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桥的前尘往事
朝宗桥,又被称为沙河北大桥,为七孔石桥。全长130米,宽13.3米,中间高7.5米,七孔联拱结构,桥两旁有石栏柱53对。位于昌平县城南10公里、沙河镇北0.5公里处,旁边就是巩华城。在此桥北端的东侧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立的螭首方座汉白玉石碑一座。该座石碑通高4.08米,宽1.1米,厚0.39米,碑额正背俱篆书“大明”二字,碑身镌刻大字“朝宗桥”。是明朝帝后、大臣谒陵北巡的必经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与卢沟桥、永通桥并称为“拱卫京师三大桥梁”。
如今的朝宗桥,经历了几百年历史风雨的洗礼,依旧坚固如初。用它的坚强和大气书写着一段段老北京城的历史。
关于这“朝宗桥”,方圆几十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大约是明朝的初期,那时候这沙河上并没有石桥。后来,明朝的皇帝在昌平修建了皇陵后,经常去皇陵,而去皇陵每次都需要跨过沙河,这样行走起来特别不便利。于是派两个人去修建一座石桥,这两个人中一个是赵朝宗,另一个是赵阿四。其中赵朝宗主修北大桥,赵阿四主修南大桥。
赵朝宗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他花费了一段时间进行摸底、选材,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所以工程进展得相对慢些。而赵阿四却非常狡猾,他在工料上搞了许多鬼,买那些便宜的低级材料,桥墩外面用石头垒,里面填的全是沙子,而剩下的钱便进了自己的腰包。而且为了省工钱,他经常催工,很快,南大桥就完工了。
皇帝得知赵阿四完工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大大犒赏了他。并向他问起北大桥的修建情况。赵阿四便陷害赵朝宗说:“那赵朝宗整日地吃喝玩乐、无心做工,离完工之日还早着呢!”
皇帝听了赵阿四的话,非常愤怒,便着太监去北大桥那里查看。那太监走到北大桥那里发现北大桥也快完工了。可是当时的赵朝宗听说南大桥已经完工心里很着急,只顾着赶工而没有好好地款待那太监,这可气坏了平日里就耀武扬威惯了的太监。太监二话没说就气哄哄地走了。
待太监走到了德胜门,看到赵阿四正等在那里。赵阿四见太监的脸色非常不好,心知肯定是赵朝宗把他给得罪了,这下可太好了!赵阿四乐呵呵地迎向那太监,专门找了一个酒楼热情款待了他,还悄悄地给了他很多银子,把他哄得开心极了,这才放下心来。
那个太监见到皇帝后,便把赵朝宗从头到脚批了个遍,说他如何偷懒,如何傲慢,工程如何糟糕,然后又把南大桥大大吹嘘了一番,皇帝听了又喜又气,喜的是南大桥的好,气的是赵朝宗的不是。
二人正交谈着,这时候赵朝宗也上朝来了,报告北大桥已经完工。皇帝正在气头上,见他来了,就沉着脸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哇!朕正想找你呢!南大桥早就完工了,你这北大桥怎么这么晚!”
赵朝宗说:“微臣只知道整日抓紧修桥,不知道南大桥为什么这么快就完工了!”
皇帝又问他:“你修得这北大桥花了多少钱啊?”
赵朝宗便把银簿呈上。皇帝一看急眼了,这北大桥用的钱可比南大桥用的整整多出了一倍哪!怒问:“怎么相差这么多,你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朝宗赶紧解释说:“微臣所用的料都是最实惠的,在施工中也不敢浪费一分钱。也想不通南大桥为何花费这么少。”
这时候,那太监站出来说话了:“据我调查,南大桥无论是用料、还是施工上都非常节约,而你们北大桥原本也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银子,那多出的钱都被你装进自己腰包了!”
这不是血口喷人嘛!赵朝宗听了太监的话,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越说不出来,皇帝越觉得是他贪污了。一气之下,便下旨斩了赵朝宗,反而对赵阿四犒赏加爵。
可是最终真相还是露出来了。几年以后,北京城遭遇暴雨,沙河水位暴涨。北大桥屹立在洪峰之中岿然不动,而南大桥则不同了,顷刻之间就坍塌了,桥墩里埋藏的沙子全都露了出来,被冲得干干净净。这时候皇帝才明白是自己被蒙骗了。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也为了为赵朝宗沉冤昭雪,他下旨斩杀了那个太监和赵阿四,又命人在北大桥的桥头竖起一座刻有“朝宗桥”三字的石碑。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朝宗桥依然坚固地屹立在那里,而南大桥早已不知去向。那里的老人们经常向孩子们讲述赵朝宗的这段往事,都赞他的兢兢业业、为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