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图工程手册 第二版
- 孙开元 郝振洁
- 4366字
- 2020-08-28 12:37:38
2.2 几何曲线的作图
2.2.1 椭圆
2.2.1.1 已知长、短轴,作椭圆
(1)已知椭圆的长轴AB、短轴CD,作椭圆
如图2-42所示,作图步骤:
图2-42 已知椭圆长、短轴作椭圆
① 以长、短轴为直径作两个同心辅助圆;
② 在两辅助圆上作出对应的等分点,如1、2、3、…及1'、2'、3'、…(等分数量随精确度要求而定);
③ 从等分点1'、2'、3'、…作铅垂线,从等分点1、2、3、…作水平线;
④ 各铅垂线与其对应的水平线的交点P1、P2、P3、…即椭圆曲线上的点,依次连接各点得椭圆。
(2)已知椭圆长、短轴为AB、CD,找出椭圆的焦点后,再作椭圆
如图2-43所示,作图步骤:
图2-43 求焦点后作椭圆
① 以短轴端点D为圆心,R=AB为半径作辅助圆与AB交于点F1、F2(即为焦点);
② 将OF1、OF2分为相应的若干分段,如F11、12、23、…及F21'、1'2'、2'3'、…(靠近F1、F2处分段宜较密);
③ 以F1为圆心,依次以A1、A2、…为半径作弧;以F2为圆心,依次以B1、B2、…为半径作弧;
④ 两对应弧的交点P1、P2、P3、…即为椭圆弧上点,依次连接各点得椭圆。
(3)已知椭圆的长、短轴AB、CD,用四心扁圆的方法作椭圆(近似作图)
如图2-44所示,作图步骤:
图2-44 四心扁圆法作椭圆
① 在短轴CD线上取OK=OA,得点K;
② 连接A、C,在AC线上取CK'=CK,得点K';
③ 作AK'的中垂线,交OA于点O1,交OD于点O2;
④ 作点O2、O1对称于长、短轴线的对称点O4、O3;
⑤ 以点O1、O2、O3、O4为圆心,分别以O1A、O2C、O3B、O4D为半径作四段圆弧,即为近似椭圆。
2.2.1.2 已知共轭轴,作椭圆
方法1,如图2-45(a)所示。
图2-45 根据共轭轴作椭圆
作图步骤:
① 以共轭轴MM1为直径作辅助圆;
② 过MM1上的各点1、2、3、…作MM1的垂线与辅助圆相交于点1'、2'、3'、…;
③ 连接过圆心O所作垂线的交点5'与另一共轭轴NN1的端点N;
④ 过点1'、2'、3'、…作5'N的平行线,过1、2、3、…作NN1的平行线,相应两平行线的交点P1、P2、P3、…即为椭圆上的点,依次连接各点得椭圆。
方法2,如图2-45(b)所示。
作图步骤:
① 过共轭轴的各端点N、N1、M、M1作平行四边形EFGH(其对边分别平行于MM1及NN1);
② 在OM、OM1及其相邻边HM、GM1上作同数目的等分点1、2、3、…及1'、2'、3'、…;
③ 从NN1的一个端点N1出发,过MM1上的等分点1、2、3、4、5、6作射线;再从另一端N出发向HM,GM1各等分点1'、2'、3'、4'、5'、6'作射线。两组射线中两相应射线的交点P1、P2、P3、…即为椭圆线上的点,依次连接各点得椭圆。
2.2.1.3 确定椭圆长、短轴的方向和大小
(1)已知椭圆O,求椭圆的长、短轴
如图2-46(a)所示,作图步骤:
图2-46 椭圆长、短轴的求法
① 以点O为圆心,任作一圆与椭圆相交于点1、2、3、4;
② 矩形1234的对称中心线即为椭圆的长、短轴方向,与椭圆曲线的交点的连线AD、BC即为椭圆的长、短轴。
(2)已知椭圆的共轭轴MM1、NN1,求作长、短轴
如图2-46(b)所示,作图步骤:
① 作OE⊥MM1,并使OE=OM;
② 连接E及N1,以EN1的中点S为圆心,OS为半径作弧,与EN1的延长线相交于G、K两点;
③ OG为椭圆的长轴方向,长轴的长度为2EG;OK为短轴方向,其长度为2KE。
2.2.1.4 作椭圆的切线及法线
(1)已知椭圆及线上一点T,过点T作椭圆的法线和切线
如图2-47所示,作图步骤:
图2-47 过椭圆上一点作切线
① 以短轴端点C为圆心,OA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F1、F2(即为焦点);
② 连接F1、T和F2、T;
③ 作∠F1TF2的角平分线,即椭圆上点T处的法线;
④ 过点T作法线的垂线,即为椭圆切线。
(2)已知椭圆及椭圆外一点S,过S作椭圆的法线
如图2-48所示,作图步骤:
图2-48 过椭圆外一点作法线
① 以短轴端点C为圆心,OA为半径作弧,交AB于F1、F2(即焦点);
② 作连线F1S及F2S,分别与椭圆交于M及N;
③ 两连线F1N及F2M相交于K,KS即为所求的法线。
(3)已知椭圆及椭圆外一点S,过S作椭圆的切线
如图2-49所示,作图步骤:
图2-49 椭圆外一点作切线
① 以短轴端点C为圆心,OA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F1、F2(即为焦点);
② 以F2为圆心,长轴AB为半径作弧;
③ 以S为圆心,SF1为半径做弧,两弧相交于K;
④ KF2与椭圆相交于点T,连接S、T,直线ST即为椭圆切线。
2.2.1.5 作椭圆的展开长度
如图2-50所示,作图步骤:
图2-50 作椭圆展开长度
① 求出椭圆的一个焦点F2;
② 连接椭圆长、短轴端点D、A;
③ 过F1作F1E⊥DA,在DA延长线上量取AS=1.5AE;
④ 以点S为圆心、SD为半径作弧,与过点A所作铅垂线(切线)相交于点K,AK即为AD曲线段展开长度(近似)。
2.2.2 抛物线
2.2.2.1 已知准线及焦点作抛物线
如图2-51所示,作图步骤:
图2-51 抛物线作法(一)
① 过焦点F作对称轴AK垂直于准线MN;
② 求出抛物线的顶点O,AO=AF;
③ 在OK之间任作分点1、2、3、…;
④ 过各分点作l1、l2、l3、…垂直于AK;
⑤ 以F为圆心,依次以A1、A2、A3、…为半径作弧,与l1、l2、l3、…相交,连接交点P1、P2、P3、…即为所求的抛物线。
2.2.2.2 已知对称轴、顶点及曲线上一点,作抛物线
方法1,如图2-52(a)所示,作图步骤:
图2-52 抛物线作法(二)
① 过曲线上的已知点D及顶点O分别作直线平行及垂直于对称轴线OK,两直线相交于点B;
② 在OB及BD上作出相同数量的等分点;
③ 以点O为中心,向BD线上的各分点1'、2'、3'、…作射线;
④ 过OB线上的各分点1、2、3、…作BD的平行线;
⑤ 两组直线中相应两线的交点P1、P2、P3、…即为所求的抛物线上的点。
方法2,如图2-52(b)所示,作图步骤:
① 过已知点D作OK的垂线,与OK相交于点E;
② 在DE的延长线上取点D关于OK的对称点D';
③ 在OE和DE两线上作出相同数量的等分点;
④ 以点D'为中心,向OE上的各分点1'、2'、3'、…作射线;
⑤ 过ED上的各分点1、2、3、…作OE的平行线,两组直线中相应两线的交点即为抛物线上的点。
2.2.2.3 已知与抛物线相切的两线段,作抛物线
已知SA、SB为抛物线的两切线,作抛物线,如图2-53所示。
图2-53 抛物线作法(三)
作图步骤:
① 在切线SA、SB上作出相同数量的等分点;
② 如图所示将各点进行编号;
③ 依次用直线连接相应序号的点;
④ 作各连线的包络线即得所求抛物线,A、B两点为切点。
2.2.2.4 作抛物线的切线
(1)已知抛物线,焦点为F,准线为MN,抛物线上点T,过点T作抛物线的切线
如图2-54所示,作图步骤:
图2-54 抛物线切线(一)
① 过T作直线TE垂直于准线MN;
② 连接已知点T及焦点F;
③ 作∠ETF的角平分线,此角平分线即为所求切线。
(2)已知抛物线及其上一点T,过点T作抛物线的切线并求曲线焦点F
如图2-55所示,作图步骤:
图2-55 抛物线切线(二)
① 由已知点T作直线TE垂直于对称轴线;
② 在轴线上自顶点O量取OK=OE;
③ 连接点K、T,KT即为所求切线;
④ 作切线KT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线相交于点F,点F即为焦点。
(3)已知抛物线及抛物线外一点S,作抛物线的切线
如图2-56所示,作图步骤:
图2-56 抛物线切线(三)
① 以点S为圆心,SF为半径作弧,交准线MN于点B1、B2;
② 过点B1、B2分别作直线平行于对称轴线,并与曲线相交于点T1、T2;
③ 连接点S、T1和点S、T2,ST1及ST2即为所求的切线。
2.2.3 双曲线
2.2.3.1 已知双曲线的实半轴a及虚半轴b,作双曲线
如图2-57所示,作图步骤:
图2-57 双曲线(一)
① 根据c=的关系作图,求出焦点F1、F2;
② 从焦点向外任作若干分点1、2、3、…;
③ 分别以点F1、F2为圆心,以曲线两顶点A、B到某一分点的距离为半径(及RB3)作两弧;
④ 相应两弧的交点(如P3)即为曲线上的点。
2.2.3.2 已知双曲线上的一点及渐近线,作双曲线
如图2-58所示,作图步骤:
图2-58 双曲线(二)
① 过已知点P作渐近线l1和l2的平行线l'1和l'2;
② 在l'1或l'2上,如l'2上任取1、2、3、…;
③ 自l1与l2的交点O依次与各分点作连线,与另一平行线l'1相交于相应的分点1'、2'、3'、…;
④ 自l'2上各分点作线平行于l'1,自l'1上各分点作线平行于l'2;
⑤ 连接各对相应平行线的交点P1、P2、P3、…,即得所求双曲线的一支。
2.2.3.3 作双曲线的切线
(1)已知双曲线及其上一点P,过点P作双曲线的切线
如图2-59所示,作图步骤:
图2-59 过双曲线上一点作切线
① 作点P与两个焦点F1、F2的连线;
② 作∠F1PF2的角平分线即为所求的切线。
(2)已知双曲线及双曲线外一点S,过S作双曲线的切线
如图2-60所示,作图步骤:
图2-60 过双曲线外一点作切线
① 以S为圆心,SF1为半径作辅助圆,以F2为圆心,以双曲线两顶点的距离AB为半径作辅助圆,两辅助圆相交于点1、2;
② 连接F2和1与曲线交于T1,连接F2和2与曲线交于T2,点T1、T2即为所求切点。
2.2.4 渐开线
2.2.4.1 圆的渐开线
如图2-61所示,作图步骤:
图2-61 圆的渐开线
① 在基圆上作出若干等分点(图示为12等分);
② 自每个等分点作基圆的切线。在点12处的切线上量取基圆的展开长度πD,并在此切线上作出同样数量的等分点(12等分);
③ 在基圆的每条切线上量取相应的圆弧展开长度,得到相应的点1'、2'、3'、…12',连接各点即为所求圆的渐开线。
2.2.4.2 多边形的渐开线
如图2-62所示,图为正五边形,作图步骤:
图2-62 正五边形渐开线
① 自各顶点向同一侧延长各边;
② 自某一顶点开始(图为顶点1),依次以边长的1倍、2倍…为半径在相应各边的延长线之间作圆弧,即构成正五边形的渐开线。
2.2.4.3 渐开线的切线
(1)过圆的渐开线上一点T作切线
如图2-63所示,作图步骤:
图2-63 圆渐开线的切线
① 过点T作一辅助线与基圆相切;
② 自T点作辅助线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所求的切线。
(2)过正五边形的渐开线上一点T作切线
如图2-64所示,作图步骤:
图2-64 正五边形渐开线的切线
① 延长正五边形的各边至渐开线,分析已知点T所在圆弧段的圆心O;
② 作T与该圆心O的连线;
③ 过T作TO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所求切线。
2.2.5 摆线
2.2.5.1 作平摆线
如图2-65所示,作图步骤:
图2-65 平摆线
① 在直线上取AA'等于滚动圆周的展开长度;
② 将滚动圆周及AA'线段按相同数量等分(图示为12等分);
③ 过圆周上各分点作直线AA'的平行线;
④ 当圆由O1滚动到O2位置时,圆O2与过点2所作的平行线相交于P2,此即动点由P1到P2的新位置。用此法依次求出动点的各个位置P3、P4、…即可连成平摆线。
2.2.5.2 作外摆线
如图2-66所示,作图步骤:
图2-66 外摆线
① 自滚圆的点A在基圆弧上取圆心角α=×2π=∠AOA1;
② 将∠α和滚动圆周分成同样数量的等份(图示为12等份);
③ 以O为圆心,过滚圆的各等分点作圆弧;
④ 当滚圆由O1到O2位置时,圆O2与过分点2所作的弧相交于P2,此即动点由P1到P2的新位置。用此法依次求出动点的各个位置P3、P4、…、P12即可连成外摆线。
2.2.5.3 作内摆线
作图方法与外摆线相同,如图2-67所示。
图2-67 内摆线
2.2.5.4 作摆线的切线
(1)过已知平摆线上一点T作切线
如图2-68所示,作图步骤:
图2-68 摆线切线(一)
① 以点T为圆心,滚圆半径r为半径作弧,交基圆圆心的轨迹线O1O'于点OT;
② 过OT作AA'垂线,垂足为AT;
③ 过点T作ATT垂线,即为所求摆线的切线。
(2)过已知外摆线AA'上一点T作切线
如图2-69所示,作图步骤:
图2-69 摆线切线(二)
① 以点T为圆心,滚圆半径r为半径作弧,交基圆圆心的轨迹线于点OT;
② 连接OT及O,与交于点OA;
③ 过点T作TOA的垂线,即为所求的切线。
2.2.6 阿基米德涡线
阿基米德涡线作法如图2-70所示。
图2-70 阿基米德涡线
作图步骤:
(1)将圆的半径OA分成若干等份,图示为8等份;
(2)将圆周作同样数量的等分,得1'、2'、3'、…、8';
(3)以O为圆心,O1、O2、O3、…、O8为半径作弧;
(4)各弧与相应射线O1'、O2'、O3'、…、O8'相交于P1、P2、P3、…,将各点连成曲线即为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