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场盈利八招
- 魏刚才 柴磊 李小军
- 9533字
- 2020-08-28 16:46:50
三、精心饲养哺乳仔猪
哺乳期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这一阶段是仔猪培育的最关键环节,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在母体内通过脐带靠母体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转变为通过自身呼吸系统进行自主呼吸,由母体的恒温环境而不需进行体温调节转变为随着外界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需要自身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环境的突然改变,加之哺乳仔猪的热调节能力差,脂肪层薄,对温热环境变化敏感,又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在母体内处于无菌环境,不需产生抗体以抵抗病原菌),其抵抗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比较差,导致哺乳期仔猪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生理阶段。因此,减少仔猪死亡率和增加仔猪体重是养好哺乳期仔猪的关键。
(一)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性时期
仔猪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仔猪在7日龄以内,是第一个关键性时期,应加强护理。母猪的泌乳量一般在分娩后21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图2-2),仔猪的生长发育随日龄的增长而迅速上升,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如不及时给仔猪补饲,容易造成仔猪增重缓慢、瘦弱、患病或死亡。因此,7日龄训练仔猪开食是养好仔猪的第二个关键性时期。仔猪4周龄前后食量增加,是仔猪过渡到全部靠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此期应为安全断乳做好准备。乳猪断乳则是养好乳猪的第三个关键性时期。
图2-2 母猪泌乳量变化曲线
(二)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对外界适应能力很差,抵抗力弱,若饲养管理稍不细致,就容易引起死亡。特别是头5天,死亡率最高,为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养育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抓好初生关,提高仔猪成活率
让仔猪出生后获得足够的母乳,是保证仔猪发育健壮的关键,做好防寒、防压、防病工作是提高成活率的基本措施。
(1)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免疫抗体和镁盐等;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活动。初乳中的各种养分,在小肠内几乎能被全部吸收。初乳对仔猪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增进健康,提高抗寒能力,促进胎便排泄。
仔猪出生后,即应放在母猪身边让其吃初乳。如果初生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成活,所以初乳对仔猪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仔猪在生后前几天,进行固定乳头的训练,乳头一旦固定下来,一般到断奶很少更换。实行固定乳头的措施,既能保证每头仔猪吃足初乳,同时又能提高全窝仔猪的均匀度。初生仔猪开始吃乳时,往往互相争夺乳头,强壮的仔猪占据前边的乳头,而弱小的往往吃不上或因争夺咬伤母猪乳头或仔猪颊部,引起母猪烦躁不安,影响母猪正常放乳或拒绝哺乳。最后强壮的仔猪强占出乳多的乳头,甚至一头仔猪强占2个乳头,弱小仔猪只能吸吮出乳少的乳头,结果就会形成一窝仔猪中强的愈强,弱的愈弱,到断乳时体重相差悬殊,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弱小仔猪死亡。使全窝仔猪生长均匀健壮,提高成活率,应在仔猪出生后2~3天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好初乳。即母猪分娩后,第一次哺乳时,先用湿毛巾擦净母猪腹部和乳房、乳头,挤掉乳头内前几滴乳,再将仔猪放在母猪身边,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对个别弱小或强壮争夺乳头的仔猪再适当调整。将发育较差、初生重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头上吮乳,使其多吃初乳,以弥补其先天不足,体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边乳汁较少的奶头上。饲养员监视吮乳仔猪,不许打乱次序,每次哺乳都坚持既定顺序,经过几天的调教,仔猪就能按固定的顺序吮乳。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弱小仔猪死亡,而且还可使全窝仔猪发育匀称。对于初产母猪,此法可促使其后部乳房的发育,对提高其以后几胎的泌乳量和带仔数有重要作用。人工固定乳头,一般采用“抓两头顾中间”的办法比较省事。就是把一窝中最强的、最弱的和最爱抢奶的控制住,强制其吃指定的乳头,至于一般的仔猪则可以让其自由选择乳头。在固定奶头时,最好先固定下边的一排,然后再固定上边的一排,这样既省事也容易固定好。此外,在乳头未固定前,让母猪朝一个方向躺卧,以利于仔猪识别自己吸吮的乳头。给仔猪固定乳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开始阶段,一定要细心照顾,必要时,可用各种颜色在仔猪身上打记号,便于辨认每头仔猪,以缩短固定乳头的时间。
(2)防压防踩 仔猪生后1周内,压死、踩死数占总死亡数的绝大部分。这是由于初生仔猪体质较弱,行动不灵活,不会吸乳以及对复杂的外界环境不适应,特别是寒冷季节,喜挤在一起,好钻草堆或钻入母猪腹底部取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母猪压死、踩死。但在分娩后的第1天,由于母猪过分疲劳而不愿意活动,故很少压死仔猪,母猪压死仔猪的现象一般是在母猪排粪的时候。据观察,母猪通常一昼夜排粪6~7次,其中白天4~5次,平均4次,夜晚2次,即半夜及快天亮时各排1次。因此,初生仔猪的管理中,一定要掌握母猪的排粪习性,加强管理,防止仔猪受压被踩。尤其是大型母猪或过肥的母猪,体格笨重,腹大下垂,起卧时更易踩死、压死仔猪。此外,初生仔猪个体小,生活力弱或患病,也易被压死。防止母猪踩死、压死仔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 保持母猪安静,减少母猪压死仔猪的机会 仔猪出生后如让其自由哺乳,容易发生仔猪争夺乳头咬架,造成母猪烦躁不安,时起时卧,易压死、踩死仔猪。故应在第一次哺乳时就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哺乳,这是防止仔猪争夺乳头的有效措施。
② 剪掉仔猪獠牙 仔猪吸乳时,往往由于尖锐的獠牙咬痛母猪的乳头或仔猪面颊,造成母猪起卧不安,容易压死、踩死仔猪。故仔猪出生后,应及时用剪子或钳子剪掉仔猪獠牙,但要注意断面的整齐。
③ 保持环境安静 防止突然声响,避免母猪受惊,踩压仔猪。
④ 设置护仔间或护仔栏 中小型养猪场,最好设专用产房,产房内设有铝合金材料或镀锌管弯接焊合成的分娩栏,每头母猪都安置在分娩栏内,从而可大大降低踩死、压死仔猪的可能性。在不采用分娩栏产仔的猪舍,除应保持圈舍的安静,注意提高产房的温度,地面平整,防止垫草过长、过厚外,可在栏圈内设置护仔间(以后可供补饲用),定时放出喂奶,这是保温和防止仔猪被压、被踩的有效办法。如果没有护仔间,也可在头5天内采用护仔筐,将母仔分开,每隔60~90分钟哺乳一次。还可在猪床靠墙的一面或三面用钢管、圆木或毛竹(直径5~10厘米)在离墙和地面各25~30厘米外装设护仔栏,以防母猪靠墙卧时,将仔猪挤压到墙边或身下致死。如发现母猪压住仔猪,可拍打母猪耳根,或提起母猪尾巴,令其站起,救出仔猪。
(3)防寒保暖 初生仔猪大脑皮层不发达,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应激能力差,怕冷。其体温比成年猪高1℃以上,维持体温的单位代谢体重所需能量为成年猪的3倍。仔猪利用热源基质能力差,出生24小时基本不能利用乳脂肪和乳蛋白质氧化供热,主要热源是靠分解体内贮存的糖原和母乳的乳糖。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仔猪24小时后氧化脂肪供热的能力才加强;而在低温环境下(5℃),仔猪需经60小时后,才能有效地利用乳脂氧化供热。因此,初生仔猪保温差,需热多,产热少,很怕冷,尤其最初几天最为严重。仔猪的最适宜温度是:1~7日龄为28~32℃,8~30日龄时为25~28℃,31~60日龄时为23~25℃。
仔猪的保温措施很多,可根据条件因地制宜。一般小猪场可通过调节仔猪的产仔季节,采用春秋季节适宜月份产仔。如全年产仔,应设产房,堵塞风洞,加铺垫草,保持舍内干燥。在仔猪躺卧处加铺厚垫草,天冷时,可在仔猪窝的上面悬吊一束干草,让仔猪钻在下面取暖,这种方法既简便,效果又好。规模猪场在产圈内设置保温箱,保温箱可由木材、铝板、塑料、砖或水泥等制成,容量约1米3,固定于产圈或产床的一角,留一个仔猪出入口(宽20厘米、高30厘米),内悬挂一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表2-3,仔猪躺卧处的温度,用随时调节红外线灯泡的高度来控制)或在保温箱内铺设电保温板。仔猪出生后经几次训练,就会习惯自由出入。吃完乳后进去休息,需要吃乳时出来。这样,仔猪既不会被冻死,又可避免被压死、踩死;同时还可用作补料间,一物多用,效果较好。
表2-3 红外线灯(250瓦)的温度
(4)寄养并窝 一头母猪所能哺乳的仔猪数受其有效乳头数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营养状态的限制。当分娩仔猪数超过母猪的有效乳头数,或因母猪分娩后死亡、缺乳等可以采取寄养或并窝的措施,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并窝就是将母猪产仔数较少的2~3窝仔猪合并起来,给其中一头产乳性能好的母猪哺育,让其他母猪提早发情。而寄养则是将一头或数头母猪所产的多余的仔猪,另找一头母猪哺养,或者将全窝仔猪分别由其他几头母猪哺养。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该实行寄养并窝。
① 母猪无乳 母猪丧失泌乳能力、产后因病不能养育仔猪和母猪死亡等情况,均需要给仔猪寻找代哺母猪,实施寄养。
② 母猪寡产或产仔过多 老母猪产仔少或者母猪产仔过多超过了母猪的有效乳头数,则需要将多余的仔猪寄养给其他代哺母猪。
③ 仔猪弱小 种猪场或母猪专业户,在分娩母猪多而且集中的情况下,将初生日龄相近的仔猪,让其吃足初乳后,按体质强弱由一头母猪哺养,就可以避免因弱小仔猪抢不着乳头,形成“乳僵”猪或因吸不到母乳而饿死。
为使寄养或并窝获得成功,所寄养或并窝的仔猪,其产期应接近。由于母猪多余的乳头在3天内会丧失泌乳能力,因此,仔猪寄养或并窝时,母猪的产仔日期应尽量接近,最好不超过3~4天。否则会出现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或者大的仔猪霸占2个以上乳头,致使弱小仔猪抢不到乳头变成“乳僵猪”或被饿死。同时,过继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若是将没吃到初乳的仔猪寄养给3天以后的母猪身边,这些仔猪将不能成活。另外,所选择的代哺母猪必须要母性强,性情温顺,泌乳量高。不宜选择性情粗暴的母猪作代哺母猪,否则寄养并窝将难以成功。并窝寄养时,可能发生被寄养的仔猪不认代哺乳母猪而拒绝吃乳,一般多发生于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寄养时。其解决办法是,把寄养的仔猪暂停哺乳2~3小时,待仔猪感到饥饿时,就会自己寻找代哺乳母猪的多余乳头吃乳;如果个别仔猪再继续拒绝吃乳,可人工辅助把乳头放入仔猪口中,强制挤奶哺乳,这样强化2~3次,寄养可获得成功。另外,也可能发生代哺乳母猪不认寄养仔猪而拒绝哺乳并追咬仔猪的情况。母猪主要是靠嗅觉来辨别自己的仔猪和别的仔猪的。因此,在寄养时可先将母猪隔开,然后把寄养的和原有的仔猪放在一起0.5~1小时,使两窝仔猪的气味一致后,而且这时母猪的乳房已膨胀,仔猪已有饥饿感,再将其放出哺乳,即易寄养成功。或将寄养的仔猪与原有仔猪同放一窝内,向窝内喷洒少量的酒,混淆仔猪间的气味,然后再让代哺母猪哺乳。
在母猪产仔多而又无寄养并窝条件时,可采用轮流哺乳方法。把仔猪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与母猪乳头数相等,两组轮流哺乳,必要时加喂牛乳或羊乳,并进行早期断乳。这种方法较费劳力,工作繁重,夜间尚需值班人员照顾仔猪。对于超过了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的多产仔猪或因疾病等母猪死亡的初生仔猪,在无寄养条件时,可在24小时以内将其送到初生仔猪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对于产仔少于母猪有效乳头数的,则需要购买同期出生的仔猪进行代哺乳,以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和仔猪的育成率。重庆市荣昌县是优良地方品种猪——荣昌猪的保种基地县,农民历来都有饲养母猪的习惯,饲养1~2头母猪的居多。至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农民就自发地在荣昌县石河镇形成了一个初生仔猪交易市场,经过几年发展,此法至今已在全县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初生仔猪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调节了农户初生仔猪的余缺,不仅提高了荣昌县仔猪的育成率,而且对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养猪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此法值得在有饲养母猪多的地区推广。为了避免血统混杂,寄养时需要给仔猪打耳号,以便识别。
(5)人工乳哺育 对于母猪产仔后,泌乳不足或无乳,在仔猪无寄养条件时,需配制人工乳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育成率。近年来在养猪生产中,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对仔猪普及早期断奶或超早期断奶(出生2周内断奶)技术。
人工乳的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配制的营养成分与浓度应与猪乳相似。人工乳主要是由动物蛋白质、动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抗生素等组成的,具有促进发育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2.抓好补饲关,提高仔猪断奶重
提前诱饲、早期补饲是提高哺乳仔猪断奶重的关键措施。
(1)仔猪早期补饲的重要性 仔猪时期是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高和单位增重耗料低的关键时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及营养需要每日俱增。从母猪的泌乳规律来看,母猪的泌乳量在20天左右达到泌乳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此时仔猪生长发育加快,对营养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这就出现了仔猪的营养需要与母猪乳汁供应的矛盾。传统的养猪方法是在仔猪20~30日龄才给仔猪补饲,由于补饲时间迟,在母猪泌乳下降时,仔猪还不能采食饲料,不能从饲料中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因而营养不足,体重下降,瘦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生血痢等疾病,严重影响仔猪发育,甚至导致形成僵猪死亡。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提前诱食,早期补饲”。即在仔猪出生后7~8天开始用诱食料(或称开口料),引诱仔猪开口吃饲料,逐渐养成采食饲料的习惯,待母猪泌乳下降时,仔猪已能大量采食饲料,这时可通过补饲饲料供给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所需,以弥补母乳的不足。
(2)哺乳仔猪早期补饲的优点
① 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功能 经早期补饲的仔猪胃的容积(680~740毫升)比未补饲的(370~430毫升)大1倍左右,容纳食物的数量多。食物进入胃,刺激胃壁,激活胃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
② 提高饲料转化率 饲料通过母体转化成奶,再通过仔猪吃乳的消化率仅为20%~30%,而饲料不经过母体,直接由仔猪利用的转化率为50%~60%,提高了1倍左右,由此可见,饲料直接由仔猪利用更为经济。
③ 提高断奶重和成活率 经补饲的仔猪消化器官发育良好,营养物质充足,生长发育快,体质好,抗病力增强。
④ 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年产仔数 采用早期补饲,仔猪增重快,可提前10~20天断奶,母猪哺乳期掉膘不严重,体质好,断奶后可及时配种,从而缩短了繁殖周期。
(3)诱食的方法 仔猪出生后3~5日龄,活动量显著增加,有时离开母猪到圈外啃咬硬物或拱掘地面;7~10日龄开始长牙,齿龈发痒也正是训练的好机会。诱食一般从7~10日龄开始,经过7~14天的诱食训练,仔猪就可习惯吃料,进入旺食期。在生产实践中,诱食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饲喂甜食 仔猪喜食甜食,对7~10日龄的仔猪诱食时,应选择香甜、清脆、适口性好的饲料。如将带甜味的南瓜、胡萝卜切成小块,或将炒熟的麦粒、谷粒、豌豆、玉米、黄豆、高粱等喷上糖水或糖精水,并裹上一层配合饲料,拌少许青料,于上午9时至下午3时之间,放在仔猪经常游玩的地方,任其自由采食。
② 强制诱食 母猪泌乳量高时,仔猪恋乳而不愿提早吃料,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应将配合饲料加糖水调制成糊状,涂抹于仔猪嘴唇上,让其舔食。仔猪经过2~3天强制诱食后,便会自行吃料。
③ 喂黄土料 仔猪7~10日龄,开始长牙,齿龈发痒,喜欢啃食和拱土,此时可将炒熟的粒状饲料撒在新鲜的红黏土上,让仔猪一边拱土,一边吃食。
④ 以大带小 仔猪有模仿和争食的习性。可以将已学会吃料的仔猪和还没有学会吃料的仔猪放在一起吃料,利用仔猪模仿和争食的习性,能很快地引诱仔猪吃食。
⑤ 铁片上喂料 把给仔猪诱食的饲料撒在铁片上,或放在金属的浅盘内,利用仔猪喜欢舔食金属的习性,达到诱食的目的。
⑥ 少喂勤添 仔猪具有“料少则抢,料多则厌”的特性,所以诱食的饲料要少喂勤添,促进仔猪吃料而不浪费饲料。
⑦ 母仔分开 诱食期间,将母猪和仔猪分开,让仔猪先吃料后吃奶。每次间隔时间为1~2小时。
(4)加强补料 由于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仔猪对乳汁以外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受到限制。为了获得满意的断奶重,除保证母猪的泌乳性能外,提高仔猪料的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哺乳仔猪对饲料的反应特别敏感,用于哺乳仔猪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并具有一定的抗菌抑菌能力,使仔猪采食后不易拉稀。从母乳的营养水平来看,常乳中含19%的干物质,其中含乳蛋白5.5%,乳糖5%,乳脂7.5%,消化能22.2兆焦/千克。乳脂占全乳干物质的40%左右,最符合仔猪的消化特点。因此,仔猪料的营养特点应尽量与母乳相符,体现高能量低蛋白的特性。从乳猪料的原料组成来看,如果能选用一部分乳制品(如奶粉或乳清粉),其效果最好。乳清粉中含乳糖70%以上,乳蛋白10.96%~15%,消化能13.2兆焦/千克左右,具有非常好的适口性(甜味)和消化性。其他原料可选择燕麦(去壳、压偏)、小麦、部分大麦、玉米等作为能量饲料。这些原料最好经过炒熟或膨化加工,效果更好。蛋白质原料除奶粉外,还可选择优质的鱼粉、经过加工的豆粕和经过炒熟的或膨化的全脂大豆。适宜胃肠道pH值是发挥消化酶活性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重要保证。肠道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最适的pH是6~8,pH 4以下才能失活。所以,可以添加柠檬酸、甲酸钙或富马酸(延胡索酸)以降低胃肠道的pH值,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痢疾的发生,同时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仔猪喜爱甜、香的口味,所以仔猪料中还可以加糖(葡萄糖或蔗糖),并经过制粒等加工工艺,制成粒度大小适宜、口感香甜的乳猪料。
此外,乳猪料中还可以选择使用高铜(120×10-6~200×10-6微克/千克)、杆菌肽锌和硫酸黏菌素等抗生素,也可用生物制剂如乳酸杆菌等,作为哺乳仔猪的添加剂,来促进仔猪增重和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病率。仔猪补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仔猪补料的传统方法 补料的方法一般是少喂勤添,保证饲料新鲜。每日喂料4~6次,饲喂量由少至多,进入旺食期后,夜间可多喂1次。同时,应以幼嫩多汁的青饲料配合饲喂,效果更好。母猪泌乳量高时,所带仔猪往往不易上料,则应有意识地进行“逼料”,即每次喂乳后,把仔猪关进补料间,时间为1~1.5小时,仔猪产生饥饿感后会对补料间的饲料或青料产生一定的兴趣,迫其吃料。但应注意关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母猪的正常泌乳。仔猪35日龄后,生长加快,采食量大增,此时除白天增加补饲次数外,在晚上9~12时增喂1次饲料。
② 全价颗粒饲料补饲的方法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均有不同品牌的种类繁多的全价饲料,这类饲料具有价高质好的特点。乳猪料为颗粒状或粉状,每千克含消化能13.26~13.67兆焦,粗蛋白质18%~20%,粗纤维3%~4%,粗脂肪3%~5%,钙0.7%~0.9%,磷0.6%~0.8%,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哺乳仔猪理想的补饲料,也适用于7~30千克断奶的哺乳仔猪。使用乳猪全价饲料还具有仔猪生长快、发病少和腹泻少的特点。但在使用该类饲料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全价颗粒料直接饲喂哺乳仔猪,不要用水拌湿,严禁蒸煮。第二,撒在地面或食槽内的饲料,要防止母猪或其他畜禽偷食。撒饲应选择平坦、清洁、干燥、无杂物的场地,否则会浪费饲料。第三,因为该类饲料是完全饲料,不必再添加其他饲料和任何添加剂。第四,实行少喂勤添,让每头仔猪吃饱为止。第五,供给仔猪清洁饮水,并保持昼夜不断。
③ 预混料的补饲方法 猪用预混料是含有哺乳仔猪必需的各种矿物元素、生长促进剂和保健药物的科技产品,适用于农村家庭使用,对于粗放饲养的猪只,效果更为明显。预混料可防止多种肠道疾病和营养不良引起的生长停滞等代谢性疾病,促进动物细胞分裂及蛋白质合成,使猪只快速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其方法是将选用的添加剂预混料按要求的配合比例,用自产的饲料与之均匀混合,配制成补饲料待用。补饲时,按需补饲的饲料量称取粉状料,用少量水分将其发湿,调制成湿粉料,将其撒于饲槽内,任仔猪自由采食。补饲时,仍须做到少喂勤添,以仔猪吃饱为止。在使用该类饲料时应注意:第一,不能多种添加剂预混料混合使用;第二,仔猪饲料尽量多样化搭配,让仔猪吃饱;第三,不可将其放入40℃以上的饲料中饲喂,更不能放入锅中煮沸;第四,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封上口袋,防止受潮。
(5)加强补铁 铁是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仔猪缺铁时,血红蛋白便不能正常生成,影响血液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而发生贫血。新生仔猪体内贮存40~50毫克铁,仔猪生后1周内,母猪从乳中每天能供给1~1.3毫克左右的铁(每100克母乳含铁0.2毫克,小猪每天能吃到500~650克乳),就是仔猪出生2周的母乳,每天也只能供给2.3毫克铁。然而,哺乳仔猪每天需铁7~11毫克,这就发生了供求矛盾,如不及时补铁,7天后仔猪表现出缺铁,因此新生仔猪(3~4日龄)必须补铁。
生产中常采用口服和肌内注射含铁制剂补铁。上海郊区及其他地方,有用红壤补铁的习惯,具体做法是:取10厘米以下的深层土,在铁锅中焙炒,加少量盐后,散放在仔猪补饲间内。经仔猪舔食后,补充其所需要的铁。此外,还可用1000毫升水加上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配制成铁铜溶液。每日每头10毫升,可涂于母猪乳头上,也可用奶瓶灌服。但在大群生产中此法不易坚持,因此效果不佳。
在大群生产中常推荐用肌内注射的方法。注射的铁剂有氨基酸螯合铁、右旋糖酐铁(即市售“牲血素”或“血宝”),仔猪出生后3~4天,在颈部肌肉处注射,补充量为100毫克。若补铁后仍有贫血现象,应再补充100~250毫克。目前,我国各地正广泛使用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给仔猪补铁。其用法与用量:一般要求注射2次,新生仔猪3日龄肌内注射1~2毫升,10日龄注射2毫升;也有3日龄一次肌内注射3~4毫升,以后不再注射的。各地猪场反映:该注射液不仅能有效地预防仔猪贫血,而且还能预防仔猪白痢。因为贫血仔猪体弱、抗病力下降,最容易发生仔猪白痢。
(6)补充硒 在我国东北等广大地区,土壤中硒的含量相当稀少,在这些地区生长的农作物及其籽实中(用作饲料)硒的含量极微。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能防止细胞线粒体脂类过氧化,与维生素E一起,对保护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当饲料中缺硒时,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多为营养状况中上等或生长快的。病猪表现出体温正常偏低,叫声嘶哑,行走摇摆,进而后肢瘫痪。有的病猪排出灰绿色或灰黄色稀便,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眼睑水肿。病猪食欲减退,增重缓慢,严重者死亡。对缺硒的仔猪应及早补硒。一般仔猪生后3~5天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生理盐水0.5毫升,断奶时再注射1毫升。
(7)补充水 水是猪所需要的主要养分之一。缺水会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作用减缓,损害仔猪健康。由于仔猪代谢旺盛,需水分较多,5~8周龄仔猪需水量为其体重的1/5。同时,母猪乳中含脂率高,仔猪常感口渴,因此需水量较大。若不及时补水,仔猪便会饮用圈内不清洁的水或尿液而易发生下痢。因此,在仔猪3~5日龄起,就应在补料间内设置饮水槽,保证清洁饮水的供给。提早补充饮水,不仅能帮助仔猪消化,防止下痢,而且还能使仔猪精神活泼,皮毛光亮。
另外,由于哺乳仔猪缺乏盐酸,20日龄前可用含0.08%盐酸水供仔猪饮用,能起到活化胃蛋白酶的作用。据试验,仔猪60日龄重可提高13%。
3.疾病预防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提高仔猪育成率和断奶窝重威胁很大,是仔猪多活快长的大敌。据调查,仔猪因腹泻而死亡数,占整个哺乳期仔猪死亡总数的30%。哺乳仔猪有2个时期容易发生腹泻。第一个时期是生后3~5日龄,多为黄痢;第二个时期是在2~3周龄前后,多为白痢和奶痢。生产中实践经验表明,仔猪腹泻多发生于产后20天以前,多为白痢。对仔猪腹泻的防止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对已发生腹泻的个体,应及时治疗,以减少损失。为防止传染病发生的危害,在仔猪40日龄时,对仔猪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等主要传染病进行预防注射。
4.仔猪适时去势
凡不留种用的仔猪,均应早期去势,促进生长。去势时间一般为公猪20~30日龄,母猪30~40日龄,仔猪5~10千克。早期去势不仅伤口愈合快,手术简便,对仔猪造成的损伤较小,而且去势后能加速仔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