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Is this book for you?

一曲自由、爱情与生命的心灵悲歌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说的是生命、爱情与自由在人生选择中的递进关系。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坎坷旅程中牺牲生命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借鉴意义。

人要追求自由。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尤其是心灵的或精神的自由。在遇到沃伦斯基之前,安娜的心灵是没有自由的。她出身俄国贵族上层社会。安娜不仅天生丽质,光艳夺人,而且纯真、诚实、端庄、聪慧,还有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她是一个集外形美和内在美的贵族妇女。可是还没有尝过爱情滋味的她,在 18 岁的时候,就由姑母做主,嫁给一个比她年长20岁、头脑僵化、思想保守、虚伪成性并且没有活人感情的官僚卡列宁。当她回顾自己的婚后生活时,她感到“八年来他窒息了我的生命,窒息了我身上的一切有生气的东西,他从来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生活的人”。婚后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没有爱情。安娜第一次出现时的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她姿态端丽、温雅,一双浓密的睫毛掩映下的眼睛中“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 …… 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在微笑中显现出来。安娜的精神美,体现了自由被压抑的她当时的精神状态。因此,沃伦斯基的出现,唤醒了她晚熟的爱情,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人要追求爱情。“我要爱情, 我要生活”, 这是安娜·卡列尼娜为之付出生命的奋斗目标。她渴望自由而大胆的爱,不愿像别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接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人往来。终于,她放弃了贵族的身份和荣誉,冲出家庭,与沃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安娜热烈而执著地献身于这种有着人格尊严却犹如飞蛾扑火式的爱情。

多少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多少现实当中的钟情男女,因为缺乏这种精神而遗憾终生。家族的压力、社会生活的规则、为了自己或所爱之人的前途而放弃爱情的那些人,在这一点都不及安娜那么直接、坦诚和执著。

人要珍爱生命。人生是漫长的旅程,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人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人对他人和社会应该有自己应尽的责任。安娜这种缺乏理性的有着强烈依附性的情感和不顾一切的爱情观,奠定了她命运悲剧的基础。封闭了自己之后,她高傲的率直的美好爱情,也就被掺进了可怜和可悲的因素:与所憎恨的上层社会的对抗,使她把自己孤立起来,使自己因为生活圈子变狭小而乖戾和惶恐;为了爱情离家出走,放弃了家庭和儿子,也使她失掉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多了内疚和负罪感;失去了朋友,同时也失掉了修正自己、宽慰心灵的途径,变得暴躁、偏执、憔悴和敏感。此外,自身性格的矛盾是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原因,追求到了爱情,却占有式地苛求爱情,无端自私地猜疑和恐惧,因为沃伦斯基没有像她那样为了爱情抛弃一切,与上层社会决裂。最终,与沃伦斯基爱情的幻灭,导致安娜唯一的精神支柱垮塌,加之长久以来强烈的宗教赎罪意识,使她过早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安娜·卡列尼娜》被广泛认为是写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说“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可谓一语中的。

如果您是英文爱好者中的一员,希望您通过阅读英语原文,来欣赏这部作品,这无疑是种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是学生家长,建议您给上中学或大学的孩子准备一套“最经典英语文库”,放在书架上。它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食粮。

如果您是正在学习的大中学生,也建议您抽空读读这些经时间检验的人类精神食粮文库里最经典的精品。一时读不懂不要紧,先收藏起来,放进您的书架里,等您长大到某个时候,您会忽然发现,自己开始能读,而且读懂了作品的字里行间意义时,那种喜悦感,是无法言述的,也是无与伦比的。您可能也会因此对走过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关于这套图书的装帧设计与性价比:完全按欧美出版规则操作,从图书开本,到封面设计,从体例版式,到字体选取,但价钱却比欧美原版图书便宜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因此,从性价比看,它们也是最值得收藏的。

——王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