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处理和运用规范

在课件中适度地使用音乐,可以使学习者感到轻松愉快,有效地消除大脑因学习而产生的疲劳,保持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音乐的掩蔽效应能够排除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其他信息的干扰,有利于学习者集中学习的注意力。适宜的音乐还能启发思维,扩展想象力。

一、音乐素材的获取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得数字音乐素材,如可从CD、VCD、DVD等中提取获得。

1.提取CD音频

CD、VCD、DVD中含有大量数字音频资源,其内容丰富,而且音质优异,因而成为数字音频内容的重要来源。工作中经常需要将CD、VCD、DVD中的某段声音提取出来,保存为相关格式的音频文件,完成这种工作需要借助相应的音频工具软件。

Windows Media Player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软件,它可以用来查找和播放计算机上的数字媒体文件,播放CD、DVD以及来自Internet的数字媒体内容。此外,还可以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将音频CD中的曲目翻录(或复制)到计算机中,翻录的曲目就成为计算机中的数字音频文件了。

①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程序组中的Windows Media Player程序。

②将CD放入驱动器中,单击Windows Media Player的“翻录”按钮,界面将显示CD光盘的曲目列表,如图2-17所示。

③单击“翻录”按钮下的更多选项命令,在选项面板上设定翻录音乐的保存位置,选择翻录格式为MP3,设定音频质量为最佳质量,如图2-18所示。

图2-17 CD光盘的曲目列表

图2-18 翻录选项设定

④勾选欲翻录的CD光盘曲目,单击“开始翻录”按钮,软件将所选曲目翻录为指定格式的声音文件并予以保存。

2.提取VCD、DVD音频

提取VCD、DVD音频的工具软件有多种,AVI MPEG WMV RM to MP3 Converter便是其中之一。该软件是一个音频转换工具,可将AVI、MPEG、RM/RMVB、WMV/ASF、MOV格式的视频文件中的声音转换为MP3、WAV、WMA、OGG等音频格式。

提取VCD、DVD音频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运行AVI MPEG WMV RM to MP3 Converter软件。

②单击软件界面上的“打开”按钮,选择VCD、DVD光盘中的视频文件。VCD光盘中视频文件的后缀为.dat,DVD光盘中视频文件的后缀为.vod。视频文件将在软件播放窗口中打开并自动播放。

③将播放滑块定位到提取片段的开始位置,单击“起始时间”按钮,设定提取开始点;将播放滑块定位到提取片段的结束位置,单击“结束时间”按钮,设定提取结束点。

④在右侧的设置区域中设置提取音频格式为MP3,如图2-19所示。

⑤单击软件界面上方的“设置”按钮,在“设置”面板上单击“常规”标签,在“输出目录”位置选择“自定义”后,设定声音文件保存路径,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20所示。

图2-19 设置音频提取格式

图2-20 设置音频提取目录

⑥单击软件界面上方的“转换”按钮,开始声音文件的提取,声音文件将以MP3格式保存在指定目录下。课件之中的MP3文件的比特率以56~256kbit/s较为适宜。在确保音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声音文件的大小。语音类MP3文件可选用56kbit/s的比特率,音乐、音效类MP3文件可选用128kbit/s的比特率。

二、音乐文件的编辑

音乐文件的编辑处理同样可以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如Audition)来完成,常见的操作有音乐片段的截取、音量调整、音色均衡等,具体操作方法参阅本章第三节中的语音编辑操作部分。这里重点讲一下音乐文件的开始、结束(首尾)以及转换部位的淡入淡出处理。

1.音频首尾的淡变处理

在Audition软件主视窗中,在音频开始位置使用鼠标左键向右拖拽淡变图标(图2-21中圆圈标示位置),音频文件将按照包络线产生渐强变化;在结尾部分,使用鼠标左键向左拖拽淡变图标,音频文件将按照包络线产生渐弱变化。

图2-21 音乐开始部位的淡变处理

2.多首音乐转换部位的淡变处理

①单击工具栏上的“多轨”按钮,将Audition软件切换到多轨编辑模式,如图2-22所示。

图2-22 切换Audition为多轨编辑模式

②使用“文件”菜单下的“导入”命令导入需要作淡变处理的两段音乐,如图2-23所示。

③使用鼠标左键将第一段音乐的图标拖拽到右侧的声音轨道上,如图2-24所示。

④使用鼠标左键将第二段音乐的图标拖拽到右侧的同一条声音轨道上,放置在第一段音乐之后,如图2-25所示。

图2-23 导入两段音乐文件

图2-24 将第一段音乐放置在声音轨道上

图2-25 将两段音乐放置在同一声音轨道上(前后排列)

⑤按下鼠标右键拖拽第二段音乐,将其与第一段音乐重叠,两段音乐间将自动进行淡变处理,重叠区域的长短表示音乐转换的急缓,如图2-26所示。

图2-26 经过淡变处理的两段音乐

⑥单击“编辑”菜单下“混缩到新文件”命令中的“会话中的主控输出”,将上面进行淡变处理的两段音乐混缩为一个音频文件,最后保存该文件,如图2-27所示。

图2-27 混缩为新文件

三、课件音乐声的运用

在课件中,音乐声(背景音乐)既可以作为陪衬,用以烘托解说词和画面,也可以用于延伸解说词或文本内容的意境。除此之外,音乐声还可以营造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气氛。

音乐最擅长的是烘托气氛和抒发感情,但是也可用来描述与表现客观事物和教学内容。在课件中运用音乐来表现教学内容时,通常需借助于文字和图像的配合,并且通过学习者的联想来实现。

在课件中,知识点的概述往往是通过一个完整过程的一组画面来实现的。同样,可以采用一首或几首主题音乐(内容相对完整的一段旋律)来陪衬该组画面。因此,可以为背景音乐准备一定数量的主题音乐,用以象征某个主题或某个知识点。由于音乐是一门艺术的语言,所以运用音乐不仅要给人悦耳动听的艺术感受,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人们深入领会其所表现的内容。

课件中的背景音乐通常采用器乐曲,虽然不像声乐曲那样可以用概念明确的歌词辅助理解其内容,但仍然可以塑造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表达一定的内容。音乐是由一些基本的音乐语言元素按照听觉艺术规律组成的,这些元素包括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音区、和声、复调和调式等。听觉艺术规律则是根据人的审美观念来处理一些听觉要素,例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规律等。

1.用于片头或片尾

用于片头时,一般为衬托课件的名称,可选择与该课件内容统一的主题音乐,要有力度和新鲜感。用于片尾时,一般为介绍课件的制作人员或制作单位,由于可以预测其播放时间,可以选择与播放长度相当的音乐,其节奏要与画面变动速度同步。

2.用于教学内容

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应有一首与之适配的主题旋律,既要求不同章(节)的基调有所不同,又要求各章(节)的旋律彼此协调,形成统一的音乐曲式。

3.用于文本解说

在有文本说明和解说的画面中,可以用背景音乐进行配合,这时的音乐应起到延伸解说词或文本内容意境的作用。

4.用于演示图片

在演示图片的画面中,可以用背景音乐进行配合,这时的音乐应起到延伸图片意境的作用。

5.用于交互功能

在出现交互功能的画面(例如主菜单或子菜单)时,画面会时常跳转、返回。为了保证背景音乐的完整性,不至于由于互动操作而使其“支离破碎”,可以缩短主题音乐的长度,采用循环播放方式,也可增加“静音”按钮,将背景音乐关掉。

四、课件中的音乐运用规范

与影视音乐强烈的情绪烘托作用不同,一般的课件音乐(这里主要指课件背景音乐)强调在听觉上为学习者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因此课件中的音乐不能按照影视制作的表现方法来选取,应当围绕有效促进认知的目的来选取音乐。在教学演示型课件(音乐教学类课件除外)中,教师一般用自身的语言来讲解、阐释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听觉注意力一般集中于教师,因而这类课件中一般不需要加入音乐,以防干扰教师的语音讲解;在自主学习型课件中,可以适当加入音乐,通过音乐特有的感染力唤起学习者的注意,调节学习者的情绪状态,为学习者营造愉悦的听觉环境。

在课件中使用的音乐应符合以下规范。

1.音乐曲目的选择要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认知

课件以教学为目的,用于向学习者传递知识,所以课件中的音乐要为教学服务,要在合理的教学分析基础上选取与教学内容的“情绪”相吻合的音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般而言,响度适中、音调柔和、音色甜美、节奏舒缓的轻音乐适宜用作多媒体作品的背景音乐。不宜使用响度过大、节奏感过强的音乐(如舞曲、摇滚乐)及人们非常熟悉的和情绪化的音乐,含有歌词的歌曲也应避免使用,以免引发听觉有意注意,从而导致音乐对有用信息的屏蔽,影响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应考虑音乐的节奏、音高和响度等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分钟60~70拍的音乐能诱发与增强学习者大脑中的α波,使大脑进入最活跃的学习状态,能让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施展,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方面可以参考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罗扎诺夫推荐的一些巴洛克音乐曲目,有选择地用作多媒体作品的背景音乐。

一般而言,课件的音乐宜选用由音调适中的乐器演奏的,发声频率过高的唢呐、喇叭等不适用于课件主体部分的配乐,它们会使学习者烦躁。而低频成分过多的乐器(如大提琴)音色沉闷、暗淡,同样不适用于课件背景音乐。

2.课件音乐的音量适中

在课件中,要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响度关系,一般而言,音乐音量要低于语言音量。音乐音量设定不当也将严重干扰认知。喧闹的音乐使学习者情绪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于学习内容。在课件中,如果背景音乐的响度过高,则该音乐将掩蔽语言,使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难以被识别,学习者的认知受到干扰。对于大多数课件而言,教学信息主要通过语音和音效来传达(音乐类课件除外),在这类课件的总体声音构成中,各组成部分的响度顺序依次为语言、音效和音乐。按照这个比例标准混合声音,可以保证有用教学听觉信息的可辨认性。

3.课件中设置独立的音乐控制开关

在课件中使用音乐时,需要在页面中设置独立的音乐控制开关。音乐开关要确保在任意页面和时间都可调用,而且控制灵活,以方便教师和学习者控制音乐的播放。其他媒体文件的显示、课件的继续运行不应受制于音乐文件,不应出现等候音乐播放完毕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的情形。

4.课件音乐采用统一的风格

在课件中采用的音乐风格需要统一,不可使用不同风格的多段音乐组合。实践中常见某些课件在不同的页面上使用内容、情绪完全不同的音乐,在不同页面之间跳转时,生硬的音乐切换会对学习者产生十分强烈的听觉干扰,从而影响学习情绪。

5.注意音乐的首尾及转换部位的淡变处理

为避免音乐的突然出现和消失引发听觉突兀感,课件中音乐的首尾部分应作渐强减弱处理。对于从完整乐曲中截取的音乐片段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多首音乐间转换时也要作平滑的淡变处理,避免出现生硬的切换效果。

在课件中使用声音媒体能够形象、生动、鲜明、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传达教学信息,同时可以更好地表达细节、情绪、情感、节奏、韵律等,课件设计者应切实发挥声音语言独特的表述能力。在实际课件制作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表意的需要,选择语言、音乐、音效3种声音类型或组合使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表现优势。运用声音媒体时,应当遵守各自的运用规范,并应重点注意语言、音效、音乐3种声音形态之间的整合。在同一页面内,语言、音效、音乐之间的响度、情绪、节奏等需要协调一致、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如果彼此不能协调一致,那么声音媒体的各个组成元素就会产生干扰,降低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