译,原指佛塔顶上的装饰(相轮),也指佛寺或寺前幡杆。

[71]先生:儒者之通称,简称之则曰“生”,故下文称张生、那生。方丈:据《维摩诘经》云,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所住卧室一丈见方,但容量无限,禅宗寺院比附此说,称住持所居之所为方丈。此言住持所居之室。

[72]罗汉堂:安置释迦牟尼五百个罗汉弟子塑像的佛殿。香积厨:《维摩诘经·香积品》:“上方界分……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维摩诘曾于香积如来处,化得众香钵盛满香饭,以饱众僧,故称僧家之厨房为香积厨,亦用以泛指寺庙的厨房。《水浒传》第六回:“回到香积厨下看时,锅也没了,灶头都塌损。”

[73]敢待:也许,大约就要。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74]随喜:佛家语,本指见人行善做功德,随之而生欢喜之心,又称随己所喜为随喜,比如布施,富者施以金帛,贫者施以水草,各随所喜,皆为布施。后称游览佛寺为随喜。杜甫《望兜率寺》:“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上方:《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曰上方,曰梵刹,总是佛场。”山寺、住持均可称上方。

[75]法堂:指宣讲佛法的殿堂。

[76]洞房:本指深邃之室,此指佛殿。

[77]数了罗汉:旧俗,在五百罗汉塑像中,任从一个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相等的数字时,即可从该罗汉喜怒哀乐的表情中,预知自己的祸福命运,谓之数罗汉。

[78]圣贤:对神佛的敬称。《俱舍光记》曰:“贤谓贤和,圣谓圣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今日得圣贤接引,天王相救,恩义比天高。”

[79]科:元杂剧中作舞台提示用的术语,也叫“介”。科除指示剧中人的表情、动作之外,也用来指示舞台效果。

[80]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正碰上前世的风流冤家。五百年前,是说前生注定。业冤,前世冤家。冤家,本为佛教语,后用指仇敌,也用为对情人的爱称,为爱极的反话。张国宾《相国寺公孙合汗衫》:“休提起俺那小业冤,他剔腾了我些好家缘。”ft

【元和令】颠不剌万千[81]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香肩,只将花笑捻[82]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83]休猜做了离恨天[84]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85]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86]侵入鬓云边。

(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87],玉粳白露[88],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89]。解舞腰肢娇又软[90],千般袅娜,万般旖旎,垂柳晚风前。

注释:

[81]颠不剌:用法不同则含义各异,故其解众说纷纭。具体到《西厢记》中,颠,有可爱、风流义;不剌,语气词,有声无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

[82]他那里尽人调戏亸(duǒ)着香肩,只将花笑捻:是说莺莺尽由着张生对她顾盼不止,而她却垂肩持花微笑。调戏,这里指张生因极端爱慕而情随目视、神魂颠倒。亸,垂下貌。捻,手捏。相传释迦牟尼于灵山会说法,捻花示众,众不解其意,惟有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五灯会元》),后遂以捻花微笑喻心心相印。此化用其意。

[83]是:确实是。兜率(lǜ)宫:兜率为梵文音译,意为妙足、知足、喜足,此处以之代指寺庙。

[84]离恨天:佛教经典所载三十三天中,无离恨天,但曲中多用指男女相思烦恼的境界。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我一年一日过了,团圆日较少。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

[85]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diàn):是说莺莺美貌,正适合打扮。春风面,美丽的面貌。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偏,正,恰。花钿,有簪于发髻者,此指以极薄之小金属片或彩纸剪成花鸟形状,贴于妇女眉间或面颊之上,亦称花子。段成式《酉阳杂俎》:“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邓夫人也。和宠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医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愈,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视之,更益其妍也。诸嬖欲要宠者,皆以丹青点颊,而进幸焉。”又云:“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按,武则天时人)所制,以掩点迹。大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黥、钱黥。”眉间花钿,《丹铅录》谓源于唐人韦固妻幼时被刺伤眉间事(见李复言《续玄怪录·定昏店》),长成后常以花钿掩饰。或云源于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人日卧章含殿时,梅花落于额上,拂之不去,宫女效为“梅花妆”、“寿阳妆”(见《太平御览》卷三十)。唐人王建《题花子赠渭州陈判官》描写贴花钿甚详:“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比翼人初帖,蛱蝶重飞样未传。况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镜台前。”元时亦然,无名氏【中吕·喜春来】:“花钿宜点黛眉尖,可喜脸,争忍立谦谦。”

[86]宫样眉:按宫中最新式样描画的眉毛,亦称宫眉。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87]樱桃红绽:喻莺莺启唇欲言。樱桃,蔷薇科植物,果实小,色鲜红,球形,常用来比喻美女之口。孟棨《本事诗·事感》记载:“白尚书(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88]玉粳(jīng):光洁如玉的粳米,喻齿之光洁。

[89]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zhuàn),行一步可人怜:以黄莺在花丛中鸣叫,喻莺莺话音之动听。语本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啭,鸟鸣。可人怜,让人爱。

[90]解舞腰肢:善舞、适宜于舞之腰肢体态。解,晓,引申为会、能、擅长诸义。ft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91]。(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92]?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93],价值百镒之金[94]。(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着长裙儿,你便怎知他脚儿小?(末云)法聪,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你觑: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95]投至到栊门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照面,风魔了张解元[96]神仙归洞天[97]馀下杨柳烟,只闻鸟雀喧。

【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98]

注释:

[91]开府:本为古代高官设置府署自选官僚的制度。汉制,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唐宋定“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散官的称号。莺父为相国,故称开府。

[92]天姿国色:美丽超群的女子。天姿,不加修饰的天然姿容,托名班固的《汉武帝内传》:“(西王母)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国色,一国中最美的容貌。《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

[93]小脚:剧中多次描写莺莺小脚,按妇女缠足,始于南唐李后主之宫嫔窅(yǎo)娘,唐代无缠足风气。(见《南村辍耕录·缠足》)

[94]百镒(yì):言其贵重。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95]俄延:拖延。杨梓《霍光鬼谏》:“休那里俄延岁月,打捱时光。”

[96]风魔:本指精神错乱失常,这里用如动词,指着魔入迷、神魂颠倒。解元:唐制,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后遂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也用作对读书人的尊称。《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便挨身入去坐地,只见茶博士上前唱喏,问道:‘解元吃什么茶?’”此指后者。

[97]洞天: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大都在名山洞府之中,洞中与人世不同,别有天地,故名。张君房《云笈七签·天地宫府图》:“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98]兀的:指示词,这里兼表惊异。意马心猿:指人心驰意散就像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难以控制。《参同契》:“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则神气散乱于外。”ft

(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99],佩环声渐远[100]。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101]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102]

“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103]。”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104]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意惹情牵[105]。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眼前,争奈玉人不见[106]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107](下)

注释:

[99]兰麝:熏香料。萧统《铜博山香炉赋》:“爨松柏之火,焚兰麝之芳。”这里指莺莺佩戴的香物。

[100]佩环:莺莺身带的佩玉。《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

[101]“东风摇曳垂杨线”三句:张生揣想莺莺去后栊门以内的景象。游丝,在空中飘荡着昆虫吐的丝。掩映,遮藏,隐蔽。芙蓉,荷花。《西京杂记》有“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常以芙蓉面比喻女性容色美丽。

[102]南海水月观音:即观音。《法华经·普门品》有观音示现三十三身之说,其一为观水中之月的姿态。又,观音所居的净土,在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其山在印度南海岸,故有南海观音之称。

[103]婵娟:容貌姿态美好的样子,常用以代指美女。方干《赠赵崇侍御》:“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误人:指使人迷恋而耽误功名进取。

[104]秋波:像秋水般明亮的眼睛。苏轼《百步洪》:“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105]铁石人:此指铁石心肠的无情之人。刘肃《大唐新语》载唐太宗为大理寺卿唐临题考词曰:“形若死灰,心如铁石。”

[106]玉人:喻指颜美如玉之人,可指女,亦可指男。《晋书·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107]武陵源:相传东汉人刘晨、阮肇,于永平五年(62)入天台山采药,迷路求食,入桃花源,遇二仙女得成婚配。晋人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则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进入桃花源。刘、阮事与武陵渔人事相距三百馀年,天台山之桃源与武陵溪之桃源亦无甚关联,但后世常把刘、阮所入之桃花源说成武陵源。ft

点评:

本折又称“惊艳”、“佛殿奇逢”,由末扮张生主唱。继女主角莺莺寄居普救寺后,故事的男主人公张珙也来到蒲东。张生先以宾白开场,简要交代身世背景:父亲曾拜礼部尚书,但父母过世之后,只能湖海飘零。上朝取应路经蒲郡,恰逢结拜义兄杜确官拜征西大元帅镇守蒲关,故欲先往探访,再往京师。一方面解释了此行的目的本为上京赶考,暂时羁留是为访友,和莺莺相遇纯属偶然邂逅,乃是无心插柳,与后文孙飞虎专意为莺莺艳名而来不同;另一方面则为后来白马解围预作伏脉。张生尚未见莺莺,第曲家已写定其必娶莺莺矣。“目注彼处,手写此处”,时时刻刻有全局在胸,是之谓也。

白衣秀士张珙才华富赡、器宇非凡,叵耐功名未遂,只能暂且游艺中原、遥望长安。【点绛唇】、【混江龙】二曲,化用典故,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如蓬转”、“日近长安远”,诉其怀才不遇、四处漂泊的凄凉悲感;“蠹鱼”、“棘围守暖”、“铁砚磨穿”、“雪窗萤火二十年”,状其冬夏如一、终始不渝、勤学苦读之情貌;“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则是他胸怀天下从时世出发,对自己当下境遇的评价。纵言襟抱之后,【油葫芦】融情入景,转沉郁为雄豪。“风涛何处显”?显于黄河九曲,亦显在久经磨难心意终坚。“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紧文密韵,是写黄河之险,亦是喷吐自家胸中雄才灏气。“归舟紧”、“似弩箭乍离弦”,既乃眼前实景,又为以物自譬;是物我交感激荡出的刚健豪迈,也是张生此次赴试必定得胜而回的自信与自振。至【天下乐】一曲,则君瑞心逐逝水,由近及远,想望下游洛阳、梁园之恬静美好,在喷薄后渐趋缓和、动荡后渐趋安静。“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既写出张珙胸怀天下的襟抱,亦吐露了他对日后坦途的向往;“泛浮槎到日月边”用张华《博物志》浮槎天河的典故,“日月”暗点朝廷,回扣了开场上京取应之语。自其渊源来讲,此两支化用了唐人刘禹锡《浪淘沙》诗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难得的是,经由剧作家的精心揣摩,曲辞与张生身份处境切合,浓墨渲染后境界更增一层辽阔。“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杜甫《白丝行》),王实甫点铁成金,洵称奇才奇情。金圣叹亦赞此节曰:“张生之志,张生得自言之;张生之品,张生不得自言。则将谁代之言?而法又决不得不言。于是顺便反借黄河,快然一吐其胸中隐隐岳岳之无数奇事。呜呼,真奇文大文也!”(《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张生慢世之情,更作高世之语”(徐士范等评文),非寻常冬烘可比。是才子,堪配佳人。曲家随后巧借客店小二三言两语,描景、抒情便斗然转至叙事,张生翩翩然来至普救禅寺。【村里迓鼓】一曲,要而不繁,寥寥几笔写寻常游寺过程,故作按部就班、乏善可陈之辞,乃为关目上的欲扬先抑。正在数罗汉、参菩萨、拜圣贤之际,一抬头间捻花莺莺蓦入眼帘——张生在一众土木形骸之中与妍姿艳质无心相遇,山穷水尽处霎时柳暗花明,“意外出奇,凭空逗巧”(金圣叹评文)。“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平地里陡起波澜,神来之笔画出钟情一见:“呀”是冲口而出一字快语,状其又惊又喜、心神骇荡;“正撞着”言此邂逅之巧;“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则明其情愫之真、情根之深。一曲之末豁然开朗,千古妙语,传神阿堵!

聪俊张生遇莺莺,顿成风魔酸丁。“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曾遭逢佳人无数如弱水三千,更凸显眼前人儿秀丽非凡。“颠不剌”、“可喜娘”为当时俗语、熟语,看似不甚雅驯,却将张生“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痴狂样貌畅然活现。“尽人调戏”一句,是金圣叹所激赏者:“‘尽人调戏’者,天仙化人,目无下土,人自调戏,曾不知也。彼小家十五六女儿,初至门前,便解不可尽人调戏,于是如藏似闪,作尽丑态。又岂知郭汾阳王爱女,晨兴梳头,其执栉进巾,捧盘泻水,悉用偏裨牙将哉!《西厢记》只此四字,便是吃烟火人道杀不到。”(《第六才子书西厢记》)莺莺心无纤芥,娴雅大方,故能遽见陌生男子而不做扭捏之态。李清照《浣溪沙》词曾形容闺中女儿云:“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此处所谓“尽人调戏”正是眼波才动便被人猜,乃张生以我观人,从自家心态、视角揣测、烘映双文意态风神。此第一见之妙,又在全从虚处落墨。《汉书》载李夫人逝后,汉武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帷,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西厢记》写生、莺初见,与《孝武帝李夫人传》是同一笔墨。“美人”之标准,各人各异,若甫一上来便实实写之,易撄审美期待之锋而落于下乘。定要从虚处点染,令“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先摄其魂于纸上,再徐徐淡扫浓描,方能在观众心头、眼上长留倩影。

最初一阵狂喜过后,张生进而疑猜、感叹:本是兜率宫,如何做了离恨天?没想到遇仙姿、惹相思竟在今番!待莺莺走近,他又仔细观瞧,则见佳人花钿贴面妆扮得体,似春风和煦更喜嗔相宜;眉赛新月式样时尚,又细长长偃延至鬓发旁边——至此则双文面目渐次分明,但仍是虚写。只见莺娘对张生的谛视浑若不觉,娇羞脉脉、欲止又言,终于轻启樱唇、慢分玉齿发一声娇语。其音像呖呖莺声婉转花间,明快清脆中又似有香馥,让张生如醉如痴、欲癫欲死;而她行动间弱柳扶风般的翩跹袅娜,也令旁观者生无限爱怜。“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是眼前之景,更透出莺莺眉梢心上伤春、自伤的一缕哀怨、十分愁烦。张生瞥然惊见莺莺,神魂颠倒,不能自已。舞台之上,一边是小姐、丫鬟捻花款步、玩赏春色,一边是书生不顾法聪在侧疯言疯语、进退失度。莺莺娇矜,张生狂荡,一静一动,反差巨大却相得益彰,演来谐谑而不油滑,十分好看。

莺莺由远而近,容止仪态渐次分明,曲家令红娘发声、莺娘回转,正是适可而止,为后文“酬韵”、“闹斋”等折留下馀地。莺莺临去“回顾觑末”,似有情又似无意,是否心恋而目招之,成后世一段公案。金圣叹在《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对此情节进行了改动:变作莺莺主动提出去看母亲,下场时又删去“旦回顾觑末下”。他认为,“此一折中,双文岂惟心中无张生,乃至眼中未曾有张生也。不惟实事如此,夫男先乎女,故亦世之恒礼也。人但知此节为行文妙笔,又岂知其为立言大体哉”。然而,从日常行为来讲,红娘道“那壁有人”,莺莺便“回顾觑末”,本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自关目来看,“双文去矣,水已穷、山已尽矣。文心至此,如划然弦断,更无可续矣”(金圣叹评文),下文又凭空驾出妙构来,全赖此一顾;就人物心理而言,当知此折乃由张生主唱,莺莺一切言动皆是张生心头所想转述而出,此时在莺或未必有情,在生则必欲对方情愫系定一如自己:金圣叹以回护礼法为由,对《西厢》随意芟夷阉割,实是不当之举。

莺娘容貌行止风流娴雅,虽素服淡妆,不能自掩。主仆离去后,张生恍若大梦初醒,方想起身边还有和尚相伴,疾忙向其求证:“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法聪一语道破莺莺身份,张生方信人间有此绝色。但佳人已去,空馀行迹。于是便有了一生一僧观摩脚踪的一幕。“残红芳径,软铺轻衬,故鞵底样浅。惟回头一顾,则脚踪微旋,故知其传情。”(徐士范本评文)“临去秋波那一转”,春泥软、印脚踪俄延似留恋。无怪乎“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莺莺佛殿一行,来如神女,去似洛神。斯人一去,春光顿失九分声色,杨柳烟、鸟雀喧不过背景,主角已翩然深逝矣。梨花深院门闭,粉墙高似青天。门外“兰麝香仍在”,门内“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用“骈俪中景语”(王骥德语),是张生想象院内丽人行迹却只能在门前墙外“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怅恨不已。忽然发觉法聪还在身边,君瑞心头顿生一计:“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有僧房借半间”,“房金依例拜纳”。不等小僧回话,书生便宣称“明日自来”,真是“透骨髓相思病染”。“近庭轩,花柳争妍”,半日迷魂,忽然睁眼,近午时日头当天悬挂,高“塔影圆”,时、地顿现。“春光在眼前”,却仍惦念“玉人不见”——张生在依依不舍中下场,但人走戏不断,为明日“借厢”做了极佳的情感铺垫。

本折写“张生才子,莺女佳人,一见赏心”(徐奋鹏评文),其叙事、写景、抒情浑成圆融,一举为整部《西厢》豁开局面。前半写张生才情豪隽,更显得“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的弃考不是一时冲动,乃是情深情真的心理外现。游殿惊艳,是“将写双文,而写之不得,因置双文勿写而先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金圣叹评文)。第一本第一折里,王实甫“摹出多娇态度,点出狂痴行模,令人恍然亲睹”(李贽评文),绘神写情,不露痕迹,堪称“化工之笔”(李贽等评文)。

016-01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