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逻辑

任何一套有效的记忆系统(无论它是合成器,还是声音混合器、录像机、电脑中的硬盘,甚至简单文具柜)都需要做好3件事。它必须能够:

·编码(接收)信息;

·在长期记忆的情况下,经过较长的时间后能够很好地储存或保留信息;

·提取(能够存取)已被储存的信息。

拥有完美记忆的人

人们经常渴望拥有一个完美的记忆,但无法忘记也有其明显的弊端。下面的研究就表明了这一点。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在《记忆大师的心灵》(1968年)一书中报道了这个案例。在20世纪20年代,Shereshevskii(简称为S)是一名记者,他的编辑注意到S非常善于记住指令。不管S收到的简报有多复杂,他无须做笔记就能逐字逐句地复述出来。S认为这很自然,但是他的编辑劝说他去鲁利亚那测试一下。鲁利亚设计了一套更加复杂的记忆任务,包括超过100位的数字序列、毫无意义的音节组合、未知语言的诗歌、复杂的数字和复杂的科学公式。S能正确地复述出这些记忆任务,并能倒背如流。他甚至还能在几年后回忆起这些信息。

他的秘诀看上去是双重的。他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创造出大量的视觉形象,他还有联觉(联觉意味着某种刺激会记起不同寻常的感官体验)的能力。一种特别的声音会唤起特定的嗅觉,或者某一个单词可能唤起一种特别的颜色。甚至是,对于其他人来说枯燥无趣的信息,在S看来都是可以产生出生动鲜活的感官体验,不仅是在视觉方面,听觉、触觉和嗅觉上也是如此。

不幸的是,他的才能意味着S是按事实的原样子记住每件事。对于S来说,新的信息(如无聊的流言)引起了一系列不可控制的使人分心的联系。最后,S甚至连日常会话都难以把握,更不要说作为一名记者来工作了。他被迫成为一名专业的研究记忆术者,在舞台上表演他的特技。然而,他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因为他的记忆被越来越多的无效信息搅乱了。

figure_0099_0072
任何有效的记忆系统都需要完成这3项功能:编码即获得信息,储存即保留信息,最后能提取即存取信息。

继续以上述文件柜为例,你把文件放在某一个文件夹里,它就一直保存在那。当你需要它的时候,你会很容易找到这个文件。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查找系统,你可能不容易找到想要的文件。因此,记忆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包括接收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的记忆要有效地运行,那么编码、储存和提取这3个组成部分就必须共同运行好。

如果当信息呈现给我们时却没有注意到它们,我们可能不能对它们进行有效地编码,甚至根本就不能编码。如果我们没有有效地编码信息,就只能说我们把它们忘记了。对提取信息而言,可利用性和可存取性之间,常常会有一个重要的差别。例如,有时我们不能很快地想起某个人的名字,但感觉到它好像就在嘴边,呼之即出。我们可能知道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但是我们无法说出完整的名字。这就是“舌尖现象”。我们知道我们已经把信息储存在某个地方。在理论上,我们也可能使信息之为信息的那部分知识潜在地具有可利用性,但它目前却不可存取——我们无法想起它。

记忆失败可归因于编码、储存和存取这3个要素中1个或更多部分出现障碍。在“舌尖现象”例子中,就是恢复部分的功能趋于失效(参见下表)。因此,对于有效记忆来说,这3个要素都是必要的,只有1个要素是不够的。

记忆的发生过程

figure_0100_0073

记忆的类型和差别因素

figure_0100_0074
figure_0100_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