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如一的人值得信任

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饰和仪表上得来的,服饰是一个人的身份和个性的象征。毕竟,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在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仪表能一目了然。

一个应试者衣装得体自然会令老板赏心悦目,但华丽的外表未必能说明应试者能力的高低。企业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时装模特或电影明星。在用人的实际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往往被下属的外表和漂亮的言辞欺骗,委以重任,结果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因此,不以表取人,而以才用人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识人原则。

“人,都戴着一副假面具。”这是心理学家荣格的话,意思是说人都具有自己的实像和虚像,虚像是给人看的,体现真面目的实像却不易显露。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或多或少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双重人格。例如,有人平时通情达理,可醉酒后便出言不逊,胡搅蛮缠,尽管他醒酒后一再致歉,后悔不迭,其实他酒后之态才是他的真实面目。用人者对下属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假象迷惑。

人才是组织向前发展的前提,然而人才又是很难识别的。正如陈云所说:“了解人要了解得彻底,不是容易的事,严格地讲是很难的。”对人的认识往往要比对其他事物的认识复杂得多,这不只是因为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以至人本身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而且人以种种假象掩饰其本质的能力最强。因此,怎样把真才实学与滥竽充数、踏实肯干与投机钻营、贤能与平庸区别开来,从而保证真正的人才得到使用,这是古今中外的管理者都在潜心研究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认识人的本质有三大难点:一是易失度,一个人的全部历史表现长达十几年或几十年,且是多方面功过掺杂,使人很难准确全面地把握。二是易被惑,人的品德和外表往往不一致,且被识者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为大量现象,而将本质深藏于现象之后,“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若察之失准,用之则受骗上当。三难在识才者的素质差别上,在同一标准和条件下识人,由于管理者个人素质、能力的差别和认识的狭隘性,往往会出现仁者不见仁、智者不见智的情况,甚至发生误将人才当庸才的事件。

东汉诸葛孔明精于用人之道,他提出了几种识人方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段话是说,辨识人才应当向他提出矛盾的观点,看他的辨别能力和志向;同他反复辩论一个问题,看他的机智应变能力;请他出谋划策,看他运筹帷幄的能力;告知他濒临的危险,看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用酒把他灌醉,看他酒后的言论和真性情;让他有利可图,看他是否廉洁奉公;将要事托付于他,看他是否讲求信誉。

看人看本质

管理者不能被下属的外表弄花眼,而应由表及里,抓住他的本质,这样才能选准下属。

figure_0100_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