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世界贸易格局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 5589字
- 2022-09-03 04:36:40
1.3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动的结构分析
2012年9月,央行公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在信息监测及时有效、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对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到,要“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限制的放松,营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开辟了道路。
2012年,人民币执行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计价结算货币与外汇储备货币的功能不断改善与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稳步增长,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则异军突起,特别是人民币直接投资成为了跨境人民币使用的新的增长点,推动了RII平稳快速增长。
1.3.1 人民币的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功能
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功能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自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显著增长,业务领域和品种稳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持续升温。截至2012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已达2.94万亿元,较2011年增加了41%。依托于中国国际贸易大国地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全球占比稳步提高,至2012年第4季度,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份额达到1.5%的历史新高(见图1—3)。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保持了平均46.39%的高增速。
图1—3 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
2012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大发展主要来源于制度创新与市场需求增加。为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中国政府在政策与贸易结算规则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进。2012年3月,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覆盖范围,使得中国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所有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2012年4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放宽部分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用审核第三方证明文件,大大简化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程序,降低了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成本。同时,国内贸易大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广东省推出了跨境人民币项目贷款、融资、担保,将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作为珠三角金融改革的突破口。中央、地方以及离岸市场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制度环境。推动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大幅增长的另一推动力来自企业的动机和实际需求,中国经济增长与贸易结构优化则强化了这一趋势。通过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贸易双方不仅可以降低甚至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而且还可以获得政策与融资优惠,提高资金效率,实现双赢。
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呈现出急剧增长后的理性回归特征。如图1—4所示,2011年第1季度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为0.64%,较2010年第1季度提高了1 561.18%,此后其季度同比增长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增长率的下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从激增到成熟稳定的一个合理且必然的过程。此后,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份额的进一步增长,需要大力改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软硬件条件,消除那些制约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内在、根本性因素。
图1—4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增长情况
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人民币进口支付高于出口收入,人民币通过净进口方式流出国界,升值收益外流,甚至一些资金带有显著的投机套利倾向,涌入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助推市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投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动机。一些出口企业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在上海与香港市场间进行汇差套利,将短期金融交易的投机性需求融入贸易结算,部分虚增或夸大了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该问题亟待注意,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此进行严格监管,而长期解决之道则在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创新。
1.3.2 人民币的国际金融计价结算功能
人民币作为国际金融计价结算货币的全球占比保持了较高速度的上涨趋势,并且有加速的迹象,特别是人民币直接投资成为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新的增长点。2011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综合指标见图1—5。
在2010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初期,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功能对RII总指标的贡献率较低,综合指标取值一直在0.027%~0.129%之间徘徊。2011—2012年,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功能综合指标进入高速增长期,同比增长率一度突破700%,2012年内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综合指标各季度同比增长率平均达到171.58%。
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指标的大幅上升来源于人民币在国际信贷、直接投资以及国际债券和票据方面的接受认可度提高、使用量增多。特别是,2012年人民币直接投资成为拉动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综合指标提高的主要动力。
图1—5 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综合指标
注: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综合指标由全球对外信贷总额中人民币信贷比重,全球国际债券和票据发行额、余额中人民币债券和票据比重,以及全球直接投资中人民币直接投资比重构成。
人民币国际信贷对于促进中国贸易发展、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依托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内银行业对外业务的开放,人民币跨境信贷量大幅增加,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指标稳步上升。2011年以来,人民币国际信贷规模迅速增长,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由2011年第1季度的0.19%上升至2012年第4季度的0.29%(见图1—6)。至2012年第4季度,人民币境外信贷存量已经达7 836亿元,是2010年初的8.07倍。
图1—6 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情况
然而,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指标同比增速呈现出理性下降趋势(见图1—7)。人民币对外信贷增量有所缩减,其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在于央行对跨境人民币贷款加强了管理。201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贷款业务范围进行严格规范,从而减缓了人民币境外贷款的增速。
图1—7 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增长情况
在控制投机性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的同时,为促进贸易的人民币贸易融资却得到大力支持。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迅速发展,数十个创新产品被广泛应用。资本项目管制也定向放松,允许跨国公司总部使用人民币资金进行跨境放款。2012年11月跨国公司总部人民币资金跨境放款试点政策注2推出,总部设在北京或上海的跨国公司,在规定的范围和资金额度内,可以与境外母公司(或关联公司)直接签订放款协议并约定放款利率,运用企业自有人民币资金进行跨境放款。2012年11月22日,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宣布为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办理对美国母公司(通用电气公司)1.5亿元人民币放款,完成全国首笔以跨国公司内部贷款形式出现的、以人民币为币种的跨境资金运作。2012年11月26日,渣打(中国)银行帮助某知名美资跨国企业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申请33亿元人民币跨境放款额度,用于支持该跨国企业中国区总部向其境外关联公司提供人民币单笔跨境放款,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民币跨境放款业务。跨境人民币放款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国际信贷中的人民币份额。
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认可度上升,国际环境的改善也成为2012年人民币境外贷款规模稳步增加的主要原因。2012年7月亚洲开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在TFP注3中使用人民币和印度卢比进行结算,以促进两种货币进一步应用于区内贸易结算。将人民币加入到TFP的结算货币篮子,有利于亚洲国家降低对美元、欧元等货币的依赖,扩大国际贸易与国际信贷中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2011—2012年人民币直接投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迅猛增长的过程(如图1—8所示)。2012年以来,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FDI)与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ODI)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2年底人民币直接投资累计规模达2 802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5倍以上,全球占比指标创2.18%的新高。
图1—8 人民币直接投资全球占比
尽管相对于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而言,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全球份额微不足道,但是这种强劲增长的趋势展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前景。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来源于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直接投资的巨大需求与投资结构的改善。2011年1月发布的《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所有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均可开展人民币ODI,2012年3月《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后,人民币ODI范围推广至全国的所有企业。2012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为304亿元。与此同时,中国良好的经济前景也推动了人民币FDI快速发展,人民币FDI的流向更加符合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投机性得到抑制。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操作细则的通知》发布,禁止人民币FDI投资房地产,以此促进境外人民币回流资金流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与真实项目对接。趋于规范严格的管理,并未影响人民币FDI的快速增长。2012年,银行累计办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2 536亿元,较前一年度增长了1.8倍。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吸收外资将逐渐减少,而在高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方面吸收外资则会有所增加。注4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人民币直接投资将有新的增长和发展空间。
2012年3月31日,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运用其在香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业务试点正式启动。RQFII在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多次扩容,2012年4月5日和11月13日分别增加500亿元和2 000亿元的RQFII投资额度。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批准RQFII增至24家,获批额度共计2 700亿元人民币。同时,新增投资额度主要投资A股,不受试点办法“投资股市不超过20%”的限制。RQFII在中国股票市场设立了多个ETF基金,投资需求非常旺盛。例如,南方富时中国A50ETF首次获批的50亿元人民币额度在两日内售罄,其后申请获批的人民币20亿元额度亦于短时间内全数售罄;2012年11月30日和12月6日分别再次获批30亿元和50亿元额度,总额度达到150亿元。华夏沪深300A股ETF于2012年5月28日首次获批50亿元额度;2012年10月30日再度获批30亿元额度,至2012年11月26日也全部售罄;2012年12月6日又增批50亿元额度,总额度达到130亿元。嘉实MSCI中国A股指数ETF基金之前获批的20亿元额度用完,在2012年10月30日,也获得新增的30亿元额度,总额度50亿元。2012年12月6日,易方达中证100A股指数ETF在一级市场发售,由于申购金额巨大,成交活跃,致使该基金获批的50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当日即被全额认购。扩大机构范围、放宽投资限制,使得RQFII成为境外人民币保值增值的主要渠道,大大提高了境外经济主体获得并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
债券市场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的发行规模稳步上升,截至2012年第4季度发行规模、债券余额规模分别达到41亿美元和580亿美元,在国际债券市场的份额分别提高至0.52%和0.27%。2012年,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发行和余额状况的综合指标的季度平均为0.41%(见图1—9)。放松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的管制,健全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是人民币国际债券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图1—9 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综合指标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了国内债券市场,拓宽了人民币回流渠道,满足了境外中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而且增加了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截至2012年底,已有100家包括境外央行、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世界银行)、主权财富基金、港澳清算行、境外参加行、境外保险机构和RQFII等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世界银行作为最大的国际金融组织之一,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投资中国的固定收益产品,参与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发展,意味着世界银行对中国金融产品安全性的肯定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此举大大增强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人民币金融市场的信心,拉动了人民币债券与票据的需求。
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放松了人民币债券发行审批流程。几家大型非金融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为185亿元。2012年4月,伦敦金融城举行伦敦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计划启动仪式,当月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第一只人民币债券,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2012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人民币债券。发债主体的增加,扩大了人民币国际债券的供给,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到人民币国际债券行列,无疑大大提升了人民币债券的国际竞争力。
1.3.3 人民币的外汇储备功能
依托中国的经济实力、贸易规模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储备资产的范围。目前,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菲律宾、尼日利亚、白俄罗斯等国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2012年3月,日本央行宣布将购入额度大概为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标志着人民币得到发达国家政府的认可,成为其外汇储备资产的组成部分。2012年5月,玻利维亚宣布增加人民币外汇储备。2012年6月18日召开的G20墨西哥洛斯卡沃斯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数额为430亿美元。随着中国在IMF的话语权的扩大,人民币将更多地进入到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资金交易活动中,并逐步发挥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