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过去为何不设厕所

去故宫参观时,游客在欣赏中国古代皇家宫殿的同时,也不免会对皇家的衣食住行产生兴趣,在脑海中产生种种疑问,如皇宫里的人都吃些什么?穿些什么?他们的吃喝拉撒都是怎么解决的?尤其是当人们在遇到内急的时候,因游客众多而排队等候上厕所时,不免会发出这样的牢骚:“真不知道古代皇宫的人是怎么上厕所!”

是呀!紫禁城里的人都是在哪儿上厕所的啊,因为游遍整个故宫也没有见着哪儿写着“厕所”、“茅房”或者其他什么表明是厕所的招牌啊。

其实,在明清时期,紫禁城里是没有我们今天这种意义上的“厕所”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个就是为了避免环境被污染,尤其是夏天,会弄得整个宫殿内臭气熏天,影响皇家形象;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方便主子们,省得他们还得跑到厕所里亲自如厕。

那么,没有厕所,那些皇宫里的人平时都是怎么解决如厕问题的呢?

原来,上至皇帝、皇后,下至最普通的宫女,他们在“方便”的时候,都会使用便盆。而“方便”的地点便是净房,也就是大殿的一角。通常在“方便”时,他们会用布帘与外界隔开,并且便盆上都有盖子,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在便盆里放上炭灰和草木灰,甚至香料。一旦“方便”完,便马上将裹有炭灰的秽物倒入粪车,小便入马桶,随时处理,所以整个皇宫中绝没有一点异味。

一般情况下,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作“官房”,由专门的太监保管,平时不放在寝宫中,在需要的时候才传。“官房”材质好、制作精美、造型独特。例如,慈禧太后的官房便是用檀香木雕刻而成的,并且图案非常与众不同,官房的外壁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一条大壁虎,其四爪落地恰成为官房的四条腿,肚子鼓成大葫芦肚,成为装秽物的容器,尾巴卷成“8”字成为官房的把手。壁虎的头在上,往后仰,正好被人的手吻合地握住,壁虎的嘴略微张开一条缝衔住手纸,两只眼睛镶着红宝石,夺人注视。官房有盖,盖中浮雕螭虎(古代神兽,像狮虎)作为提手。大壁虎的肚子里装的是香木粉末,既干又蓬松。

其实,后世人称慈禧太后的生活非常豪华、奢靡,是有其来头的。从她的如厕程序的复杂程度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生活十分讲究的人。慈禧太后说要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得马上分头准备,有的去叫管官房的太监,有的去拿铺垫,有的去拿手纸。太监要用绣云龙黄布套裹着的官房顶在头上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外,请安以后,打开黄布套,取出官房,由宫女捧着送进净房里,宫女把油布铺在净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纸放进壁虎嘴里;太后方便完后,由宫女将官房捧出去,交给太监,太监仍然用布套包好,举到头上顶出去,清除完脏物后,将其清洗干净,而后再重新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细末,待下一次再用。

当年的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吃喝喝,到了晚年还患上了大脖子病,需要官房的频率特别高,将许多宫女折腾得劳累不堪。

帝后们在“方便”的时候,不仅工具非常精细、独特,所用的手纸也是宫女们用心制作出来的。这些宫女们会提前在细棉纸上喷上雾状的水,然后熨干再垫上湿布再次熨干,这样制作出来的手纸不脆不湿,而且没有纸毛、光滑有弹力。

这是皇太后等皇室贵族们的如厕程序,那么那些普通的宫女、太监们是如何解决内急的呢?他们的程序就相对简单多了。他们也有净房,通常设置在个宫院配房后的某个小屋内,里边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方便后,要把污物处理好,把便盆擦洗干净,放在茅凳下,以供后来的人使用。

清朝统治结束后,末代皇帝被赶出了皇宫。在清理皇宫的时候,当年宫内人“方便”时所用的那些器具也被一一清理,只剩下了空屋子,而这些空屋子和其他的屋子没什么大的区别,所以人们就不知道它们的真实用处了。所以,今天的人在游览故宫的时候,会以为故宫内根本没有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