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瞑目
目不识丁
丁一卯二
二姓之好
好高骛远
远近闻名
名不副实
实获我心
心腹之患
患得患失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里应外合
合理合法
法其遗志
志大才疏
疏忽职守
成语释义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情。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没有文化。
丁一卯二: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二姓之好:指两家因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远近闻名:在远处和近处都有名。比喻名字被大家所熟知。
名不副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实获我心:表示别人的说法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心腹之患:心腹:这里指内部;患:祸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稍有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里应外合: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合理合法:既合乎道理,又符合法律规定。
法其遗志:指效法死者生前没有实现的一些志愿。
志大才疏:志:抱负;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远大而才能不够。
疏忽职守:忽略了工作岗位。比喻一个人不尽职守责。
故事链接
目不识丁
唐宪宗年间,张弘靖在朝廷中做官。他为人圆滑无比,吹牛拍马是他的长项,深得上司器重。没过多久,他竟被朝廷任命为幽州节度使,代替了前任节度使刘总。
幽州的百姓以为来了一个好官,急着要一睹张弘靖的尊容。
但是张弘靖不了解幽州,根本不懂这里的风俗民情,再加上他出身富贵之家,来到幽州时,他的车驾在三军之中十分显眼,使百姓吏卒们看了十分惊骇。刚一上任,张弘靖便想有所作为,但从哪里着手呢?
他想到,幽州地处边远,要想开化这里的百姓,首先要改革民俗,但这谈何容易。
张弘靖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首先就是在幽州造反叛乱的,他以为只要能将安禄山的问题解决,民风就能好起来。于是,张弘靖派人掘开安禄山的坟墓,毁掉安禄山的棺柩,当地百姓看到张弘靖的所作所为大为失望,人们都说:“我们都以为来了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不想却来了一个掘墓开棺的官呀!”
不仅张弘靖让人失望,他手下还有两个十分可恶的官吏,他们一个叫韦雍,另一个叫张宗厚。这两个人整天无所事事,经常聚合一伙人到酒店去喝酒,而且每次都要喝到大半夜,直喝得酩酊大醉方才罢休。
有一天,韦雍又喝醉了酒,便对军吏们大发狂言:“现在天下太平,国家无战事,你们这些军吏虽能拉开两石重的强弓,但那有什么用处呢?还不如认识一个‘丁’字呢?”这对士兵们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因为当时士兵的衣服上都有一个“丁”字,表明韦雍极度骄纵,非常蔑视士兵。士兵们义愤填膺,对韦雍恨得咬牙切齿。这些事还不算,前任幽州节度使刘总离任回到朝廷不久,便派人为幽州的士兵们送来一百万贯钱,以犒赏跟随他多年的士兵。但是张弘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从中扣下二十万贯充作军府杂用开销,只将八十万贯钱分给了那些士兵。
这件事不久就被全幽州人知道了,士兵们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再也不愿受韦雍、张宗厚的欺压,更不愿听从张弘靖的指挥,借机反叛。
幽州的士兵愤怒地把韦雍、张宗厚杀了,又把张弘靖拘禁了起来。后来,朝廷派重兵平息了这场叛乱,张弘靖被贬下放。
心腹之患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监利(今属湖北)人。伍子胥父伍奢为楚国太子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
吴王夫差准备出兵讨伐齐国,大臣伍子胥认为这个时候出兵攻打齐国,不仅耗费兵力粮草,而且作用也不大。而当前越国日渐强大,又离吴国很近,它才是将来吴国最大的隐患(心腹之患)。
然而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正好带着臣子以及厚礼来朝见吴王,夫差收了越王送来的丰厚礼物,心里非常高兴,哪里听得进伍子胥的劝说,一心想要和越国搞好关系,便立刻出兵攻打齐国。
没过几年,越国更加强大了,越王勾践趁着吴国北上攻打晋国的机会,率领大军一路攻城略地,将吴国彻底打败了。
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使得吴国终于葬送在了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