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不知的文学常识·中国卷
- 李小龙 张仲裁 杨飞
- 1830字
- 2021-04-01 21:34:01
吴侬小调与草原牧歌
——南北朝民歌
似乎是为了与同一时期文学的贵族化相抗衡,南北朝的民歌创作蔚为兴盛。无论是南方的山清水秀,还是北方的天高地迥,都能在人民心中激起美的感悟并发而为歌,展现出一种天籁自然之美。
江南地区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花木繁荣,风光明媚,并且观念也比较开放,人们普遍追求人生的快乐和感情的满足。所以南朝民歌集中抒写男女之情,而且绝大多数是以女子的口吻来表达对于恋人的相思和爱慕,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
《石城乐》、《莫愁乐》、《西洲曲》都是南朝民歌中的精品,展现了南方特别是当时文化中心建康(石头城、石城)的风土人情。这幅《乌衣晚照图》是后人想象的南朝石头城朱雀桥东乌衣巷的水乡风光,颇有古风。
南朝民歌善于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抒写悠悠的情思。比如《子夜四时歌·秋歌》中的一首: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秋风入窗,吹起罗帐,此时不经意地抬头,一眼望皎月。这圆圆的月亮勾起闺中女儿的情思,她想到远方的情人或许也在痴痴地望着月亮,于是便把自己的情思借这光华遥相传递。这种以景写情、情景相生的写法,在朴素的汉乐府民歌里是见不到的。
著名的北朝民歌《企喻歌》、《地驱乐歌》、《陇头流水》、《折杨柳歌》、《木兰诗》都被归入横吹曲辞。横吹曲,起初称为“鼓吹”,马上演奏,是军中之乐。其后分为两部:有箫笳者称为鼓吹,用于朝会道路;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于军中。上图是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的武平二年(570)北齐墓中壁画,再现了当时的演奏形式。
南朝民歌里最出色、写得最美的诗篇,当属《西洲曲》。这首诗描写一位少女从初春至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又运用了连珠格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一种回环婉转的旋律,声情摇曳,韵味无穷。
《幽州马客吟歌》、《紫骝马》、《企喻歌》、《折杨柳歌》等都是北朝民歌中的名篇,内容大多与马有关,这与当时的统治者多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有密切的联系。《企喻歌》中的“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骠”,《折杨柳歌》中的“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幽州马客歌》中的“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都反映了当时“马政”的兴起,已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上图是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的武平二年(570)北齐墓中壁画,是北朝武士骑马出行的情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名言警句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
——南朝《子夜歌》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千三,所有二千在。
——南朝《懊侬歌》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南朝《那呵滩》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朝《江南》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南朝《莫愁乐二首》
生长石城下,开窗对城楼。城中诸少年,出入见依投。
——南朝《石城乐二首》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敕勒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北朝《陇头行》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
——北朝《企喻歌》
北朝质朴豪放的民歌的作者是身处北方的各族人民。大漠平川,骏马为伴,造就了他们孔武强悍的精神: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矫健的骑手骑上快马才能显示出他的威猛,快马驮上健儿才能跑出它的威风。他们即使是歌唱爱情,也有粗犷的调子: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这首奔放朴野的爱情诗歌,把少女渴望出嫁的心情,表达得如此直露。至于北朝民歌的名篇,那是众所周知。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国,走出了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木兰慷慨从戎,驰骋沙场十余年,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而在凯旋之后功成不居,返回家园和双亲弱弟同享天伦。这位勇敢刚毅而又亲情浓郁的女英雄,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理想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