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恐惧症

声音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会对某种特定声音产生心理恐惧,每当听到这种特定的声音,就会产生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因此产生极端的行为。对于这些声音,并没有明确的唯一性。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恐怕就是人们听到雷声感到恐惧,甚至有人会为此吓破了胆,有的人会对金属刮擦玻璃的声音产生反应,有些人则会对鞋子踩雪地的声音非常反感。总之当有这样的声音传入到自己耳朵中的时候,就会有不安的情绪笼罩在他们的心头。

关于声音恐惧症产生的缘由,有些人分析是因为自己听觉太过敏锐,每当听到细微的声音的时候都会引起自己强烈的变化,当突然听到一个很大的声音的时候,就会超过自己的情绪承受,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也有人认为一种特定的声音是和一个人特殊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声音伴随他一段特殊的经历,每当听到这种声音,就会在潜意识中唤起当初的记忆,最终让曾经的恐惧情绪完全笼罩住今天的自己。对于前一种情形,解决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更多经历这些声音,让自己对声音变得不再敏锐;对于第二种情形,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当事人认识两种声音的差别,认识到这种声音的产生并不与曾经的遭遇一致,当他越来越熟悉这种声音的时候,也就渐渐能摆脱这种对声音的恐惧。对于这种情况的经历和处理,则有很多相关文字的记载。

一对夫妇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一个闹洞房的恶作剧使新娘从此落下惊恐的病根。“无论哪里,只要一响,就见她,扑通一下就躺那儿,完全人事不知了。”

从医学的角度看,新娘对这种大一点的响声感到异常恐惧,并伴有昏倒症状,可以诊断为“声音恐惧症”,简称为“恐音症”。相似的情形在古代的文献中早有记载,并且清晰地记载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在古籍《儒门事亲》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个病案:“卫德新妻,旅中宿于楼下,夜遇盗劫人烧舍,惊堕于床下。自此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事。家人皆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经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而断之曰:‘惊为阳,从外入;恐为阴,从内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胆伤矣’。乃命二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上,面前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物。’一木猛击之,妇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则缓。又斯须,连击三、五。又换以杖击门,遣人划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夫惊者,神上越也。从下击几,使之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闻雷亦不惊也。’”

故事中所描述的内容与刚开始的那位新婚妻子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同样是故事的女主人公,同样是因为一段经历,同样是最终不能摆脱的恐惧情绪。看来,这些女人最害怕的不是听到这些声音,而是害怕这些声音所唤起的曾经经历。这种“习以平之”的治疗方法其实与西方心理学中“系统脱敏疗法”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系统脱敏法利用的是交互抑制原理和消退原理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引出机体的一种反应而抑制另一种反应的出现,例如通过肌肉放松状态去抵抗由恐惧引起的心率和呼吸增加。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该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前面的故事中,医生让两个人拉着患者的手,又让当事人“下视收神,以安神志”,然后用木棒敲击面前的小木凳,当患者惊恐不安时,医生就告诉她:“我是用木棒敲小木凳,你怕什么呢?”当事人的情绪慢慢地安静下来后,又再敲木凳,这样让声音的刺激与继后的放松状态多次结合。

治疗时一般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恐惧的刺激物开始,一旦某一刺激不会再引起患者恐惧的反应时,治疗者便可向患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连续呈现,患者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恐惧了。在本病案中首先从木棒轻微地敲击小木凳开始,连续敲打了三五次,患者可以接受了,接着让人用木棒击门,最后叫人在夜里不断地敲打门窗,直到患者对此不再产生反应,可以安然入睡。明白这种道理之后,对于刚开始那位新婚妻子,我们也可以采取相似的方法去治疗她对声音的恐惧。让她更多去经历这种声音,并让她明白这种声音和当初的经历无关,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后,这样才能渐渐从这种声音的恐惧中逃脱出来。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在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对打雷产生害怕,但是当我们长大后对这种声音渐渐就会不再具有这种恐惧的感觉。对待声音恐惧症的治疗遵循的也是同样的原理,让自己更多去经历这种声音,并认知到声音产生的原理与差异,这样才能消除对它的恐惧,直到最终自己完全能够对它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