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

墨香寻古:童书中的历史长歌

第二章:书中的王朝风云

从那以后,晓阳每天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盼望着放学铃声响起。一到书摊,他便如饥似渴地翻开各种历史童书,一头扎进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他最先读到的是夏朝的建立。大禹,这位治水的英雄,在晓阳眼中仿佛是顶天立地的巨人。童书中描绘着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山川之间。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简陋的工具,指挥民众疏导河道。那坚毅的面容上,刻满了对治水的执着与决心。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路过家门时,听到妻子分娩的痛苦呼喊声,他咬咬牙,没有停下脚步,心里想着治水大业刻不容缓;第二次,孩子已经能牙牙学语,在屋内喊着“爹爹”,他站在门外,眼眶湿润,却只是匆匆望了一眼家门,便转身离去;第三次,孩子已经长大,在门口大声叫着父亲,他满心愧疚,却依然狠下心来,奔赴治水前线。正是这份无私与坚持,洪水终于被制服,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大禹的儿子启,在父亲的影响下,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开启了世袭制的时代,夏朝的宫殿在中原大地拔地而起。尽管童书中对夏朝宫殿的描绘只是简单几笔勾勒,但晓阳却能凭借想象,看到那古朴而庄重的建筑,红墙黑瓦,庄严肃穆,彰显着王朝的威严。

接着,晓阳走进了商朝的世界。甲骨文,那神秘而古老的文字,如同密码一般吸引着他。他仿佛看到,在一间昏暗的屋子里,一位商朝的占卜师,神情凝重地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龟甲和兽骨,占卜师手持尖锐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刻下文字。他的眼神专注,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这些文字,有的记录着战争的吉凶,有的记载着天气的变化,它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向晓阳诉说着商朝的故事。

而商纣王,这个名字在晓阳心中代表着昏庸与残暴。童书中描绘的商纣王,身材高大,却一脸骄纵。他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镶嵌着珠宝的王冠,整日沉迷于酒池肉林之中。妲己,那个传说中的美人,身姿婀娜,面容娇艳,却有着蛇蝎般的心肠。她与商纣王一同寻欢作乐,想出各种残忍的刑罚来折磨百姓。当读到比干因劝谏商纣王而被挖心的情节时,晓阳气得握紧了拳头,对商纣王的暴行感到无比愤慨,也对那个时代百姓的悲惨遭遇充满同情,对王朝兴衰背后的原因有了更深一层的懵懂认识。

周朝的分封制在童书中徐徐展开,宛如一幅宏大的画卷。周天子高高在上,威严庄重,他将天下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们则对周天子宣誓效忠。晓阳仿佛看到,在分封仪式上,诸侯们身着华丽的礼服,跪地磕头,接过象征权力的信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后,积极发展农业、训练军队。《诗经》中的词句在童书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晓阳虽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细腻的爱情韵味,但那些优美的文字却像灵动的音符,在他脑海中跳跃,让他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