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

一、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一)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意义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我国人多地少,是土壤资源高度约束型国家,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3、1/5和1/4,且总体质量不高。由于可供开垦的后备土壤资源已十分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面临的土壤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大。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土壤资源利用强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而且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迅速变更和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肆意向农田排放,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也转移至农田,加之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已造成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环境的显性污染和潜性污染。土壤污染、质量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土壤环境质量的安全改善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通过科学规范地监测与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可以了解农田土壤的污染现状。目前,我国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全部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监测数据科学、可靠,可如实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状况。通过对土壤的监测与评价,就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土壤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哪些土壤是轻度污染区,哪些土壤是中度污染区,哪些土壤是重度污染区及限制或禁止生产区。这就为防治土壤污染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因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保护土壤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进一步加剧的关键,也是合理利用农田、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依据。所以,它具有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安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

1.土壤污染普查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环境监管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状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环境监测总站主持的农、财两部项目“全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国拨经费近8亿元,于2012年全面展开,以全国各省农业环境监测站为主体,同时联合地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重点采集污水灌区、工矿企业区周边、大中城市郊区农田土壤样品,兼顾一般农区样品,全国总样品量约146万份。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农田污染调查,目前,调查工作进展顺利,一切按预期计划进行。

2.定点监测

为了能及时了解全国农田污染的发展趋势,需在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污染类型、不同污染程度的区域布设,长期定位监测点。定位监测点布设必须有代表性、科学性,因为全国的农田土壤类型众多,各地区的污染情况不一,土壤环境质量差异较大,所以必须统筹考虑,合理布点,并且要做到全国及各省和地区的布点的兼顾。对所布点位定期采样、监测,并长期坚持绘制重金属污染发展趋势图。

3.污染调查

对地区性的农田污染调查属于局部性监测与评价,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污染源的调查,弄清污染的种类及污染涉及的范围。调查点位必须适当加密,最后要划出污染区域的范围,经评价确定污染程度。

4.土壤等级划分

由于所处地区不同的农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差异也较大,在工矿企业、大中城市周边及污水灌溉区域的土壤受到污染的概率大,污染程度也高。所以,应对我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等级,分别对待。对优质农产品产区土壤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对轻度污染的农田进行积极的治理和改良;对中度污染地区提出预警并采取降低污染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严重污染土壤及质量已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农产品,应采取果断措施,禁止生产。划分农田土壤等级的问题多年来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只是用重金属总量给土壤划分等级而并未涉及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问题。科学、合理地划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关键是必须建立一个适用于农产品产地土壤安全生产的评价标准。而这个标准的建立依据就是农产品的产量和安全质量,其核心是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即对食用者要保障安全。这是本书在第二、第四章提出的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

(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作用

1.监测与评价为调整种植结构、合理使用农田提供技术指导

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污染物对作物敏感性排序研究,并结合监测与评价结果,对种植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这将给合理使用农田、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指导。

2.监测与评价为污染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发生污染事故并经调节无效后,必然诉诸法律来解决争端,面对这种问题,监测与评价工作应首当其冲。公平、公正处理污染事故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执法有据。科学的依据就是监测与评价的结果。按照标准,严格执行布点、采样、监测与评价,给出科学可靠的数据,这就为污染事故在法律上公平、公正地解决提供了依据。

3.监测与评价为土壤修复效果提供客观的验证

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或已被划分为禁产区的农田土壤,如确定需要修复,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和方法,均需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所以,农用土壤修复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技术论证,财务预算和效果预测报告后方可慎重决定。修复后要经过一系列检查验收工作。这其中核心的就是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它可以客观地对比修复前、后土壤环境质量,为修复效果提供了科学、客观的验证。

二、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档案数据库和样品库

(一)绘制全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图

1.绘制全国、各省及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布图

2.绘制全国、各省及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趋势图

(二)绘制全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图

1.绘制全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优质区域图

2.绘制全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警示区域图

3.绘制全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禁产区域图

(三)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评价数据库和样品库

1.建立全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数据库和样品库

2.建立各省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数据库和样品库

3.建立数据库网络、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