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实例与典型设备装配工艺性
- 李慧 马正先
- 4715字
- 2020-08-28 23:05:39
4.2 齿轮结构设计与工艺性实例分析
4.2.1 齿轮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及其改进
实例4-1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a),由图可见x=3mm<2.5m=2.5×2=5mm,齿轮强度比较差,寿命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将齿轮与轴制成一体。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改进后的齿轮轴如图4-1(b)所示,可以完成与改进前齿轮相同的任务,但强度却明显增强。
图4-1 采用齿轮轴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应该合理设计齿轮结构。如果从齿根到键槽底部的距离x≤2.5m(m为齿轮模数)时,应将齿轮与轴制成一体。但是如果齿轮顶圆直径比轴径大得多,应将齿轮与轴分开,因为独立的齿轮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且安装简单快捷,实用性比齿轮轴更广泛。
实例4-2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齿轮的啮合,如图4-2(a),非金属材料小齿轮宽度小于大齿轮宽度,这样会导致运行中小齿轮出现凹坑。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如图4-2(b),非金属材料小齿轮的齿宽比大齿轮的尺宽小,避免出现凹坑。
图4-2 非金属材料小齿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对于高速、轻载及精度不高的齿轮传动,为了降低噪声,常用非金属材料,如夹布塑胶、尼龙等做小齿轮,大齿轮仍用钢和铸铁制造。金属与非金属材料齿轮的啮合时,应合理确定相啮合齿轮的宽度。
实例4-3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金属材料齿轮的啮合如图4-3(a),金属材料小齿轮的齿宽比大齿轮的齿宽小些,啮合运行不稳定、易磨损。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若改为图4-3(b),则啮合稳定、工作可靠。
图4-3 金属材料小齿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金属材料齿轮啮合时,金属材料小齿轮的齿宽应比大齿轮的齿宽大些,此时啮合运行稳定、可靠。
如果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都是金属材料制成的,为了安装方便和在齿轮运行过程中不发生阶梯磨损,在一般情况下应使小齿轮的齿宽比大齿轮齿宽大5~10mm。
实例4-4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金属斜齿轮的啮合如图4-4(a),金属斜齿轮的齿宽相等,安装不方便,齿轮的运行过程中极易发生阶梯磨损,破坏齿轮间的啮合,严重影响转速,影响减速效果。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如图4-4(b),使小齿轮的齿宽比大齿轮齿宽大5~10mm。
图4-4 金属材料斜齿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齿轮啮合时,若小齿轮的齿宽比大齿轮齿宽大,可以方便安装,齿轮运行过程中不易发生阶梯磨损,同时不影响轴的转速和减速效果。
实例4-5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5(a),斜齿轮轴向力指向不利于齿轮的轴向固定,影响传动准确性,螺旋角方向应使齿轮轴向力指向轴肩。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若改为图4-5(b),则可以保证斜齿轮在转向不变的前提下改变轴向力,使之指向轴肩且由轴肩直接承受。
图4-5 合理确定斜齿轮的轴向力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应该合理确定斜齿轮的轴向力。在斜齿轮传动中,两个相啮合的齿轮上会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轴向力。对于单斜齿轮啮合传动,只要旋转方向不变则轴向力的方向各自一定,因此,将单个斜齿轮固定在轴上时应使齿轮轴向力指向轴肩。
实例4-6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图4-6(a)为受机械压力的中间齿轮,“1”处采用角缝焊接,轮毂在受径向力和轴向力的时候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与寿命。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将其改为图4-6(b)后,“1”处开双V坡口,可降低应力集中,提高焊接强度。
图4-6 齿轮组件的焊接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受机械压力的中间齿轮受径向力和轴向力的综合作用,应考虑由此产生的应力集中,合理地进行齿轮组件焊接结构设计及焊缝形式布置。
实例4-7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7(a)齿轮装配结构,轴承4的孔径D比齿轮5的外径d小。
需要先在箱体内装配齿轮,然后再装右轴承。这样的装配很麻烦,应该考虑分组装配。
图中右端轴的套筒过高,也不便于轴承的拆卸。
②改进后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如图4-7(b),轴承4的孔径D比齿轮5的外径d大。
图4-7 分组装配的结构
1—圆螺母;2—带轮;3—轴承盖1;4—深沟球轴承;5—齿轮;6—箱体;7—轴承盖2
可以预先将轴和右轴承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上去,装配更加方便。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设计装配部件时应考虑分组装配的可能性,如可以预先将轴和一边轴承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上去,再装配另一轴承及其他结构,可以使装配更加方便。
实例4-8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8(a)齿轮传动结构,装配时直接将齿轮装配在箱体上,这样不仅装配时不方便,拆卸时也很麻烦;带轮给齿轮传递的载荷再由齿轮传递给轴,而轴只有一个支撑点,工作稳定性不好。
②改进后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图4-8(b),将齿轮组作为单独的齿轮箱,则便于分别装配及维修,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工艺性。另外,轴有了两个支撑点,工作稳定、可靠。
图4-8 齿轮组作为单独齿轮箱的结构(一)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齿轮箱装配时,为了方便安装、拆卸和维修,常将一部分零件组成一个装配的单元。
实例4-9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9(a)齿轮装配结构,由于轴承孔直径85mm选得比齿轮外径95mm小,所以必须在箱体内装配齿轮,然后再装右边轴承。又因为带轮轮辐是整体无孔的,需要先装左边端盖后才能安装带轮。因此,在设计装配件时,要考虑到它们分组装配的可能性。装配轴承时应考虑对其的拆卸方便性,右端轴的套筒过高,不便于轴承的拆卸。
②改进后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图4-9(b),则便于装配,因为轴承孔85mm比齿轮外径80mm大。可把预先装在一起的轴和轴承作为整体安装上去。并且为了拧紧左边轴承盖的螺钉,在带轮轮辐上开了一些孔。轴承与轴套装配时,为了便于轴承的拆卸,轴套的外径应低于轴承内圈的外径。
图4-9 齿轮组作为单独齿轮箱的结构(二)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在设计组件装配时,应考虑到它们分组装配的可能性。如装配轴承时应考虑拆卸的方便性,轴承固定时的可靠性及其他零件对装配的影响。
实例4-10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0(a)齿轮与轴连接结构,齿轮与轴连接用楔键是错误的。由于楔键本身的斜度会造成轴与轮毂的不同心,会产生轴和齿轮不同轴度和齿轮对轴的歪斜,使载荷集中系数增加,降低齿轮传动寿命。
②改进后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图4-10(b)齿轮与轴连接结构,用平键连接轴和齿轮,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图4-10 齿轮与轴连接的结构
1—楔键;2—平键;3—齿轮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由于楔键本身的斜度会造成轴与轮毂的不同心,会产生轴和齿轮不同轴度及齿轮对轴的歪斜等缺陷,致使载荷集中系数增加,降低齿轮传动寿命。因此,齿轮与轴的装配尽量不用楔键连接。
4.2.2 圆柱齿轮结构设计错误及其改进
实例4-11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1(a)凸缘齿轮,齿轮轮毂宽度大于齿宽,叠装时如图4-11(b),待加工齿轮侧面之间没有相互贴合,多齿轮叠合加工齿形时易产生振动,影响表面质量和刀具使用寿命。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改进后的结构如图4-11(c),采用两件叠装加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刚度低而产生切齿振动。
如图4-11(a),齿轮轮毂宽度大于齿宽,齿轮加工刚度低,切齿时会产生振动,影响齿面的加工质量。若改为图4-11(d),即轮毂宽度与齿宽相同,滚齿或插齿的切削行程不仅缩短,且可提高工件的刚性,变断续切削为连续切削,生产率高。
图4-11 叠装加工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大批量生产齿轮时,应采用容易叠装加工的结构,滚齿或插齿加工时轮毂宽度与齿宽相同,提高切削效率。
实例4-12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2(a)人字齿轮传动,当一对人字齿啮合时会使润滑油挤在人字齿转角处。这样无法保证轮齿得到有效润滑,传动时不仅容易引起噪声而且降低齿轮使用寿命。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可将其改为图4-12(b),人字齿啮合时人字齿转角处的齿部首先开始接触,这样的结构能使润滑油从中间部分向两端流出,保证齿轮得到有效润滑。
图4-12 合理确定人字齿轮的齿向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当采用人字齿轮传动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齿向,否则润滑无效。
实例4-13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图4-13(a)是铸造齿轮的结构,其中齿顶圆直径达到552mm,齿轮呈平辐板结构。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如图4-13(b),辐板设计成倾斜的。
图4-13 合理设计铸造辐板齿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合理设计铸造齿轮毛坯。当齿顶圆直径da=200~500mm时,可采用辐板式结构铸造毛坯。为避免气孔和夹渣,则应将辐板设计成倾斜的。
4.2.3 锥齿轮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例4-14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4(a),锥齿轮轴向力直接作用在紧固它的螺栓上,这会使运动中的螺栓松动。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若改为图4-14(b),使锥齿轮轴向力作用到支撑它的支撑面上,设计合理。
图4-14 组合的锥齿轮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合理设计锥齿轮。由于直齿锥齿轮只受单方向的轴向力,其轴向力始终由小端指向大端,所以组合的锥齿轮结构应注意使轴向力由支承面承受,应使其作用在轮毂或幅板上,而不要作用在紧固它的螺钉或螺栓上,避免螺钉或螺栓受到拉力的作用。
实例4-15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5(a),齿轮的轮毂超过了根锥,用切齿刀盘加工时制造难度加大,故该结构不合理。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若改为图4-15(b),使用较短轮毂的齿轮,方便用切齿刀盘高效率加工,结构设计合理。
图4-15 方便用切齿刀盘加工的锥齿轮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锥齿轮的外形常常与齿轮加工方法有关。齿轮的轮毂长度及形状除了考虑强度、刚度及轴的配合要求外还应考虑其加工方法。
实例4-16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6(a)锥齿轮装配,装配时锥齿轮的啮合位置需要通过反复的修配支撑面来调整,图中没有设置调整零件或调整补偿环。
②改进后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图4-16(b),靠修磨调整垫尺寸a和b来保证啮合精度,这样更方便、合理。
图4-16 需要调整锥齿轮相对位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两个或几个零件装配后,还需要调整它们之间的工作位置,这要求装配过程中给调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此来保证装配调整的可靠性。
在需要调整零件相对位置的部分,应该设置调整补偿环,以补偿尺寸链误差,便于装配。
实例4-17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7(a)锥齿轮装配,装配时啮合位置需要通过反复的修配支撑面来调整,图示结构中设置的调整零件不利于装配。
②改进后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图4-17(b),采用调整垫片、调整补偿环与调整螺钉配合使用。
图4-17 需要调整零件相对位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使用调整垫片、调整补偿环时应考虑测量的方便。
采用调整垫片在测量某些零部件时有时是不方便的。因此,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位可以采用调整螺钉代替调整垫片,以省去修磨调整垫片及孔端面的加工;改用螺钉后也方便了对部分零部件的测量。
在精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选用调整螺钉要比调整垫片更为方便、合理。
4.2.4 双联齿轮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例4-18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18(a)所示双联齿轮结构,结构中有两处不合理之处。其一,要求高频淬火时,齿轮1和2两端面间距应大些;其二,齿轮1和齿轮2的厚度要相近,以防淬火不均匀。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图4-18(b),则进行热处理时两齿变形均匀,不会产生太大应力。
图4-18 双联齿轮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双联齿轮结构设计时应考虑两个齿轮端面间要留有一定的距离,两个齿轮的厚度要均匀一致。
实例4-19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图4-19(a)所示齿轮,采用插齿法加工左侧齿轮时无法加工,应给插齿刀留有空刀槽。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改为图4-19(b),即给插齿刀留出空刀槽。
图4-19 插齿法加工左侧齿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当采用插齿加工双联齿轮时,应考虑两齿结构对加工的影响。
实例4-20
①原设计实例及结构特点 如图4-20(a)所示齿轮,滚刀加工齿轮时,大小齿轮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够大。
②改进后齿轮结构设计特点 若改为图4-20(b),大小齿轮端面之间的距离适当。
图4-20 滚刀加工双联齿轮的结构
③工艺性分析对比 当采用滚齿加工双联齿轮时,应考虑两齿设计结构对加工带来的影响。滚刀加工双联齿轮时,若大小齿轮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够大,会导致滚刀在加工一齿轮端面时碰到另一齿轮端面而产生干涉,因此大小齿轮端面之间的距离应足够大,以免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