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由来

卢沟桥,也被称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它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今天的北京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可以说,卢沟桥是日寇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吹响全民抗战号角的地方。

如今的卢沟桥因“卢沟桥事变”而驰名中外,但是这个抗战圣地的名字却长期被错写为“芦沟桥”。

figure_0063_0029
卢沟桥

卢沟桥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作广利桥。桥下有一条河叫作无定河,因这条河当时经常泛滥、河道不定而得名。后来到了清朝时期,这条河的下游修建了防洪堤,又改“无定河”为“永定河”。该河上、下游交接部分,因是卢姓族人繁衍生息聚居的地区,而被当地人称为“卢沟河”。随着岁月的流逝,“广利桥”也渐被人们以河名而替代,称之为“卢沟桥”。

由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卢沟桥中的“卢沟”的意思是“卢家沟”,而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长满芦苇的沟。相信,在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不会再有人将其错写成“芦沟桥”了吧!

其实,关于卢沟桥的名字,还有一个传说也相当有意思。

据说很久以前,在今天卢沟桥的地方,并没有什么桥,而只有一个渡口。当时有一个姓卢的商人在这个渡口的附近经商,生意做得非常红火。

一天,卢姓商人带着多年来经商所得的钱财,准备搭乘一个姓田的摆渡者的船回家乡探亲。想不到的是,这个姓田的摆渡者不是个正人君子,他看到卢姓商人携带很多钱财,便起了歹心,将卢姓商人推入永定河中淹死,霸占了他的钱财。

姓田的摆渡者自得了卢姓商人的钱财后,便不再摆渡了,也经起商来。

后来,姓田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对儿子十分疼爱。但到这男孩十岁的时候,每天都要打父亲三个嘴巴,不让打就又哭又闹,姓田的十分懊恼又非常无奈,于是便向一位老僧求教。

那个老僧对姓田的说:“你之前是不是害死一个姓卢的人哪!你这儿子就是他转世而来的,他今世向你报复呢!”

姓田的听了,非常害怕,便求老僧开恩救命。那老僧说:“让我救你也不难,只要你把劫走的钱财都拿出来修座桥,让过路人不再受你们这些人的坑害就行了。”

姓田的听了老僧的话,赶紧请来了一些工匠建桥。

半年后,桥建好了。姓田的便向老僧讨教桥名,那老僧微笑着说:“这座桥是你向卢氏还账而修建的,取‘一笔勾销’的意思,再加上你们这笔账是在水中而起的,用‘沟’代‘勾’,所以我看就叫作卢沟桥吧!”

从此,这里便有了一座叫作卢沟桥的桥,这个传说也传到了现在,警示着后人一定要弃恶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