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纳兰容若传记(6)

但纳兰容若,却对这样安排的命运,发出了他微弱的抗议。

他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怎会有那么大的胆量,竟然做出那样惊世骇俗的事情来,稍有差池,便是灭族之罪,以至于当事情过后,纳兰每每想起,都不禁汗流浃背。

但那时年少的纳兰容若,终究还是凭着自己的血气方刚,凭着自己的冲劲,做出了那件任性的事情来。

说是任性,也大有孤注一掷义无反顾的意味。

对纳兰容若,或许这便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初的,也是最后的一次任性吧?

自从小表妹入宫之后,纳兰容若心心念着,相思刻骨,却无计可施。

皇宫大内,哪是说进去就能进去得了?就算你是权臣之子,也没有例外。

看着巍峨的宫墙,纳兰容若什么法子都想过了,却还是想不出能潜进皇宫的法子来。

就在那一年,宫中有重要人物过世,既然是国丧,皇宫自然也不能免俗,大办法事道场,每日和尚喇嘛,出入宫廷,并无阻拦。

这时,纳兰容若看到每天那些僧人们能够自由进入宫廷,灵机一动,他竟然想出个十分冒险的办法来。

他悄悄地用重金买通一名僧人,换上僧袍,装成一名小僧人,混进了入宫操办法事的僧人队伍之中。

也许是怕被人认出来,他一直低着头,小心地注意着周围的一切。

如今披上了僧袍,纳兰容若一下子有些后怕起来。

私混入宫,一旦被发现,这就是死罪,而且全家人都会受到牵连。退一步说,就算当真混进了宫,那后宫如此庞大,妃嫔宫女那么多,真的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表妹吗?

再退一步说,就算上天眷顾,自己顺利地找到了表妹,见到之后呢?自己要怎么做?

带她逃出这铁打一般的皇宫?

纳兰容若静静地想着。

他知道自己在用最大的冒险,去追寻一个遥不可及的渺茫希望。

但是从他披上这件僧袍开始,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纳兰不糊涂。他并非不明白这么做的后果,也并非看不清现实。

可纳兰还是不想放弃。

所以,当僧人们的队伍开始缓缓往前行进的时候,纳兰容若没有片刻犹豫,就跟着队伍一路往前走。

因为这些僧人每天都会进出皇宫,守门的侍卫并未怎么留意,验过领头者的进出令牌,再草草扫视了几眼,就放他们进宫,丝毫没有发现,权相明珠之子纳兰容若混在这队僧人之中。

纳兰容若一直都低着头,偷偷地张望,见顺利进了宫门,不禁暗自松了口气。

身后,陈旧笨重的门轴发出“吱嘎”的声音,重重宫门就一层层地打开,然后关上。

那一声又一声的关门声音,让纳兰容若越来越紧张。

他已经步入了深宫——

这个外臣、男人们的禁地!

他猛地睁大了双眼,连忙低下头去。

因为他看见迎面过来了一队巡逻的侍卫。

那些侍卫里面,有不少人,都曾经和纳兰容若一起,在旗营里操练过,彼此都是认识的,如今稍有不慎,纳兰就很有可能被对方认出来!

这令纳兰容若不禁紧张起来,绷紧了浑身的弦,低下头,把自己的面容隐藏在合十的手后。

暗自祈祷着。

上苍如果真的开眼,就请保佑我能够见到她一面!

一面就好!上苍,我的要求并不多,仅仅是一面就好!

见到她如今怎样,见到她如今可否安好……

纳兰在心中暗自向上苍乞求着。

纳兰容若就这样满怀心事混在僧人的队伍之中,一起往前走着。

宫殿深邃,长廊迂回曲折,就像是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纳兰容若并不在乎这队僧人到底会走去哪里,他在乎的,是自己究竟能不能见到表妹一面。

偶尔有宫女从队伍旁边经过,多是踏着小碎步,迅速地离开,根本不敢和外面来的人有任何接触,甚至连看都不敢看向这群僧人。

这时候,纳兰容若发现,这些年轻的宫女,无论环肥燕瘦,都是穿着同样颜色的衣裙,绣着同样的花纹,梳着同样的发髻,甚至连鞋子、手绢都一模一样,青春的面孔上,也同样都带着一种熟练的、经过刻意训练的、弧度恰到好处的微笑,漂亮,优雅,却毫无生气。

纳兰容若不禁担忧起来。

小表妹喜怒哀乐都流于面上,她那样活泼的个性,在这皇宫之中,当真应付得来?

可再是担忧又怎么样呢?走到现在,他依旧不曾发现表妹,甚至连相似的身影都不曾见过。

正当他以为这一次冒险会是徒劳一场的时候,前方的长廊拐弯处,出现了几位宫女的身影,远远地,朝着僧人的方向走了过来。

纳兰容若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因为他看到其中一位宫女的身影,与自己的表妹是那么的相似,却又有些不敢确定。

只是觉得,那婀娜的身影,与记忆中小表妹的身影十分相似。

那究竟是不是小表妹呢?

纳兰容若不禁朝那方张望着。

双方走得越来越近了,纳兰也不由得期待起来,期待着擦肩而过的刹那,可天不遂人愿,那几位宫女在长廊的拐弯处,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纳兰见状顿时有些着急起来。

也许是冥冥之中真有天意,仿佛心有灵犀一般,那女子中突然回头看向僧队的方向。

四目相对。

纳兰的一颗心顿时激烈地跳动起来。

即使相隔如此之远,纳兰容若还是认了出来,对方正是自己的小表妹,虽然穿着和其他宫女一般无二的衣裳服色,梳着一模一样的发髻,但那是自己的小表妹!

心心念着的小表妹!

对方似乎也认了出来这位僧人是谁,却不敢有丝毫异样的举动。

她只是迅速把脸转了回去,身子却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就像是脚下的花盆底没有踩稳一样,微微有些踉跄,步子也拖拉起来,像是很不想离去,却被前后不明所以的同伴挟着,不由自主地继续往前走。

她的背影看起来是那么的凄凉,带着无力抗拒的无可奈何,只是在快要走远的时候,突地抬起手,像是要去扶一扶自己发髻上的玉簪,纤细的手指却轻轻扣了扣,仿佛在告诉纳兰容若,她已经见到了他。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纳兰容若不是不想开口唤她,是理智及时地阻止了他,告诉他,若是出声,便是灭族之祸!

身为明珠之子的纳兰知道,今日的胆大包天,已经是极限。

而小表妹也知道,一旦自己情绪失控,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他们都很清楚他们没有任性的条件!

最大的限度,只能是四目相对,然后,纳兰容若便目送着对方远去,远远地走进深不见底的后宫深处。

这一场预料之外的见面,只是发生在一瞬间,对这对年轻人来说,代表的却是前半生的告别,与后半生的永诀。

他们已经不可能再有见面的机会。

曾经萌动的美好感情,被现实残酷的狂风暴雨给摧残得一丝儿不留。

当后来,过了很多年之后,纳兰容若有时候会想起这一次年少轻狂的重逢。

大概是因为过去太久了,纳兰容若竟会觉得,那次惊心动魄的重逢,当真发生过吗?或许只是梦幻一场吧?

但不管是梦幻也好,现实也好,纳兰容若都深深地记得,当时表妹离去的身影,是那么的无可奈何,那么的恋恋不舍。

“欲诉幽怀。”

他们都有满腔的话想要倾述给对方,但却只能把那些话深深地藏在心里,藏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最终,化成纳兰容若笔下这首《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年少时候的轻狂与任性,年少时候美好的纯洁的感情,还有那无奈的遗憾,随着岁月的流逝,最后,只在字里行间余下淡淡的、浅浅的哀伤,纪念着当时的错身而过。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从皇宫中平安回来的纳兰容若,回想起自己的这次冲动冒险,也不禁后背上满是冷汗。

他当时只凭着一腔热血就什么也不顾地伪装成僧人混进宫中,只为着追寻那一丝最最渺茫的希望!

好在上天终究还是眷顾他的,在他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表妹的时候,朝思暮想的恋人便和自己错身而过。

终是见到了一面。

最后一面。

但也是错身而过,他往东,她往西,就像两条交叉线,一次交集之后,便是越行越远,最终相隔天涯。

对于儿子的这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很难说明珠究竟知道不知道。

如果明珠知道儿子竟然做出这么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来,他们全家人的脑袋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去鬼门关滚了一回的话,只怕就算父母再淡定,儿子再优秀,一顿暴打都是免不了的!

纳兰容若简直就是在拿全家人的性命赌博!

好在上苍向来是站在他这边的,所以,他赌赢了,安然无恙。

但是一颗心还是紧紧系在深宫之内,系在小表妹的身上。

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可能说放就放?说遗忘就遗忘?

所以在宫中的喜讯传来之后,全家人都为之欢呼雀跃,只有年少的纳兰容若,皱紧了双眉,闷闷不乐。

那喜讯是什么呢?

是才貌双全的惠儿顺利得到了康熙的青睐,成功地从宫女变成了嫔妃。

对明珠来说,这个消息意味着他在朝廷中的权势变得更加稳固,在宫中也有了靠山,这个消息是真真切切的喜讯,所以,全家上上下下,都欢天喜地、张灯结彩的,准备着庆祝。

就在这一片喜庆的气氛中,纳兰容若却颇有些“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感觉。

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的,是自己与表妹之间最纯真的感情,自己却无法抗拒,无能为力。

这是纳兰容若第一次感觉到来自现实的、不可抵抗的巨大压力,让一直生活在最优裕的环境中、向来一帆风顺的纳兰容若也开始清楚地了解到一件事,那就是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胜利的,从来都是现实!

后来,纳兰容若把自己对表妹的这番遗憾之情写进了词中,便是这首《减字木兰花》: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哪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开篇四字,便是化自唐代元稹的《离思》诗:“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接下来的“自惜寻春来较晚”,则是借唐代杜牧的一段情事,来写明自己的后悔之情,如果当初自己能更多一点勇气,能早一点向父母提出想要娶表妹为妻的想法,说不定,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又哪里有现在的“惆怅怨芳时”?哪来现在的悔之晚矣?

自己的一片相思之情,现在也只能深深埋在心里,无人能解。

词中弥漫着一股悔恨之意,但是纳兰容若知道,此恨绵绵无绝期,过去了的,已经不能再重来,他从此只能在词里行间表达着自己的后悔、不舍,还有怀念。

用张爱玲的一段话来做最后的总结,却是正好: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依依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清的苍凉的故事。”

第三节 知己 知君何事泪纵横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康熙十五年丙辰。

这一年,纳兰容若认识了他一生之中的知己至交——顾贞观。

一首《金缕曲》,“德也狂生耳”,纳兰容若词名从此流传天下。

纳兰容若在十九岁那年因为急病而错失殿试机会,在外人看来,究竟是惋惜还是惆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事实上,纳兰容若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失利而一蹶不振,相反,这几年的空闲,他反倒是能够将自己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了所喜爱的诗词上,从而认识了自己一生之中视为至交的好友们。

第一小节 秋水轩唱和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在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釭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剪。(《金缕曲》)

就在纳兰容若十七岁这一年,在京师孙承泽的别墅秋水轩,发生了一件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文坛盛事——

秋水轩唱和。

秋水轩唱和不光是当时的一大话题事件,也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件盛事。

起因,则是周在浚来到京城拜访世交好友孙承泽,住在孙承泽的秋水轩别墅里面。周在浚也颇擅长填词,有不小的名气,因而周围的一些名流闻听消息,都纷纷前去拜访,“一时名公贤士无日不来,相与饮酒啸咏为乐”,颇为热闹。

这天,一名访客曹尔堪见墙壁上写着不少酬唱的诗词,一时心血来潮,便在旁边写了一首《金缕曲》。

哪知他一写,其他来访的文人名士们纷纷响应,用《金缕曲》这个词牌,写出不少词来。

要注意的是,这些唱和的词,每处韵脚都和最初填词的曹尔堪一样,这叫做“步韵”,难度十分大,但正因为难度大,所以这些文人名士们纷纷技痒,彼此间也隐隐有了较量的意思。

周在浚、纪映钟、徐倬等词人也都加入了唱和的队伍,接连举行了多次唱和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年末。

这场热闹的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乃至于天南地北的文人骚客们得知消息之后,也纷纷表示要参加,秋水轩唱和波及全国,一时间投书如云。

当时一时兴起写了《金缕曲》的曹尔堪,也完全没有料到,他写这首词,竟然会成为改变整个康熙初年文坛风气的导火索!

在秋水轩唱和之后,“稼轩风”便从京师推往了南北词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