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西晋惠帝无能,皇后贾南风操纵朝政,且荒淫放荡。张华以此为题材作《女史箴》,以韵文形式,拟女史口气,既讽刺放荡暴戾的贾后,也规劝教育宫廷妇女应遵循的封建道德,顾恺之依据《女史箴》画成一分段长卷。
张华所作《女史箴》原文共12节,所以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也分为12段,前3段已遗失,尚存9段。这9段内容根据各段《女史箴》文,依次为:冯媛挡熊、班姬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女史司箴。这9幅画面中,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第二幅是班姬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第三幅画的是山水鸟兽;第四幅描绘的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一节宫廷妇女化妆的修容情形;第五幅表达的是夫妻之间也要“出其擅言,千里应之”,否则“同衾以疑”;第六幅表达的是一夫多妻制;第七幅表达了“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专”的内容;第八幅描绘的是妇女必须服从丈夫的支配;第九幅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卷后另绢有宋徽宗瘦金书《女史箴》词句十一行,另纸项子京题“宋秘府所藏晋顾恺之小楷女史箴图神品真迹明墨林人项元汴家藏珍秘”。卷末款署“顾恺之画”,当为人后添。
画外音
顾恺之画之“骨法”
顾恺之画之“骨法”即所谓线条勾勒成体态的比例。如《冯媛挡熊》中汉元帝隆准宽额,冯媛俊眼修眉、衣袂飘举,均是用以突出主人公身份的尊贵。相比较之下两个武士却被画成朝天鼻,斜三角眼,反映的是下层人士的相貌,即顾氏所云:“尊卑贵贱之形使能觉然易了。”
《女史箴图》以连环形式,宣扬了古代妇女应遵守的清规戒律,是儒家传统思想的反映。画中人物面目衣纹无纤媚之态,笔迹周密,气味古朴。对人物面部的勾画,则细处求工。个人均以细线勾勒,只在头发、裙边或飘带等处敷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整个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其绘画语言充分体现了顾恺之所提倡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法则。中国绘画特色之一是以线造型,传统的线描都是粗细一律的“铁线”或“高古游丝”描,而顾恺之的线描是细线描,显得别有韵味。有人把他的线描比作“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而朴素流畅,也有人称他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圆润、细劲、连绵,如一气连成,顾恺之用笔作画是“意在笔先”,画意在执笔之先已胸有成竹了。
虽然《女史箴图》是依照张华的《女史箴》文所画,但并不是只限于抽象的描绘,而是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刻画出了典型的人物。拿第一幅“冯媛挡熊”作例,据史书记载,汉元帝携众妃眷去看斗兽,忽然有只黑熊逃出朝元帝跑来,众妃眷惊惶逃避,连皇帝都不顾了,唯独后妃冯媛为了皇帝的安危,挺身去挡熊,黑熊受阻,武士们得以将熊刺死,元帝才免受其害。顾恺之根据张华《女史箴》文“冯媛趋进”来加以描绘,画面上的黑熊张牙舞爪,异常凶猛,而身体瘦弱的冯媛却神态自若,以飘动的衣带将“趋进”两字体现得非常贴切。冯媛昂首挺胸,目光坚定,毫无畏惧,视死如归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舍身挡熊的冯媛,充分显示了封建殉道者的情状。又如“修容饰性”一节,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妇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长、圆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妇,正左手持镜,用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绘画知识
春秋战国的漆画
我国漆工艺历史久远,新石器时代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便出现漆器。战国的漆器,多出土于湖南长沙,湖北随州、江陵,河南信阳等地,纹饰已很精美,所画也比较丰富。春秋战国的这些装饰性漆画皆单线勾描,并辅之以平涂色彩。许多人称之为“最早的油画”,这些“油画”只不过是利用油质的漆彩描绘,它的描绘,完全根据工艺品的性质决定,并未发挥油质颜料在绘画上作出的具有独特的表现,所以不能用西方油画的发展来理解。在我国古代,即使后来民间画门神之类也用“油画”,但在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上,与欧洲的古典油画是不相同的。
《女史箴图》中人物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所画妇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条。笔法细劲连绵,设色典丽秀润,据考证画风比《洛神赋图》要古,与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的风格有些相近。画卷中的山水与人物关系是人大于山,山石空勾不皴,也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