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在最容易出众的时代,你怎么敢甘于平凡
- 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
- 树獭先生
- 16003字
- 2019-08-08 15:52:07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心安理得,一事无成还追求岁月静好。
宁愿笑着流泪,也绝不哭着后悔
-1-
六饼在群里说:“说实话,我前一段时间是真的想放弃来着。”
我回了句:“说实话,我每时每刻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六饼和我一样是自己开公众号写文章的,白天上班,工作时忙前忙后,晚上下班还要写公众号文章。
我好像已经有两个月没有逛过淘宝网了,因为挑东西真的太费时间。只是偶尔在当当网买书,一买就是十几本。自从开了公众号,看电影再也不是开心地笑笑而已了,而是想着要从里面学到什么,有什么好的话题可以用来写公众号的文章,对于电影所表现的主题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
说多了都是泪,感觉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很多乐趣。
我很晚才开始在简书上写文章,打理公众号就更晚了,错过了所谓红利期,再加上刚开始自己的写作技巧也没有那么娴熟,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拼死拼活付出了那么多,可到头来获得的东西跟预期的相差甚远。再看着身旁的小伙伴们,他们飞速地成长着,这让我分分钟都想放弃。
付出了很多,但是实际收获与预期的差异太大,导致强烈的挫败感。而挫败感,不仅会让我们怀疑之前的一切努力,还会严重打击我们的自信心,甚至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放弃的念头,放弃之前的所有成果。
-2-
想起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就随大流选了理科,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理科,尤其是对错综复杂的物理题,更是感到抵触。
物理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就像听天书,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却愣是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那些相似的公式,我到现在都搞不明白有什么区别,怎么看都觉得长得一样。
意料之中,我的物理成绩超级差,一直都徘徊在及格边缘,100分的卷子我能考到70分就已经谢天谢地了。物理成了我所有科目中的最短板,每次的成绩都是被物理给拖下来的。
高三的时候,我立志要提高物理成绩,从最基础的课后练习题到有点难度的习题,我都会认真地做,也很认真努力地学。
月考的成绩出来时,与之前的成绩比虽然有了一点点提升,但是总成绩依然很糟糕。几次下来,我都感到绝望了,干脆放弃了物理这门学科。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的理综成绩是全班最差的,比同桌低了整整60分。这在我预料之中。
后来想想,其实我在高考之前的理综成绩是有进步的,虽然每次提升的幅度很小。这说明我对物理知识的把握程度是在慢慢提高的。而我太心急,根本看不到那一点点进步,刚付出没多久,就想立马得到回报。预期结果跟现实差距太大,直接摧毁了我的自信心。
-3-
对于挫败感,我们都不陌生。考试没考好;跟喜欢的人告白被拒绝了;参加了很多场招聘会,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刚开始工作总是犯各种小错误,被领导批评了。这些事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进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当我们的现实收获与期望值差距较大时,我们的成就感和安全感就会顿时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我们想要的并不是都能够得到满足,我们的努力并不是都能够立刻得到回报。
我们要静下心来,接受这样的事实,承认这些东西,然后调整心态再出发。
有的时候,我们最怕跟别人比较,大家都是一起从零开始奋斗的,别人进步得那么快,反观自己却一无所有,顿时就感到泄气了。
蔡康永说:“有一句安慰人的话,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这句话安慰不了人,只要常常存着跟人比较的心,就不会快乐。”所以,要学着接受差异,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别总是去跟别人比,越比较,越难过。
挫败感会导致我们的成就感、安全感荡然无存,这才是最可怕的,会直接摧毁我们的自信心。
所以,当我们正在为一件事拼命的时候,如果暂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就学会为自己制造一些成就感。比如,每天把要完成的大任务分成若干部分,每完成一点儿,就给自己一个夸奖,犒劳一下自己。
承认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累计起来也是成功的。
挫败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一定要想办法让不良情绪及时得到释放,让自己的状态好一些,再继续下去。
-4-
之前的我,为了简书文章的阅读量,为了公众号的粉丝数量,为了能写出好文章,经常愁得睡不着觉,看到自己的现状十分抓狂。后来被朋友开导之后也就释然了,毕竟开始做的时间太短,毕竟以后的路还很长,何苦非要现在就执着于成果不放呢?还不如什么都放下,专心写东西,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爱写的。
仓央嘉措曾说:“这世界,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我们都渴望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尽早获得财务自由,可是,人生路漫漫,有很多事情不是急就可以做好的,欲速则不达。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
大多数人的毛病在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不要想太多没有意义的事情,也不要太着急,慢慢坚持下去吧。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等到时间轴稍微拉长一点儿,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生活的巨变了。
有时候,我们拼的不是谁快,而是谁能够坚持到最后。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会一点点改善现在的生活。
慢一点儿就慢一点儿吧,走到最后的才是王者。
二十几岁,要让生活多一点儿可能性
-1-
过两周公司就要放假了,同事都已经订好出去旅游的机票了,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趁着放假去上海看看有没有好的工作机会。
毕业以后来到绍兴工作,虽然山清水秀,工作清闲,虽然不用承担房租、物业费、水电费等,只要每月混吃等工资就好了,但是,这份工作依然让我觉得不开心。
不是工作不好做,也不是同事不好相处,更不是跟领导合不来。
而是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所谓的天赋,只不过是义无反顾》——里面讲到,居住环境的差异,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眼界、性格、做事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我忽然联想到自己,目前居住的地方是在绍兴的一个小镇上的工业园区。虽说所在的公司是上市公司,但是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性质导致我每天接触的人和新鲜事物少之又少,白天对着电脑,下班回宿舍依然对着电脑。
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份工作做久了对我造成的影响。由于我很长时间以来缺少与外界的接触,视野越来越狭隘,眼光也越来越跟不上潮流。
这种生活虽然舒服,但是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我一点点地被周围的事物同化,失去竞争能力,最后真正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你会逐渐对新鲜事物失去敏感,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原本该朝气蓬勃的心,也会变得苍老。
这才是最残忍的。
-2-
但是,真要换工作,我也有点担忧。因为我不知道换什么工作,更不知道我以后的人生会走向何方。
我考虑去做新媒体,但是又很担心新媒体与财务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万一我在新媒体方面失败了,可能就要喝西北风了。
虽然说,二十几岁的我们,人生才刚刚开始,可以任性地选择,可我总是拿不准,怕走错路。我畏首畏尾地在这些小事上纠结,好像选错了就是万丈深渊一样。
仔细想想:我才二十几岁,应该是最开心、最大胆的年纪。此时的我,人生充满无数种可能,前方的道路虽然未知,但值得冒险。
我还很年轻,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成长。
对于这个世界,我还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过,好多美景没有看过,好多美食没有吃过。
我要做的应该是让自己尽全力去尝试各种感兴趣的、新奇的东西,从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找工作也是如此,给自己多一点儿机会,去试试不同的职业,看看自己最喜欢什么、最适合什么。而不是贪恋眼前的一丝安稳,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不妨放开手,给自己的人生多一点儿可能性。再艰难也好过在一个既定的圈子里,过一眼就望到底的生活。
-3-
我有一个同事,已经在这个公司待了二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是财务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会计。
领导可以随便给她加任务,不管她有多累;老同事经常让她背黑锅,吃定了她性格软弱,不敢多事。
她很善良,却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而这些不公平,都是由她自己造成的。
她有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曾劝她:“你在公司的地位都这样了,怎么还不离开呢,你在图什么?”
她唯唯诺诺地说:“我也想走呀,可是,我都这把年纪了,出去了还有哪个公司肯要我呢?”
她给自己画了一个怪圈,认定自己只能在这个公司里工作,担心自己适应不了外界的环境。她没有勇气去冒险,只能继续忍气吞声下去。
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提升自身的价值,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一些。可是,她选择了安逸与清闲,在这里一待二十多年,以致她现在想跳槽都没有竞争力。
她给人生上了一道枷锁,她抹杀了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4-
我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也是有过几分犹豫的。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什么成就,能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不做,我不甘心。做,我又怕做不好。
于是我决定先给自己八个月的时间,从四月份到年底,让自己放心大胆地去试一试。让自己在尝试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余,也能享受另外一种生活。
罗振宇曾在《罗辑思维》里说,你中午在订外卖时不知道选什么,不是因为你有选择困难症,而是有很多好吃的东西你不知道。网络上可以选择的美食太多了。
你纠结是因为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说到底还是眼界出了问题。
所以,一定要趁着年轻,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让自己有更丰富的经历,体验各式各样的生活,以便在以后做决定时,知道自己该怎么选。而不是很多东西你压根儿就没接触过,却要在当中进行选择。
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生命的其他可能,即便最终失败了,那也是自己尽力做过了,总好过以后遗憾地说:“我原本可以,可是我没去做。”
二十几岁的年龄,千万不要因为满足于当下的稳定和安逸就放弃其他选择,要尽力去尝试、去体验,看看你能走多远、飞多高。不敢去尝试生活的其他种可能,你很难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说不定,不断折腾的人生才是你最想要的呢?不试过,怎么会知道?
你有多无力,瞧不起你的人就笑得多用力
-1-
“纠结姑娘”去年大学毕业,在上海一家大型的上市企业做财务。人呢,善良单纯,可爱大方,工作也认真,爱读书,爱运动,典型的乖乖女。
但是,为什么要叫她“纠结姑娘”呢?因为她有着很多人的通病——没有主见。遇到任何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定要问问周围人的意见。问这个,问那个,纠结半天之后,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那么,“纠结姑娘”最近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呢?
“纠结姑娘”是学财务的,对于她们这一行来说,考证是逃不掉的大关,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初级证书,有了工作经验之后,还要考中级会计职称,更有抱负者,一毕业就冲着注册会计师去了。这可是相当难考的证书呀。
“纠结姑娘”对自己的职业计划是,一定要在三年之内考过注册会计师,工作四年之后考中级会计职称。
我相信“纠结姑娘”的学习能力,而且也知道她特别热爱这个专业,所以一直在为她鼓励打气。
这明明是好事呀,“纠结姑娘”为什么要难过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有几个平常比较熟悉的同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偶然间知道了“纠结姑娘”要考注册会计师的事,就一番“好心”劝告:
“你没事考什么注册会计师呀,特别难考,没几个人可以考上的。”同事小丽说。
“纠结姑娘”刚想说,她大学同学去年刚刚考过了三门,另一个同事就把话接了过去:“哎呀,据说注册会计师考出来也没什么用,一般都是到了事务所才会用得上,工资也不会提升多少,你费那个劲干什么呀?”
“纠结姑娘”反驳说:“那我可以去事务所工作呀。”
这位同事又说:“事务所一般都愿意招那些应届生,你毕业了好几年再拿证没有什么意义。”
“纠结姑娘”不知道说什么了,好像对方说得都在理,又好像哪里不太对,只能低头默默地扒着碗里的饭。
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可是类似的声音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她耳边,“纠结姑娘”快被压得喘不过气了。
最近部门的一位同事离职了,跳槽去了其他公司。这时候就有人问“纠结姑娘”:“你什么时候走?”“纠结姑娘”一脸迷茫,去哪里呀?这位同事一副洞悉人情的样子,悄悄靠近“纠结姑娘”,神秘地说:“还能去哪里呀,辞职呀。”
“纠结姑娘”心里想,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呀,况且,我才工作半年呢,就算跳槽也得有被人看好的实力呀!
见“纠结姑娘”没说话,这位同事就继续说:“你说你,刚毕业就来这个破地方,地方偏僻,交通不方便,工资也低,才三千左右,发展前景也不好,你看我,工作了这么多年才这么点工资。对了,你还没男朋友吧?你说你,图什么呢?”
“纠结姑娘”想问,公司这样不好,你为什么待了这么多年还没辞职呢?但是怕伤了和气,就默默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工作了。
“纠结姑娘”问我:“姐,我到底该怎么办?”
“井底之蛙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吧,青蛙以为天空就井口那么大点儿,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见识浅陋,还因为它有一颗不肯进取的心以及不愿思考的头脑。”我回答她。
-2-
有些人,她经历的事情就是那样,她过的生活也就如此,所以她相信,她做不到的事情你也不行,她的生活是这样,你也不能比她好。她不愿相信这件事,于是尽全力去劝诫周围人:这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别白费力气。
可是,其实呢,她的内心充满恐惧,她害怕自己一直坚信的原则被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打破,她更担心你过得比她好。
说到这里,相信“纠结姑娘”又要皱眉头了,怎么可以这样呢?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就跟我们宁愿成功的是毫不相识的陌生人,也不愿是我们周围平常一起吃饭玩耍的朋友。这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有些人,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能力,成功地从这个怪圈里走了出来,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而有的人,始终留在这个圈子里,不但不愿走出来,还要劝你跟她一起。
“纠结姑娘”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的自己。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想考一所心仪已久的院校的研究生,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
那个时候,我真的十分刻苦,在舍友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已经去了图书馆自习室,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舍友已经睡了。舍友常常跟我打趣说:“为什么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我却感觉我们好久都没见过了呢?”
有一天,我接到了我表哥的电话。我表哥从小跟我一起长大,大我两岁,因为在高中时复读了两年,后来跟我同级,最后去了一所我没听过的三本院校。
有一回他打电话给我,上来就说:“听说你要考研究生呀,你觉得以你的水平能考上吗?”然后就是一阵笑声,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完全没有料到从小到大和我一起长大的表哥给我打电话就是为了问我这个。
周末回到家之后,母亲告诉我,表哥前不久来我家,听说我要考研究生,极力说服我母亲让她阻止我。
理由无非就是,女孩子读个本科就不错了,读什么研究生呢?读出来都多大了,还结不结婚了?而且我们家家境也不好,考上了研究生也支付不起这么贵的学费呀!
我当时听到母亲转述这些话时,差点没被气晕。我真想对他说:“我什么时候结婚与你何干?请你先理好自己的事好吗!还有,你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作奖学金吗?”
幸好我母亲比较明智,他这些话对她不起作用。
今年春节我去他家做客,这位表哥本来还想就我不做家务这件事对我进行说教,一看我气势不对,就默默地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有一种人,平时不会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但他对生活的一知半解以及他不愿进取的态度,加上喜欢给人灌输各种道理的本性,会逐渐浇灭你对生活的信心,一点点吞噬你的思考能力。等到他终于把你改造成像他一样无聊的人,他就成功了。
所以,遇到那种动不动就跟你说“这样做没用”的人,如果你口才不好,就当自己没听到,继续去干你要做的事情,不要因为他的“劝诫”停止,离他越远越好;如果你口才好,就好好教育教育他,别让他没事出来祸害小朋友。当然,你的教育可能并不会起什么作用。
所谓不公平,从来都是因为你不够好
-1-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一起开心地做游戏。男孩收集了很多很多的石头,女孩拥有很多的糖果,男孩很想吃糖果,就想用所有的石头去换女孩所有的糖果。
小女孩同意了。
男孩背着女孩,将最大的和最好看的石头偷偷地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女孩。女孩就像当初答应的一样,将所有的糖果毫无保留地给了男孩,然后开心地回家去了。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特别香,她梦见自己周围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她光着脚丫踩在上面,咯咯地笑个不停。而小男孩翻来覆去彻夜难眠,他一直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将最好吃的糖果藏了起来。
不要笑这个小男孩的幼稚与自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那个小男孩,我们总以为别人会跟我们一样,交换付出的时候有所保留。
上大学的时候,每到学期末,“学霸们”就会将自己上课时记下的重点知识与对试卷的分析预测整理出来,以便临考时复习。但是每个人的想法和思维都有局限性,而这个时候的“强强联合”无疑是获得高分的最快途径。
于是,小团体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压轴内容,互相交换。有的人特别爽朗,直接将自己的东西和盘托出,分享给大家。而有的人总是谨小慎微地交出自己的东西,就算是交出来也只是一部分,从来不愿意分享。
每个人都想考高分,每个人都想拿奖学金,那些不愿分享自己学习资料的人也情有可原。
和盘托出分享自己资料的人拿到对方的资料就开开心心、认认真真地对照着学习去了,因为他相信对方给他的也全是最好的内容。有所保留的人在认真复习之余,经常要去对方那里突击检查一番,总是害怕对方隐瞒了最重要的部分,寝食难安。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谁的身边没有几个这样心胸狭小的人?他们以为别人也同他们一样,从不付出,永远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总是想方设法地试探别人的真心。
坦荡无私的人总觉得别人会像自己一样把最好的都留给别人,所以他们总能开心地、专注地去干自己的事。
-2-
前一段时间,看《欢乐颂》的时候,我最喜欢看小包总和安迪的对手戏,一个诙谐幽默,一个智慧美丽,两个人真是绝配。
小包总第一次与安迪见面的时候,礼貌地给了她一张名片,却发现安迪并不像自己认识的那些职场中的女人,她表现出来的干练与率真深深地打动了他,他瞬间对安迪好感倍增,开车追了出去。在路上,他递给了安迪第二张名片。
安迪笑着说:“自己是拥有两张名片的人,总以为别人也会跟他一样,拥有两张名片。”
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安迪点了一杯咖啡,小包总有点尴尬,说:“怎么?连跟我一起吃顿饭的时间都不愿意给啊。”
安迪愣了一下,解释道:“不好意思,我回国之后,还没学会怎么点菜,一般都是别人替我点的。”
这下轮到小包总发愣了:“不好意思,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小包总在职场打拼了多年,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出入各种场合,自以为已经摸清楚了职场的规则,自以为面前的这个人跟一般人一样,是因为不愿意跟他多讲话,不愿意跟他多一点儿单独相处的时间,才点了杯咖啡,想尽快终结这场会面。他却没想到,人家真的只是不会点菜而已。
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风格也有差异。有的人爽朗洒脱、干干脆脆,所以说话也是直截了当;有的人谨慎小心、做事周全,所以做事情总是三思而后行。
人生来就有差异,这无可厚非。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去揣度别人的行为举止,总以为别人的出发点和我们是一样的。
于是,坦荡者更加坦荡,自私者更加自私。
这世界上,自私的人并不能让自己生活得安心快乐,而坦荡所带来的幸福是上天给予坦荡者的最好的回报。
-3-
别说普通人,大才子苏轼也犯过以己度人的错误。
苏轼和佛印是好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经常被苏轼欺负。在一次打坐中,苏轼问佛印:“你看看我像什么呀?”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了哈哈大笑,说:“可是我觉得你坐在那里,就跟一堆牛粪一样。”佛印无话可说。
回家之后,苏轼沾沾自喜,将今天发生的趣事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完冷笑了一声:“哥哥,这次你又输了。”
苏轼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参禅人最讲究心性,你心中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佛印说,看你像尊佛,说明他心里有尊佛,而你说佛印像牛粪,你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呢?”
苏轼恍然大悟,为自己的想法惭愧不已。
我们总抱怨这个世界不公,抱怨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抱怨别人对我们不够好。可是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以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因为眼界狭窄,以及心胸不够开阔,所以看到的问题难免片面。
如果你总觉得这个世界很阴暗,那是因为你内心有了太多的负能量。让自己试着积极一些、主动一些,待人接物坦荡一些,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一切都变得更好了。
坦荡者,所见之处,都是坦荡。自私者,眼里、心里全是计较。改变这个世界很难,改变自己却很容易,你觉得别人对你不公平,那一定是因为你哪里做得不够好。
让自己活得坦荡,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改变别人的看法、改变自身状态的最好方式。你活得越坦荡,内心越坦荡、自由。
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败在了父母的期望里
-1-
一位17岁的读者跟我说,她想离家出走。
因为她妈妈总是骂她,嫌她学习成绩不够好,嫌她没有邻居家的小孩懂事。
小姑娘一脸愁容地告诉我,她已经非常努力了,也在一点点进步。可是,她还是达不到妈妈的期望,问我该怎么办?
“每次考试回来,我都要面对家里的低气压。看着妈妈一脸失望的表情,听着她不经意间的叹气声,我真的好无力。我想逃离这个家,逃离那对我充满期望又变得极度失望的眼神。”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个小姑娘。跟她相处了一段时间,我看得出来,她真的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的孩子,可是无论怎样努力还是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以至于灰心丧气甚至绝望,想要选择离家出走来对抗父母。
她和我一样。这么多年,无论在什么场合,当我不知道与朋友聊什么时,脑海里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唉,不知道这次考试能考多少分。”
这句话像魔咒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
小时候,考试总能成为一个话题的开始,我们总能由此聊到学习生活、同学和老师。
高中时,我们依然可以用这句话开始一段对话,毕竟,我们共同面临着高考大山。每次月考的成绩排名,都是大家谈不厌的话题。
上了大学,乃至毕业以后,我的脑海里还会浮现出这句话。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我找不到话题,它就会自动跳出来。
我也知道,成年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小时候的创伤造成的。小时候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可能造成潜意识里的缺陷。长大后,这份缺陷总要从其他方面得到弥补。
上小学的时候,邻居的几个孩子跟我同班。每次考完试,家长们总是会拿自己孩子的成绩跟别人家的比较。成绩好的回去被父母夸奖一番;成绩差的,回去要么是被父母鼓励,要么是受到一番训斥。总之,家长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考第一。
小小的我是这么理解的,爸妈很看重我的成绩,只要我考了好成绩他们就会开心,就会夸我,给我买好吃的。周围人很关注我的成绩,因为他们见到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次考了多少分”,所以只要跟他们谈成绩,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到我身上来。如果我成绩好,他们还会夸我认真,夸我聪明。对我而言,这句话在任何场合都是万能的,都会让我得到表扬。
为了考高分,我加倍努力地学习。并不是我把这件事看得有多重,而是我的潜意识告诉我:高分,总能让我得到父母的夸奖、别人的注意。我用自己的认真努力去满足父母的期望,去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这样的不良关系对我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我在成年后,脑海里还一直浮现着这句话:“唉,不知道这次考试能考多少分呢?”
小时候的我将满足父母的期望当成学习的目标,将快乐建立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上,根本不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生活的真正乐趣。以至于成年后,我仍陷在这个恶性循环里。我会不自觉地去迎合别人、讨好别人,试图达到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2-
《无声告白》里,大女儿莉迪亚永远活在父亲和母亲的期望里。
她的母亲医生梦想破灭了,当了一名家庭主妇。所以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在理科方面有着优异的成绩,有意将女儿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女医生。
她的父亲詹姆斯,朋友比较少,所以他希望女儿在社交方面能应付自如,尽快融入人群中。可是这些都不是莉迪亚真正想做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家庭主妇,与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仅此而已。
然而,家庭的种种原因使莉迪亚的这种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她爱她的父母,爱她的家人,为了让父母开心,她按他们的期望去生活。只有这样,她才能得到父母短暂的爱与笑容。为了这个家庭,她放弃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她一边认真学习枯燥难懂的理科知识,一边想方设法融入人群中。
她被迫承载着父母的梦想,压抑着自己内心不断涌起的痛苦。
然而,医学知识的难度超出了她所能承受的范围。她发现,自己真的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也没有勇气再去面对父母失望的语气和难过的眼神。最终,她选择了以自杀来逃避这一切。
父母总是不自觉将自己未实现的人生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可是,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和梦想,而不是成为替父母实现人生梦想的工具。
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跟父母的不同,所以性格和人生理想也不一样。执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发展,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3-
隔壁班有一个女同学,临毕业的时候报名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了这个考试,她认真准备了好几年。临毕业这段时间她不能找工作,不能考研,只能复习。
她毫无杂念,一心复习,家里人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家人不断地打电话过来:“听说某某家的孩子签了家好公司,薪资福利特别好,你怎么不去找工作呢?”
快要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姐姐打电话过来:“好多孩子都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了,你也去报名试试吧。”
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家人的电话又来了:“公务员工作多稳定啊,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吧!”
那个姑娘哭笑不得,她知道,父母都是为了她好,怕她毕业没有个好去向,替她着急。
-4-
我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但是,父母真的了解我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吗?我们的父母,总是不自觉地将他们的期望变成各种压力施加在子女身上。那一道道枷锁,让人喘不过气来。
父母将自己对生活的担忧,无意识地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总是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
父母总是习惯以自己的经验和生活阅历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却忘了给我们独立的空间,忘了给我们真正的自由。
如果一直活在父母的期望里,活在父母的指导下,那我们的人生,就只是父母的附属品了。
要相信,我们比父母更懂自己的处境,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有勇气去为自己的人生闯一把。我们爱父母,但不会为了父母的期望,牺牲掉自己的人生。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勇于摆脱别人的期望,敢于为自己而拼搏,才是真的勇敢。
你的价值决定了你的格局
-1-
今天,一个关系很不错的作者朋友过来问我:“最近都没看到你在群里出现,你退了很多群,没发生什么事吧?”
“嗯,没什么事,就是有些累了,仅此而已。”我想了想回答道。
不是生活中出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也不是跟群里的谁闹不愉快了,不是烦每天刷不完的消息,更不是一时冲动想刷存在感。
我就是想退群了,没有什么特殊原因。
自从开始写作,我认识了很多写作圈里的人,也加了很多写作群,各种平台的,各种群体的,总之很多。
这导致我每天早上起床一睁眼,就会看到微信对话框有一整页的红点,虽然我屏蔽了所有的群消息,但是消息提示的小红点仍然会显示在我的对话窗口,十几个群的聊天记录,群消息多到数不清。
早上起来我匆忙收拾完东西,在去上班的路上,趁着等电梯、买早饭的时间,匆匆浏览完大部分的未读消息,以便知道在我没玩微信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
然而这些事情大多都与我无关。
-2-
其中有我最喜欢的一个群,里面的编辑很有趣、很亲和。我可以经常开玩笑“欺负”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朋友,经常自称为“‘00后’的宝宝”,既认真写作,又热爱生活,跟他们在一起玩,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十八岁。
真的很喜欢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利益往来,也没有攀比。大家在一起,就是吐槽今天发生的事,或者分享自己的喜悦,又或者是无聊了拉个人,让他唱个歌,集体来“欺负”下。
嗯,我们做的事虽然有点“傻白甜”,但是很开心。
我在群里面也很活跃,经常跟他们开玩笑。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我就撒泼、打滚、卖萌、装可怜,让他们讲故事给我听,有时候故事还没听完我就屁颠屁颠去写东西了。
我每天花很多时间跟大家在群里闹腾,一边玩耍,一边学习,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觉得很有意思,每天都能对着手机笑出声来。有时候同事都会疑惑地问我:“你是不是恋爱了?”
可是时间久了,我就觉得没意思了,不是不开心了,也不是没有存在感了,就是感觉没意思。
虽然我在群里很活跃、很快乐,可是,一旦我离开了手机,离开了微信,离开了那种短暂的快乐,我就不知道干什么了。一种更大的空虚感顿时吞噬了我。
在虚假的世界里待久了,在现实生活里我反而不知道如何自处。我感受不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也不懂得如何去寻找真正的快乐与存在感。
-3-
我们生活在一个离不开社交圈子的时代,从微信群里的互动学习到与竞争对手的谈判,从点赞、转发朋友圈到饭桌上的生意应酬,我们与手机那边的陌生人有着扯不断的利益关系,跟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我们生活在社交群里,是社交群体的一分子。
我们在社交群体里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存在,扮演着各种角色。我们用一些华丽或者简单的语言介绍着自己,同时,我们也被其他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我们从他人身上索取我们需要的,同时也给予他们我们所拥有的。
久而久之,我们都习惯了这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可是,时间久了,我们有时候就会想:我到底是谁。
我口中的那些自我介绍,他人给我贴的那些标签,我在各个场合转换着的角色,这些都不是真的我。
离开了这个社交平台,离开了那些交际圈子,我是谁?
抛开那些光环,扯掉你那些发光的过去,你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4-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也在看一些书,请教有经验的前辈,试图让自己走出这个怪圈。
可是我发现,你越想走出这个怪圈,这个怪圈就越会缠着你;你越想逃离这一切,你所逃避的,就越会变成束缚,让你动弹不得。
我们总是强调社交的重要性,我们总是想跟所有人搞好关系,以便什么时候大家可以相互用到,可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这么一个事实:别人跟你很熟,不是因为你在社交上有多受欢迎,也不是因为你的交际能力有多强,他们更看重的是你在这一圈子里的实力。
没有了自身的能力,没有了去创造更大空间的可能,没有了你真正依赖的核心本领,你什么都不是。
比如你是一个作者,无论你跟编辑的关系有多好,你跟出版方的关系有多铁,认识多少大咖,如果有一天,你怎样也写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了,怎么也拿不出好作品来了,那么,就算别人因为友情不会嫌弃你,有人愿意帮助你,那也只是一时的。时间久了,你会觉得在这个圈子里待不下去了。
比起那些毫无意义的标签,我们所需要的是认识真正的自己,将自己真正该做好的东西,踏实用心地做好,去提升自己原本最应该提升的核心技能。
-5-
你吃到了一份期待很久的美食,于是赶紧用手机拍了下来,本来想发给朋友,犹豫再三,还是按了删除键。
你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很好笑的笑话,转发了却不知道@谁,看着满屏的联系人,熟悉又陌生。
你在深夜里,忽然睡不着觉,你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未来,你想跟别人分享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拨出了电话却又选择了挂断。
他们不是你,即使你表达得再清楚、再明白,他们也没法完全感受到你的那份欣喜,与其两个人尴尬,不如你一个人独处。
我们也开始明白,两个人关系再亲密、再惺惺相惜,那个人也终究不是你。即使他懂得你的立场,尊重你的选择,你内心的波澜起伏,也还是只能留给你自己。
我们也懂得了:比起热闹的社交,独处才是我们一生要学习的能力。
所有人都在教我们如何跟外界沟通,如何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有效倾听,却忽略了一点:孤独,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跟自己对话,跟自己相处,去汲取内在的力量。
学会跟自己相处,才是最有用的社交。
混日子的人下场都很惨
-1-
我的读者貌似大部分都是学生,经常会问我一些那个年纪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位大三的同学说,她喜欢一个男生三年了,他们要毕业了,即将各奔东西,她感到很难过。她默默地喜欢了他那么久,最后还是要分开。
我不忍心告诉她,她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男生,总会有另外一个人让她欣喜若狂,让她痛哭流涕。
我不忍心,因为那一刻,她的世界里只有他,任何安慰都是苍白的。
也有“00后”的小朋友跟我说:“姐,你工作了没?我快要毕业了,等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和很多漂亮的男生交朋友。”
这样的话,我听了很尴尬。
还有小朋友说:“最近又跟别人闹矛盾了,舍友总让我生气,我真的想和她大吵一架。”
哦,她好像以前的我。
说真的,我有时候都怕带坏他们,怕传递给他们一些不好的价值观,所以每一次思考问题时,我都在想:我的想法是不是绝对的,这个问题是不是还有另外的解决办法,而我的文字会不会让别人乱想。
所以,每一次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我总是慎之又慎。
-2-
前两天,一个读高中的朋友跟我说:“我觉得最近真的很郁闷,明明是该复习的时候,却总是静不下心,总想出去玩。每次看到朋友圈里某某同学暑假又去哪儿玩了,又做了什么刺激的事、参加了什么冒险的活动,我都觉得很不舒服。凭什么别人在假期里可以满世界飞,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而我就是没完没了的补习班。这不公平。”
我回复:“是啊,本来就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的家境不同。但是我们面对着同一个世界,拥有很多的机遇,那些都是公平的。”
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没法改变的,你要做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想好自己以后依靠什么在这世上行走。
-3-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我妈妈以前就告诫我:你是打柴的,另一人是放羊的,你跟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怎么办?
以前我只是当这句话是一个笑话,觉得很好玩,但是现在再想,体会颇深。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面设有各种奖学金,最高的八千,最低的三百。我从大一开始就想好了每年要拿奖学金,第一学年末要依靠排名转专业,所以平时学习格外拼命。
同我一起上课的姑娘很不解地问我:“你这么拼命干吗?就是为了那一点儿奖学金吗?我跟你算一下,学校每年评定一次奖学金,如果一次是一千块钱的话,一年一千块,也就是说你复习三百六十五天才能得到一千块,平均每天不到三块钱。这样做有意义吗?”
我看着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有些诧异,不过很快就明白了。有的人家庭条件好不用担心生计,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要在雨里奔跑,这两种人本就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接触的事物不同,自然理念也就迥异。
他们只能通过别人的描述去懂对方的世界,但是永远没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本来就是不同的人生。
用数学算起来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依然要拼命争取,因为这是我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4-
我看着同寝室的人每天上完课就待在宿舍里看看电影、听听歌,周末就拉几个小姐妹出去看电影、逛街、吃美食。但是我只能早出晚归,背着小书包,拿着水杯,默默走向图书馆。
其实我也想跟她们一起玩,一起放松地过个没有烦恼的午后,不用再为高数题烦恼。
我看着别人在为即将要到来的暑假做攻略、买机票,打算去各地游玩,我却只能想着暑假要接几份兼职才能赚够开学的学费。
我也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我上学不是为了体验人生。有的人,要靠自己的成绩单以及伶牙俐齿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上学,就是最好的出路。
你想跟别人一样轻松玩耍,可是,你能承担一起放松的后果吗?
-5-
说真的,混吃等死这件事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第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否则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你还想潇洒地出去晃悠,不现实。
第二,一定要有好的心态。身边有人吃喝玩乐,就有人拿了奖学金,有人升了职加了薪,你要有好的心态,不嫉妒,不羡慕,不后悔。
第三,脸皮一定要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确定你可以不顾旁人的眼光,不管父母的责备,不用理会他人的劝告,心安理得地混吃等死?
第四,要有一颗承担得起风险的强大心脏。有人靠自己的小聪明升官发财,有人因为自己的一点儿意见人头落地,同样,有人可以混吃等死,有人却连以后自己要去哪里都不知道,你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没有了这些,还是先乖乖做好当下的事情吧。
所以,下一次看别人优哉游哉地吃喝玩乐,自己“羡慕嫉妒恨”的时候,一定要保存那一丝丝理智,好好思考一下,再做决定。
最怕你放弃努力,还觉得理所当然
-1-
上小学的侄子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天放学后,他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扔下书包跑到了电脑前,噼里啪啦敲打着键盘,在网络世界里叱咤风云。
嫂子担心他的身体与学业,经常关心地问:“你饿不饿,要不要吃点饭?”“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侄子不耐烦地回答:“不饿不饿,作业在学校里写完了。”视线始终没有离开电脑。
过了几天,老师打电话到家里问:“孩子最近怎么了,老是忘记带家庭作业,都好几次了。”
嫂子纳闷了,作业不是在学校里写完了吗?两个人一对质,她才明白,小家伙一直在撒谎,明明每天都有家庭作业,但是他忙着打游戏,没时间写,还要骗老师和家长。
等他放学回家,嫂子使劲儿逼问他,小家伙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撒谎了。
跟我单独相处时,他还诉说自己的委屈:“其实我是做了家庭作业的,我真的是忘记带了。老师和家长都不相信我。”
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时间久了,他自己都信了这个谎话。
-2-
人呀,不怕笨,不怕蠢,就怕自己明明懒,还要装成一副很努力的样子。你到底是在骗自己,还是在骗别人呢?
落落被喜欢的男生以“不合适”的理由拒绝之后,第二天就看到了他跟一个长发飘飘、气质优雅的女生牵手了。
伤心欲绝的落落,恶狠狠地发誓:“我一定要瘦下来让他后悔。”看着落落一百五十多斤的体重,以及餐盘里还没吃完的半只鸡腿,我把想说的话咽进去了。
有一句话叫:“人要是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强大。”
落落真的开始实施她的减肥计划了。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跑步半小时,中午只吃素菜,晚饭吃了水果之后又去健身房。她每天把运动步数截屏发到朋友圈,接受大家的监督与鼓励。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落落要一雪前耻了。
然而,不到半个月,落落就坚持不下去了。早上起不来,就不去跑步。上班得空就拿手机甩来甩去,增加运动步数。还非得让出去散步的同事带上她的手机,美其名曰:“大家都知道我在健身,不能让大家失望。”
过了两个月,她一脸忧伤地问我们:“我明明那么努力锻炼,为什么就是瘦不下来呢?”
你一再欺骗自己,营造一种我明明很努力的假象,还问别人为什么没有成果。我无言以对。
欺骗自己,让自己沉溺在假象中,耽误的可是你的人生啊!
-3-
上大一的时候,我经常跟一位同学一起上自习。他进了图书馆,就打开高数习题册,一副要努力的样子。
然后,他就开始坐在那里刷手机,跟别人聊天,偶尔出去打个电话。回来之后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他坐下来开始看书,一边看书一边继续刷手机,直到午饭时间。
他假装努力学习的样子感动了自己,他坚信自己是个刻苦用功的人。期末成绩暴露了他的自欺欺人,他却安慰自己已经尽力了。
-4-
我是最近才开始写作的,本来就底子差、起步迟,所以得花费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
然而,每天写一篇文章,我很快就把大脑里储存的知识掏空了。白天上班,晚上写作,我也很累。
这个时候,就有朋友安慰我:“别那么累,你已经很努力了,歇一歇,放松放松。”
处于倦怠期的我,也安慰自己:“我做得已经足够好了,休息一下吧。”
但是,没写作的我在做什么呢?睡觉,看电视剧,看电影。说好的看书充电我根本就没有按计划执行。
写作界的大咖们,哪一个不比我厉害,但是,哪一个不比我勤奋?他们拥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粉丝,依然每天读书充电,跟人交流,晚上熬夜写文章,更新微信公众号。
还没什么成就的我,却只会欺骗自己:我很努力了。
笨,没关系,可以用后天的勤奋补。懒,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改。可是,懒还撒谎,自欺欺人,这种人就真的没救了。
-5-
我们都是肉体凡胎,懒惰是每个人都有的。每天上班、上学真的很辛苦,谁都想好好休息,吃着零食玩手机。
辛苦之余的休息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要自我暗示:我已经足够努力,有理由歇息。时间久了,你就会开始相信:我真的很努力了,我尽力了。然后再告诉自己:尽人事,听天命。
这样的借口可以骗得了你一时,可是,在日后的考试面前,你会彻彻底底地暴露。
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仅懒,还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就像毒药,靠麻痹自己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世界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你想在秋天收获,就请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的点滴努力,会慢慢累积,由量变到质变,获得成功。
我们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美丽谎言,我们需要对这个世界清醒的认识,认清自己,认清现实,懂得自己的位置与前途的未知,然后更加脚踏实地地去奋斗。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才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