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陵
  • 段清波
  • 1231字
  • 2021-04-09 21:25:11

释“五十余丈”

关于秦始皇陵封土高度的记载,最早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楚元王传》。作为皇室成员的刘向,对汉元帝大肆修建陵墓甚为不满,于是向皇帝提出他的政论文式的奏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班固在记载这段话的时候,距秦亡已经200多年过去了;班固之后,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秦陵封土高度的描述大体相同,都是从《汉书》中转录下来的,他们都认为是“五十余丈”。秦汉时的一丈,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31米,五十丈,约合现在的115米。

秦始皇帝陵园处在骊山北麓的山前地带,地势上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状,在陵园南北2188米范围内高差79米,那么测出陵墓封土115米高度的测点位置在哪里?测量一个物体的高度,尤其是在一个不是水平面的状况下,测点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选择不能距离目标物太远的位置是合理的。我们站在陵园外城北墙上测量,封土高度是87米;站在陵园内城北墙上测量,高度是76米;把测点放在陵墓封土北侧,封土高度是55米。陵墓封土实际高度和文献记载之间相差这么多,是文献的记载出了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有人说,会不会是《汉书》记载错了呢?

他们认为,这个“五十余丈”可能是“三十丈”或者是“十五丈”,若是如此,就和目前实际测量出来的数据大体吻合了啊。但是,这样的解释是很牵强的!若是班固的笔误或者其他什么原因,那么,为什么迄今为止,我们看不到史料中出现“三十丈”或者是“十五丈”的相关描述呢?在没有更进一步的证据下,轻易否定历史文献的做法并不妥当。

所以我认为,班固的记载应该不是笔误,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及其子孙的事情,文中关于封土高度的话,出自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楚元王的四世孙刘向之口。

提到刘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汉两百年间有名的大学问家,也是《战国策》的整理和编辑者,他的儿子刘歆更是声名显赫的非等闲之辈,被称作孔子之后最有学问的人。刘向说秦陵高度五十余丈,会不会出现了偏差呢?我想应该是不会的。刘向时任光禄大夫,这是皇帝身边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他是掌管议论的官员,说白点,就是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的。在刘向为官期间,他曾校阅过很多图书,还整理过国家图书馆——即石渠阁中的那些宫廷藏书,所以他完全有可能阅览过秦朝的档案,他所说的秦始皇陵封土高度应该是有依据的。

那有人就要说了,既然刘向能够接触到档案,那么比他早的司马迁,更有可能接触到这些档案了,那《史记》中为什么就没有记载呢?司马迁没有描述秦陵封土的高度,这不合常理。我觉得司马迁没有记载秦陵高度,可能是他虽然看到了流传下来的档案上的设计图与文字,但这个文献上的高度与他实际考察的结果大相径庭,所以,下笔慎之又慎的他索性就不记载了。

我们分析,刘向所说秦陵五十余丈的高度,应该是设计规划高度而非实际建成的高度。刘向、班固之所以将明摆着没有115米高,而偏偏记载下来,其实是为了起到影射、规劝汉元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