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表征信息
我们的大脑可以容下大量的信息:大多数人都知道怎样阅读、写作和说话。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可以记住几千张不同的图片。大量对大脑的研究集中在:大脑是怎样储存和表征如此丰富的数据的。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物件都能表征信息,有些物件(如图书、地图)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万维网直到1993年才出现,尽管这时互联网已经存在了多年。然而与大脑相比,即使是最古老的图书也是新来者,人类大脑表征信息已达数百万年了。
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一直试图弄清楚大脑是怎样储存和表征信息的。大约在100年以前,心理学家们开始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一问题。实验前,你要对实验的结果有所认识。科学家们称之为假说。在实验中,心理学家们找到了一些恰当的用以表达大脑如何表征信息的假说。记忆的过程是否像在你大脑中绘画一样呢?人们所熟知的故事是储存在“心灵之书”上吗?大脑对不同词汇的含义的表征就像字典一样吗?
重点提示
地图、书和图片都是外部表征。它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个世界的有用信息,同时有意省略了无用信息。
内部表征是大脑储存潜在有用信息的方式。
当我们想象某个图片时,我们使用的大脑部位与看图片的大脑部位相同。
想象的图片(也称心理表象)从某些方面来说和照片相似。
对图片的记忆受到我们对其诠释方式的影响。
尽管我们能记住几千张图片,但对细节的记忆消退得很快。
心理地图要经过几个月才能建立起来。
类别是包含名词、动词或抽象概念的物体组。
概念的定义属性观认为,所有的概念都可以通过属性组来描述。每一个属性都是必要的,所有的属性组合在一起才能定义概念。
类别成员资格不是“全或无”的,成员的特征各不相同。例如,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们把知更鸟归为典型的鸟类,而不归为企鹅类。
当人们想到某一类别时,总是会想到它的典型成员。
大脑是以特征联系网络的方式储存类别信息的。博弈论认为,信息储存在具体实例的网络之中。
人类大脑存有在特殊场景下发生的日常事件的普通信息。罗格·尚克和罗伯特·埃贝森将这一信息称之为脚本。
人们根据故事的广义主题,即图式对其进行了分类。
我们对某个场景下通常会发生事件的期待影响了我们对实际发生事件的记忆。
我们对故事的记忆能力受到故事意义的影响。
连接主义是大脑的一种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考虑到了大脑的生物性知识。
人们以各种方式分享信息。书是写出来的,图片是画出来的,地图是绘出来的。然而,书、图片和地图与它们代表的许多事物并不一样。例如,纽约地图并不就是纽约。书、图片和地图只是表征(表征就是给我们提供有效信息的物体)信息,它们会省略无效的信息。例如,纽约市的地图没有标出出入孔盖的位置(旅游者无须知道出入孔盖在哪里)。若将不必要的信息绘入地图中,将会使地图更难读。
心理学家将书、图片和地图描述为外部表征,它们与内部表征不同。内部表征是指大脑储存和表征潜在有用信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