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初建时期的艰辛岁月
——周尚志

初接筹建任务

1957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疆八一农学院当老师。1958年正值全国大炼钢铁时期,因为我长得比较高大,因此在大炼钢铁那段时间学院派我去炼钢铁的高炉上当炉前工。11月20日那天,我接到命令,让我速回农学院接受新的任务(当时农学院执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我到了系办公室,主任王桂武对我说:“农学院要筹建一个农药厂,由缪龙森同志负责筹建,现在缪龙森要出差,你去协助他工作。”

筹建办公室设在农学院化学教研室内,并装有电话,室内放了很多烧瓶和玻璃仪器。缪龙森已在等我,他说下午随团去北京参观一年一度的计划会,筹建农药厂的几件事就交给我办理。他交代说,第一要建的农药厂准备生产“六六六”杀虫剂,要收集有关资料;第二要考察“六六六”的市场前景;第三去购买五个5000升的三口烧瓶;第四如有事,他会写信给我或电报通知我接长途电话(因我们当时不能直接向外打长途电话)。

院方初期安排

缪龙森乘火车去北京了,我开始着手办理缪交代的几件工作。经查“六六六”是商业名称,化学名叫氯环乙烷,它有七个异构体,只有Y体有杀虫效能,其他则无。它是由氯气和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合成的。我是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其中“六六六”是有机化学的重点章节,也是学习测试必出的考题内容,因此我是比较熟悉的。但生产工艺方面的数据无从查到,在图书馆里也查不到需要的有关资料,我将这一情况在与缪龙森第一次通电话时就给他汇报清楚了,并请他在北京向有关专家咨询请教。

1958年12月,农学院党委书记孟梅生召开了由院办主任、财务处处长、人事处长、基建科长、农机系主任和农机厂厂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明确了校办工厂的有关事宜:一是关于校办工厂的厂名,农学系的工厂以生产“六六六”农药为主,厂名就定为“新疆八一农学院农药厂”;畜牧系的工厂以生产克辽林为主,其厂名就叫“新疆八一农学院兽药厂”,各厂归各系领导;二是工厂印章由院办刻制发给,公章可以对外使用,公函纸可从院办领取;三是财务方面,归口院财务科管理,发给财务专用收据和借条各一本;四是各工厂人员的配备归院人事处负责;五是基建方面,由院基建科和筹建处人员协同办理。

主导产品的变换

我接任务后,多方查看资料,生产“六六六”农药,无氯气设备专用的带紫外光的一般烧瓶是不能用的,因此按原计划要购买的三口烧瓶及玻璃试管等应该不用再买,我与缪龙森通话后说明了情况。到了1959年年初,缪再次给我电话时说:“农药大多是氯制剂,必须先上电解烧碱才有氯气,才能生产农药。他已给系主任写了报告,阐述了先上电解后再考虑生产农药的意义”。报告是由我转交给系主任再转给了院孟书记,孟书记批示同意。从此,筹建以生产烧碱为主的工厂工作开始了。

当时,烧碱的生产规模计划的是年产200吨,预算是5万元。而后,缪龙森又给我电话说,200吨的年产规模不能用,国内没有这个规模,说改成500吨年产,我又给系里汇报了这个情况,预算则需要10万元。院里建议用农学院的两个俱乐部做厂房,经考察后发现不能用。1959年2月7日,缪龙森又打来电话,把500吨的年产烧碱规模变成1000吨年产,同时还寄来了1000吨年产烧碱的设计图。农学院党委经研究认为缪寄来的这份1000吨年产烧碱的图纸及提议可行,并确定了实施方案,给予投资20万元。但是1000吨的规模在农学院里生产显然是不行了,就需要重新选厂址、建厂房。当时基建任务交给了院基建科,于是,我一方面与基建科长带着缪寄来的图纸去了设计院,交由他们负责厂房设计;另一方面开始积极筹备选厂址的工作。1959年春天,我与基建科长顺着农学院后围墙的一条小路一路寻找,当走到一个芦苇湖旁时,看到这个湖很大,水又清澈又多,我们考虑到工厂水源及用水量的问题,就把厂址选在了这里。

厂址选定后,建厂施工工作就开始了,厂房是由砖木结构建成,上面是木头结构,木结构上再加10厘米的苇把子,再抹上泥巴挂上瓦;下面的吊顶用刨花板吊成。计划建一个800平方米、一个400平方米的两个厂房。当时厂房周围戈壁一片、狐狼经常出没,而我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建厂房的艰难工作。我根据厂房设计图纸采购设备和材料,缪龙森负责主要设备的管理。

1959年3月,缪龙森来电话说要选派一些人去天津农药厂学习,经农学院党委研究,选派了李复中及7名农学院大二的学生去学习,学习的时间是四个月。四个月后,他们带回了很多有关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资料。当时厂房还没有建成,因建厂没有立项,施工材料的购买遇到了很大困难,买一吨钢材都很困难,何况建厂房需要的是30吨钢材,我们写了份报告再拿上农学院的介绍信并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说了半天好话,批钢材的领导最终给审批了报告,给了我们42吨钢材。这批材料的落实在当时计划经济、国家又非常困难的时期,是多么的不易,这是当时全体筹建人员近两年努力的结果。

再说解决阴极网的问题,这在当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先要通过各种渠道想办法找铁丝,再把铁丝运到天津去加工,加工完后又想办法找车从天津运到北京,再从北京通过火车发回乌鲁木齐。另一个困难是,筹建时期厂里没有汽车,要拉运各种建筑材料就需要先解决车辆的问题,我们打听到乌苏运输公司急需要修工具的车床,可以用汽车换车床,我们就从内地找来了三台车床,用两台车床、两台钻床给厂里换回了第一辆大卡车。

还有一件最难忘的事。1960年12月30日下午,因厂房建筑使用材料的特殊性,一场意外的大火将已建成的400平方米的厂房烧了起来,大火整整烧了四个小时,直到消防队来才扑灭了那场大火,职工们看着好不容易建起的厂房烧的破败不堪,无不心痛不已。

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处在极度困难时期,各行各业都在精简人员。新疆化工设计院也撤销了,他们院的一些人被分到我们厂来,到1963年烧碱厂正式开车时,职工人数已达129人了。这些人中有外地来疆的自流人员,有支边来疆到厂参加工作的人员,还有石河子化工学院、新疆化校分来的一批学生,其中有大学毕业生12名、中专毕业生40名。厂房建好了、设备也安装好了,1963年3月11日开始试车,经过调整到4月1日正式开车成功,但因烧碱装置设计的不完善,再加市场销售的问题,生产1000吨烧碱有一定的问题,因此厂里决定压缩产量,当年生产烧碱200吨,第二年增加到年产400吨。

作者:周尚志,新疆八一农学院农药厂创业者之一。曾任新疆八一农学院农药厂代理车间主任、生产计划股副股长,新疆烧碱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