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主要官名注释

内阁大学士:明太祖废丞相后,仿宋朝,设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后增设谨身殿大学士,又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共四殿二阁。明成祖正式成立内阁。阁指文渊阁,为避宰相之名,故称内阁。内阁职责设定是“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

首辅:明中叶后,主持内阁的大学士称首辅,其余称次辅、群辅。严嵩势大,与六部争权,到张居正时,已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太师:明制无定员,无专授,或为加衔,或为赠官。

吏部尚书: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机构的主干,直属皇帝。吏部在六部中地位最高也最重要,掌官吏选授、封勋、考课。吏部尚书是吏部主官、正职。

左右都御史:都察院也是在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立,是最高监察机构,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以及十三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简称“御史”,按行省划分,浙江十人、江西十人、福建七人、四川七人、陕西八人、云南十一人、河南十人、广西七人、广东七人、山西八人、山东十人、湖广八人、贵州七人,共十三道一百一十人。

巡按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巡当差,按责任轻重、事务繁简、道里远近分为大、中、小三等。监察御史出大差时就是巡按御史,即作为中央特派员,代天巡狩,无所不察。

巡抚:意思是“巡行天下,抚治军民”,通常认为始自明成祖派朝臣出巡地方,后来各省常设巡抚逐渐成为定制,巡抚逐步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衙门成为省级权力机构。

司礼监掌印太监:明朝宦官机构称“二十四衙门”,由十二监四司八局组成。太监在明朝指最高一级宦官,现成为泛称。太监有不同的职务,掌印就是职务。二十四衙门后都设掌印太监。为制约内阁,司礼监的地位后被提高,成为二十四衙门之首。司礼监代替皇帝用红笔批示内阁的票拟,称“批红”,代传皇帝的命令,称“中旨”,还控制东厂和锦衣卫。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责就是掌理内外章奏。

祭酒:国子监是明朝最高学府,祭酒、司业是正、副主官,负责训导国学诸生。

庶吉士:名字取自《尚书》中的“庶常吉士”,是在翰林院进修的进士的称呼,是一种美称。翰林院是专司笔札文翰之事的机构,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因此,成为庶吉士,也就是在储相之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