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文苑图》是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周文矩的代表作品,所谓“文苑”,即是文人雅客荟萃的地方,相传图中所画是盛唐诗人王昌龄与“诗仙”李白、高适等人在江宁琉璃堂宴集的境况,画家作此图意在表现四位文人在构思创作诗文时的情景。

此画中间精心描绘一株古松,松树以几乎两个90度的直角曲盘向上而生,不见其顶端,一些枝丫旁逸斜出,分向两边,松针劲秀如发。松下画五人,四文人与一侍童,最右边一人倚在像是页岩的石台上,他头戴幞头,身着白袍,以右手掌托腮,手指夹笔,左手轻捧半展纸绢,仰头上视,像是正在专心觅句构想,展现出冥想之中偶有所悟的神情。对面有一披发童子在石台边,弯身细致地研墨。

figure_0123_0094
文苑图 五代 周文矩

画外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琉璃堂人物图》与此《文苑图》相比,人物神采欠佳,衣纹用线略显柔弱,据学者考证,《琉璃堂人物图》中,宋徽宗题写的“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神品上妙也”以及下钤的“内府图书之印”均是假的,应是北宋之后的摹本。而《文苑图》中,宋徽宗的题书和南唐墨钤的“集贤院御画印”都是真的,应为周文矩之真迹。

画面中部另一构思者(有说是大诗人李白),伏在中间老松树上,看他双手插入宽大袖管,亦是头戴展翅幞头,身穿圆领白袍,面目清秀,黑须飘然,作苦苦冥思、双目凝视之状,那神情完全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好像彻底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眼珠也不转动了似的。

松树左边较矮的石台上支起一块大磐石,石上并坐两文士,共展一卷文章在阅读,其中居右边、书卷放其腿上者,不知画外有什么东西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忽然侧首,回顾仰视,好像望见了什么。与他并坐的另一位文士,也戴圆翅幞头,着灰色长袍,系朱红围带,双手执书卷一端,似乎在谈论着手卷内容。在他二人身后石面上搁置一笼屉,应是装文房四宝用具。

figure_0124_0095

此画中人物衣冠楚楚,情态传神,面部秀润而有生气,笔法简细流利,以铁线曲蚓法勾衣着,右面两人衣饰仅勾线而无染,另两人则略加烘染、敷彩,幞头用线流畅,略作颤笔,如流水行云,功力深厚。须髯鬓发勾画细微,而用淡墨渲染,表现得潇洒,而松树与石桌凳等则勾、皴精细,墨色渲染,略施淡彩。这种格调显得精致而雅秀,用以表现当时文人的生活情景非常适合。

另外,作者在背景的安排方面也恰到好处,如松树、石座、石案等,皆穿插巧妙。松树曲折下垂,苍茂挂蔓,婀娜多姿;造型各异的石案、石座显得玲珑剔透,都成为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幽静典雅,适合文人创作诗文的优美环境。

此图是一幅人物图,是对文人相聚时的生动写照,画中五个人无论是从形象举止,还是面态神情上都描绘的生动、贴切,神采奕奕,而又各如其分。这件作品以前多被认为是唐代韩滉作,那是因为画中左上角有宋徽宗赵佶题“韩滉文苑图”及“天下一人”押字等。但据徐邦达等人的考证,此图乃残存的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的后半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现藏一卷《琉璃堂人物图》,后半段与此《文苑图》完全一致,所以在欣赏此画时,可与《琉璃堂人物图》共同鉴赏。

据有关史料,《琉璃堂人物图》乃写唐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在江宁县丞任所琉璃堂厅前聚会吟唱的故事。共画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与僧人对坐穿黑衣者为王昌龄,僧为法慎,后段倚松者为诗人李白。

figure_0125_0096
《琉璃堂人物图》为宋摹本,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126.2厘米,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