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心电图分析步骤

一、定准电压

注意定准电压,确认1mV是否等于10mm,以免将正常心电图误诊为低电压(1mV=5mm)或高电压(1mV=20mm)。并应注意定准电压的方形波四角是否锐利,以评估阻尼是否适当。

二、心率

应根据P-P间期或R-R间期测定心率。正常情况下,两者一致,不需分别测定。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时,心房率与心室率有差别,则应分别测定心房率及心室率。心率可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1)正常心率:60~100/min。

(2)心动过速:心率>100/min。

(3)心动过缓:心率<60/min。

三、心律

根据P波电轴、方向,可以确定其为窦性P波(包括起源于心房上部),起源于心房下部及交界区的逆行P波。如P波不明显,可根据QRS波群时间、电轴及形态特点推测其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律。有时P波隐藏于ST-T波段内,应注意辨认。应注意心律是否规则,如不规则,应注意其为有规律的不规则,或无规律的不规则。

四、P-R间期

正常P-R间期0.12~0.20s。P-R间期持续性>0.21s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12s,P电轴正常,可见于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P波为逆传型,通常反映激动起源于交界区。P-R间期长短不一,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时间关系,反映房室分离。

五、P-R段

P-R段是指P波终了与R波开始之间的一段间距,通常反映P-Ta段变化。正常情况下,P-R段位于等电位线,或轻度压低,如P-R段明显压低(>0.8mm)或抬高反映心房肌损害,可见于心房梗死、急性心包炎。

六、P波的电压和时间

P波电压增高(>2.5mm)多见于右房肥大,P波时间增宽(>0.11s)多见于左房肥大。

七、QRS时间及形态

正常QRS时间≤0.10s,QRS时间增宽(≥0.12s)可见于室内传导阻滞,也可能由于激动起源于心室,应加以鉴别。室上性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室性QRS波群及室内传导阻滞QRS波群宽大畸形,且具有一定的特点。

八、QRS电压

测定肢体导联和胸导联QRS电压,注意有无高电压(符合左室肥大或右室肥大)或低电压。胸壁菲薄的健康青年人可出现左胸导联或右胸导联QRS高电压,应与左室肥大或右室肥大进行鉴别。QRS低电压可见于肥胖患者,但更多见于病理情况,如心包积液、黏液性水肿、肺气肿或弥漫性心肌疾患。

九、QRS电轴

测定额面QRS电轴。通过目测可以确定QRS电轴是否在正常范围、异常右偏(+100°以右)或显著左偏(-30°以左)。

十、胸导联R波递增情况

正常情况下,V1~V6导联R波逐导增大,如R波递增不良或逆向递增多属病理情况,除见于前壁心肌梗死外,还可见于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大或慢性肺气肿等。

十一、异常Q波(包括QS型)

Q波时间>30ms、深度>0.1mV波称为异常Q波。异常Q波(包括QS型)多见于心肌梗死,但也可见于一些非梗死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心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等,有时还可见于正常变异,应注意鉴别。

十二、ST段

注意ST段有无偏移。正常情况下,除Ⅲ导联外,ST段压低不应>0.5mm,肢体导联ST段抬高可达1mm,右胸导联的ST段抬高有时可达3mm,不要误认为病理情况。

十三、T波

注意T波的振幅及极性。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如Ⅰ、Ⅱ、V4~V6)出现T波低平、倒置多属异常情况。对T波增高的评估应持审慎态度。正常人胸导联的T波有时高达10mm。对T波增高者应注意有无临床症状及某些病因如高血钾、心肌缺血等,ST段有无偏移和T波增高的形态。

十四、Q-T间期

Q-T间期延长可为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药物作用(如奎尼丁)和心肌缺血的诊断线索。青少年不明原因的昏厥伴Q-T间期延长提示特发性长Q-T综合征。服用奎尼丁等药物前,应仔细测定Q-T间期,如已有Q-T间期延长,应避免服用。短Q-T间期见于高血钙和洋地黄作用、短QT综合征。

十五、U波

不要忽略对U波的观察。U波增高(高于T波)和胸导联U波倒置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十六、QT间期离散度(QTd)测定

对Q-T间期明显延长者,应测定QTd,以协助判断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