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神仙题材更是被普遍运用到绘画当中。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八十七神仙卷》就属于这一类题材。

这幅图卷是我国唐代一件最为珍贵的白描画卷,图卷曾流落海外,1937年5月,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从许地山口中得知一位德国夫人想出手一些收藏的中国字画,当徐悲鸿看到此卷后立即用重金再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才得以赎回,并亲自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图卷》,还亲手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画面上。从此,这被徐悲鸿视为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日夜不离地跟随着他。而徐悲鸿也将自己能为这件流失海外的国宝赎身使其回归祖国,视为平生最快意之事。

绘画知识

牛毛皴

牛毛皴,为元代著名画家王蒙从“披麻皴”与“解锁皴”中演化出来的一种皴法,绘画时以中锋运笔,渴笔淡墨,层层皴擦,形成细若盘丝、厚若牛毛的效果,多用于表现江南山川的苍润茂密。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全幅作品没有着加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的效果,深褐色的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笔法,明快而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朝拜元始天尊的内容。画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唐宋时期流行的“富贵相”,其所塑造的诸位神仙,个个面庞丰腴典雅、雍容华贵,既有等级身份的差异,又有性格年龄的不同,男神儒雅端庄,力士威武雄壮,帝君旒冕堂皇,还有穿插其间的众多仙女,在浓墨秀发下,她们或秀润可人、或纤柔婀娜、或富态丰满,顾盼生姿的脸庞颇具人间气,有的像天真无邪的少女,有的像庄重沉思的少妇,真是姿态万千,形象不一。所有的仙人神情都统一在一种宗教气氛之中,然而神仙们又是那样独具个性。众位神仙安详自在,其实是现实世界里各种英勇、强健、崇高、安详、美丽、怡静等人物外形美和性格美的体现。画中人物各尽其职,或奏乐,或击鼓,或撑幢,或举幡,前后顾盼,相互照应,十分泰然。构图整齐而不呆板,人物的安排也参差有致,繁复而不显杂乱,八十七个人物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宫女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入木三分,酣畅淋漓。在众神仙的着装上,皆佩以华丽的缨珞等装饰物,珠光宝气,绚烂夺目,武士们戎装佩剑,气宇轩昂。放眼望去,整列队伍幡幢飘举,仙乐悠扬,鲜花供品琳琅满目,火焰升腾,云气流动……

画外音

张大千看过此图后认为“北宋武宗元之作,实滥觞于此”,谢稚柳也认为“晚唐之鸿裁,实宋人之宗师”,并喻之为稀世之宝。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

画家善于运用纤长而流利的线条,描绘稠密重叠的衣饰纹路,造成临风飞扬的动态感。画中群仙,无论是花样头饰,还是手中所持千姿百态的仪仗,以及仪态身姿都有所不同,给人以丰富、华丽的效果,画面里那冉冉欲升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得整幅作品具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

figure_0101_0066
八十七神仙卷 唐 吴道子

十八描

明代邹德中在其《绘事指蒙》中总结性地记载了十八描,分别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混描、镢头钉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等。部分列举如下:

figure_0102_0067
figure_0102_0068
figure_0102_0069
figure_0102_0070
figure_0103_0071
figure_0103_0072
figure_0103_0073
figure_0103_0074
figure_0104_0075
figure_0104_0076
figure_0104_0077
figure_0104_0078
figure_0105_0079
figure_0105_0080
figure_0105_0081

一般人们最常用的为粗细均匀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类和用笔起伏的兰叶描类及减笔描类四种,这些线描方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越来越多的线描方法。

同样一种线描方法,不同时代、不同作者都会有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所见到的人物画线描远不止是十八种。

实际上中国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画的线描也越来越丰富,我们要多学习古人积累的经验和技艺,也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线描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