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据说它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羊高为解释《春秋》一书所作的,旨在阐发《春秋》中所包含的政治观点。它最初在师徒间口耳相传,并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直到汉景帝初年才由公羊寿和胡毋生写定成书。《公羊传》的体例一般是先引《春秋》经文,然后自问自答,为研究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春王正月

【原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1]?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2]?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3]。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4]。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5],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注释】

[1]曷:通“何”。[2]公:指鲁隐公。[3]反:归还。桓:鲁桓公,鲁惠公嫡子。惠公死时桓公尚年幼,由隐公摄政。后来桓公杀死隐公,自立为国君。[4]扳:通“攀”,拥戴。[5]適:通“嫡”,正妻。

【译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是君主即位的头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四季中的头一季。“王”指的是哪一位?指的是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然后说“正月”?因为正月是周文王所确定的正月。为什么要说“王正月”?因为四方都奉行周历,表明天下统一。

记载隐公为什么不说是即位?这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因为隐公打算治理好国家,然后把国家交还给桓公。为什么要还给桓公?因为桓公虽然年幼但地位尊贵,隐公虽然年长却地位略低,但他们这种尊卑的区别很小,国人是不知道的。隐公年长而又贤能,所以大臣们拥立隐公为君。隐公如果在这个时候辞让,那么他也不知道桓公日后是否一定立为国君。况且如果立桓公为国君,恐怕各位大夫们也不能尽力辅佐这位幼君。因此凡是隐公对自己摄位为君的考虑,实际上都是为了日后桓公能立为国君。隐公年长而又贤能,为什么不应该立为国君呢?这是因为立国君有立国君的制度,立嫡子为国君,只根据年龄大小而不根据是否贤良;立其庶子为国君,只根据地位尊卑而不根据年龄大小。那么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为什么就一定尊贵?是因为儿子由于母亲尊贵而尊贵,母亲又由于儿子尊贵而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