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死后灵魂升天或下地狱的说法,当时的人们对天国充满了理想化的幻想。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了一件“非衣”帛画。画面完整,形象清晰,呈T字形,画面内容也依T字形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国、人间、地府3个部分。

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人首蛇尾、披发不冠、蓝身红尾的女娲(一说为张目能耀天下的大神烛龙)盘绕着居于中间,两侧各有5只神鸟。右上角有一轮红日,里面画着太阳神金乌,红日下绘扶桑树及树间的8个小太阳,左下角绘有一弯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弯月为一女子乘龙仰身擎托,有人认为是嫦娥奔月的情景。人首蛇身的女娲之下绘有两条巨龙、两骑神怪,再向下是天门“阊阖”、豹及门神“帝阍”。

绘画知识

彩陶纹饰

绘制在彩陶器皿上的图纹,是我国现存的数量最多的原始绘画。其绘饰大致可分为像生性花纹和图案性花纹两类。彩陶上的像生性纹饰虽然还不是独立的绘画作品,但其创作手法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最能代表我国史前绘画的艺术水平。彩陶在我国的北方等省市均有出土,以黄河中上游最为繁盛。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各有特色,而其中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绘画最为卓越。

帛画中段画人间世界。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年老贵夫人的侧面像,老妇人身着锦衣,在小吏侍女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行。据考证,这位老妇人就是墓主人利仓的妻子。在老妇人前面,有两个戴鹊尾冠的男仆跪地奉迎。其下画一厅,设有壶、鼎、钫及重叠的耳杯之类的酒食具,其中又有一个大食案,上面铺着锦袱,左右侧各有三人拱手而坐,另有一人站在一侧。从这段图来看,似乎没有主人,意思可能是主人将离开家园,家人设宴送别,或表示主人离世后家人设案祈祷,总之,都是祝福墓主人早日升天的意思。

figure_0019_0005
旌幡帛画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中国人是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且不论这句话是贬斥或是褒扬,但他说的确是事实。中国人一直关心死者在阴间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空间。这件升天帛画绘出了地府、人间、天上三个空间,即是为了给墓主提供了一个理想、安逸的生活空间;大量的随葬品也会使墓主吃喝不愁、安逸富足。
figure_0020_0006
这幅帛画所用的技法以单线勾勒为主,也有多种色彩平涂和浓淡渲染。线条圆活、精细、准确;颜色有朱砂、石青、石绿和白粉等矿物颜料,出土时色彩依旧绚丽夺目。这幅升天帛画的发掘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汉初这一段空白,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另外,画中所描绘的神话内容同历史文献记载基本一致,所以,它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
figure_0021_0007
朱地彩绘棺 西汉
这是马王堆一号墓四层棺中的第三层棺,鲜艳的朱漆底上用青、绿、褐、黄、白等颜色彩绘出各种祥瑞图案,此外是头档画,绘双鹿、仙山,可见这类“洞朱”“云气画”的漆棺是当时高级贵族的习用葬具。

最下段是地下部分。一个裸体的力士,作马步下蹲,双手向上托着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站在两条交缠着的水族动物身上。水族动物旁边,有神怪、大龟、鸱鸮等。

这幅帛画,天上、人间、地府相互贯通;神、人、兽互为关联,奇谲瑰丽,蔚为壮观,透出浪漫奔放的气势和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执着追求。从这幅画中,我们能看出西汉初期由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转化为对神的无限崇拜。

强烈的对比是这幅帛画的一大特色,不单单是从上述的三个层次上的对比来看,从颜色上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品用淡墨线和朱砂线先起画稿,再用朱砂、藤黄、石绿、石青、白垩等矿、植物颜料平涂和渲染。此外,这幅画中的人所居住和活动地方的狭小与神怪充斥的世界的无边无垠形成鲜明的对照。在神怪的空间里,各色各样的奇幻的形象、飞动交叉的线条加深了这个空间的神秘感和不安定感,而在人间,所画的是生活中的情景,显得平稳、真实,既生动又得体。

在线条的应用上,墓主自额上至下颚以一笔勾勒,挺劲流畅,人物的面部和衣冠,画得精细、准确,龙、帷帐等,则画得粗犷、豪放。

这件“非衣”帛画的想象力丰富,几乎采用了所有有关天上地下的著名神话传说故事来丰富画面,描绘的技巧高明,造型生动准确,用色考究,在古代绘画中是非常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