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招 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增重率

【提示】

养猪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哺乳仔猪的存活率及断奶体重直接关系到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与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千克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技术环节。

【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生仔猪的特点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 千克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物质代谢旺盛,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克,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 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出生时胃重4~8克,容纳乳汁25~50毫升, 20日龄的仔猪胃重35克左右,容积扩大3~4倍。新生仔猪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10日龄的仔猪排空时间约为1.5小时, 30日龄的仔猪为3~5小时。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

●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 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需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的能力差,又由于新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性调节,同时,新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糖100毫克左右),刚出生的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1小时后体温下降3℃左右,如将刚出生的仔猪裸露在1℃的环境中,2小时可冻昏、冻死。初生仔猪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下。

●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 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小时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小时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

(2)新生仔猪所处环境的变化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环境稳定,出生后易受有害菌的袭击,易患病死亡。

(3)仔猪行为特性

●戏耍和舔食行为 刚出生仔猪在生理上要比牛、马等动物早熟。强壮的初生仔猪,产后即刻能起立和蹒跚行走;产后5~8分钟,即会在短距离内自行走向母猪寻找乳头;产后2小时即能离开母猪走动;产后第1天即可自由在栏内走动;产后第4天就会跑步,嬉戏,舔栏地;产后第9天会互相爬背;2周龄后仔猪的嬉戏行为显著增多,几周后则追逐和跳跃成为常见形式,其活动时间主要在上午9~11时,下午3~5时。产后第4~11天时,在喂诱食料时,少数仔猪会来舔食少量诱食料,其中第9~11天舔食者占80%。用幼嫩的山芋藤叶等青绿料、甜味料、煮熟料做成小丸状诱食,可提前到产后第6天来嚼食,有的仔猪在产后第7天就会随母猪吃嫩青草。到第12~14天(最早第9天)时部分仔猪已会上槽吃料。在诱食情况下,部分仔猪产后第5天即能自由进出仔猪补料栏,初生仔猪开始饮水时间一般在产后第5天,夏天还会提前。据此,可以合理安排仔猪补料时间、饮水时间和补料方法。

●吃乳行为 哺乳仔猪以母乳为主要食物来源,由于仔猪胃肠容积小,排空速度快,所以需每天多次吮乳。且随着仔猪日龄增长,每天哺乳次数和每次哺乳的持续时间都逐渐减少。母猪哺乳间隔期,在分娩当天不定,生后第2周平均为60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到离乳前为86 分钟左右,且夜间比白昼稍长。母猪1次哺乳所需时间,分娩当天最长,平均8分钟左右,其后逐渐缩短,但变幅不大。母猪每次哺乳时的泌乳时间也是分娩当天最长,为46.7秒,第3天为22秒,以后逐渐缩短,到离乳前为11.1秒。母猪的每天哺乳次数,产后第3天为每天24次,第7天为26.4次,其后逐渐减少,到离乳时为每天16.6次,整个哺乳期平均每天22次,其中白天11.3次,夜间10.7次。仔猪每天的吮乳量,在分娩当天每千克体重373克,3~7天为316~319克,以后随着发育而减少,到离乳前为31克。母猪的泌乳量随窝产仔数增加而增多,而每头仔猪1天吮乳量与窝产仔数成反比。

●睡眠行为 仔猪从初生到5周龄期间,每天用于睡眠的时间是不变的,并且每次睡眠的持续时间也基本不变。例如,仔猪每小时大约睡眠26分钟,在出生后最初5周龄中就相当稳定。此后,随日龄增大,活动时间增多,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如5周龄内幼仔猪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约为10.5小时,到3~4月龄时则减少到一天8小时左右。

●采食行为 仔猪6~10日龄开始出现采食,40日龄前后采食次数明显增多,至60日龄高达25次,40~60日龄间平均21.8次,每次采食14.48分钟,间隔42.84分钟。随着日龄增长,每次采食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缩短,仔猪在一天中采食最活跃的时间为上午7~11时和下午4~7时。饲养员应该抓住此规律,在此时间段内做好仔猪补料工作。仔猪的饮水出现在3~10日龄,40~60日龄日均饮水11.5次,每次8.28秒,随日龄增长而延长。仔猪在35日龄前的哺乳期内,有51.3%在吮乳后采食,断乳期(35~60日龄)有52.5%在休息后采食。早期断乳仔猪,往往会互相拱挤和啃咬,特别是在吃料后。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拥挤,空气质量不佳,光线过强,饲料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会因此发展成咬尾或咬耳现象。

(4)哺乳仔猪的死亡及分析

●死亡损失 仔猪从出生至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严重影响猪群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重大。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63千克饲料,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110千克饲料。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越多,每头断奶仔猪应负担的饲料越少。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死亡原因 仔猪出生后,环境发生变化,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饲养不当,护理不周,就会引起患病和死亡。

◇ 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瓢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可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 代谢失常。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小时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哺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血糖低于60毫克(正常仔猪每100 毫升血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毫克),易造成死亡;血液中乳酸超过70毫克(正常仔猪每100 毫升血液中乳酸含量为32~40毫克),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使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衡或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 仔猪下痢。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史,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

◇ 仔猪水肿。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液过多而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引起。

●死亡分析

◇ 病因和非病因死亡。据分析,病因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4.1%,其中下痢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3.7%,肺炎占3.3%,其他占7.1%;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其中压死、踩死的占死亡总数的33.1%,弱小或先天不足占17.3%,缺奶占5.7%,淹死占2.7%,冻死占2.8%,咬死占5.3%,其他占9.0%。环境温度改善,非病因死亡可能减少,如忽视防疫消毒,可能加大仔猪的因病死亡。

◇ 死亡时间。体大膘肥的母猪易造成临产时胎儿死亡,死亡占出生仔猪总数的9.2%,占哺乳仔猪死亡总数的69.2%。3日龄以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26.63%,4~7日龄占29.27%,8~15日龄占20.21%,16~20日龄占9.92%,21~25日龄占7.27%,26~35日龄占2.17%, 36~45日龄占1.15%,46~60日龄占3.02%。加拿大对6890头仔猪的分析,从出生到20日龄,仔猪死亡率为25.6%,其中分娩时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5.3% ,7日龄以内死亡占43.7%。

◇ 死亡体重。据资料分析,仔猪初生重0.5千克以下,哺乳期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0.6~1.0千克占13%,1.1千克以上占6%。可见,仔猪初生重越小,死亡率越高。

(5)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措施

●重视种猪的选择;

●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做好母猪的分娩和接产;

●加强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加强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