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北京的历史典故

为什么说“北京城是漂来的”

老辈人谈及北京来历的时候,总爱说这么一句话:“北京城是漂来的”。什么意思呢?这座千年古城、五朝名都会是漂来的?且不说内外城中大小胡同,您先到紫禁城,登上太和殿,看看那盘龙柱,每根盘龙柱高14米半,粗1米多,如此重量,怎么能漂来呢?

其实如果您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那龙柱顶天立地、堆彩如金,全是整材整料的金丝楠。金丝楠是哪里产的?云贵川湘深山老林哪!那怎么到了北京呢?难道真是漂来的?

是的,的确是漂来的。但这个“漂”是给形象化了,其实它们是被“运”来的。意思是说,建筑北京的各种材料都是从河上运来的。元代,北京叫大都,粮食、丝绸、茶叶、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都依赖大运河从南方向京城运输。而到了明代,建设北京城的砖石木料,亦是通过大运河运抵京城,于是民间老百姓就形象地说北京城是随水漂来的。

那么,修建北京城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通过什么河运来的呢?主要是通过京杭大运河。无论是元大都还是明清北京城的修建,所需的大量砖石和木料,大多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的:上好的木料来自南方的深山老林;上好的砖石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山东临清泥土质地细腻,烧制技术好又临近运河,那里烧制的砖“不碱、不蚀,击之有声,断之无孔”,遂成为建宫殿与城墙所需砖石的重要产地之一……

figure_0020_0001
明代北京城宫殿图

明朝永乐时期,皇帝将都城的地址选在了北京。当时的北京还不是今天的样子,连紫禁城都没有盖起来。为了彰显皇家威严,皇帝下令修建“史上最伟大”的皇城——北京城。然而由于工程浩大,修建北京城需要很多的砖石木料。如果只靠北京本地的供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负责施工的主管大臣提议将所需的砖石木料由南方运往京城。这些砖石木料体量巨大,如果走陆路费时费力,唯有走水路最为快捷省力,因此京杭大运河成了运输首选。

然而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如果将砖石木料运往北京城里,必须要通过通惠河。而通惠河有一个缺点,就是它的河床比较低,不能行船。怎么办呢?有大臣提议说,不如先将这些砖石木料卸到张家湾附近,然后走陆路转运至北京城里。该大臣的提议得到了认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原材料便储存在了张家湾附近。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张家湾附近依据储存的不同材料,渐渐地形成了各种厂,如皇木厂、木瓜厂、铜厂、砖厂、花板石厂等。后来,其中的皇木厂、木瓜厂和砖厂形成了居民聚落,最后发展成村庄。如今通州南部的张家湾镇,就有皇木厂村和砖厂村。这两个村子就是当年存放由京杭大运河运来修建皇城用的砖石木料的仓库。皇木厂村在张家湾镇的北侧、土桥村的东侧,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

关于皇木厂村,还有一个故事。

那是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当时的工部尚书宋礼受命采集建造北京城的木材。一天,宋礼在四川发现一片金丝楠木林,砍伐后辗转运输,最后沿京杭大运河运至北京,堆放在皇木厂。永乐皇帝见了大喜,将其中最大的高达六丈有余的一棵封为“神木”,没有将它用于建筑,而是作为“镇物”供奉,成为北京五镇之一“东方之镇”,皇木厂也因此被称为神木厂。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亲笔题写了《神木谣》,至今神木谣碑还立在北京星海钢琴厂院内。如今的皇木厂村已经发展成市级民俗旅游村,荣获“2007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不仅如此,现在皇木厂村内还留藏着大量的京杭大运河古迹古物,使皇木厂村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其实,北京城不仅营建材料是从大运河来,建城后供应北京城数十万军民的粮食,也是通过大运河运过来的。可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城的确是从河上“漂”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