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九百年前,诗人陆游用这一句诗形容人生应该有的状态。人生不易,所以要自寻其乐,除了朝云暮卷的欣赏自然景物,还需要游戏以自娱,为了自娱,我们伟大的祖先发明了围棋。
围棋到底是从何时出现?又是被何人发明?这些问题还都是谜,众研究者虽几经考证,但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围棋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隋唐以来,围棋与文人修养联系在了一起,便也彻底地融入到了我们这个以“儒学”为根的民族的骨髓。
在古代,读书人如果说自己不懂围棋,那就不配称为读书人;在现代,一个国学爱好者如果说自己不懂围棋,那就不配说自己热爱国学。不仅如此,围棋更走出了国门,成为东亚地区尤其是日韩等国备受推崇的游戏。
围棋是世界上最难的棋类游戏,没有之一。早在1997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深蓝便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宣告了国际象棋被人工智能征服。但直到2017年,谷歌阿法狗才真的敢于向人类最强围棋手发出挑战,这比国际象棋晚了整整20年,由此可见围棋的难度。
但与此同时,围棋又是最简单的棋类游戏,围棋只有黑白两色子,双方各执一色,交替行棋,规则简明。
至难又至易,围棋这一点像极了中华文化的至阴至阳,阴阳交替;也像极了中国人的至刚至柔,刚柔并济。因为围棋的这一特点,古往今来,无数智者都想要摸索出围棋的奥秘,因此留下了无数经典论著,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的作者不明确,有宋朝张拟、张立青,元朝晏天章等许多说法。本书根据元刻本《玄玄棋经》,明刊本《烂柯经》的说法,认为是张拟所撰。
张拟,北宋仁宗年间人,围棋国手。在历史上,张拟读书和为官都不是很出名,真正让他青史留名的,却是对围棋的研究。张拟酷爱弈棋,他在总结前人如班固、马融等围棋大家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出一套有关于围棋的理论体系,从围棋的棋局战法到内涵文化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张拟的研究成果,开启了围棋研究之先河。北宋以后,无数围棋理论研究都是以张拟的研究为基础的,此后的历代围棋爱好者无不将《棋经十三篇》奉为圭臬。
《棋经十三篇》,顾名思义,全书核心内容分为十三部分,第一篇是第一部分,名为论局,这一部分讲的是围棋的意义,是对围棋的入门了解。
第二部分是第二篇到第八篇,名字分别为:得算、权舆、合战、虚实、自知、审局、度情,这一部分从围棋的大局观开始讲起,主要围绕围棋在布局、行棋和攻杀当中的理论。
第三部分是第九篇和第十篇,分别是斜正和洞微,这一部分讲的是围棋与兵法的关系,对围棋理论与战争理论进行了比较。
此后的部分分别是第十一篇名数讲围棋的名词,第十篇品格讲棋品,第十三篇杂说讲具体的下法等等。
《棋经十三篇》历经近千年,依然广受围棋爱好者追捧,自然有其独到之处。笔者在编撰本书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和译文,目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部文化经典。
同时,本书另收录有班固的《弈旨》、马融的《围棋赋》、柳宗元的《序棋》等经典篇目,同时还收录有《围棋近谱》,为清康乾时期周东侯、徐星友、范西屏、施定庵等国手对局共计一百局,以供读者品鉴。
围棋,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渴望了解国学,渴望复兴中华传统雅文化,并以高雅的活动陶冶情操的读者来说,都是极有裨益的。
阅读本书,对于我们掌握围棋技艺,了解围棋历史和演化,研究围棋文化,乃至对了解中华文化演进,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