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社会整体舆情态势分析

喻国明 李彪

一、整体社会舆情特点概述

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特点基本可以总结如下:

(1)微博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第一信息源、舆论策源地。

(2)“两个舆论场域”将长期并存,但两者之间的话语权争夺处于此消彼长的趋势,虚拟社会话语场域有主导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趋势。

(3)社会民生话题、反腐倡廉和涉警涉法等议题是近4年的社会重点关注舆情,未来改革的重点、突破点乃至民心工程也在以上三个领域。

(4)社会族群认同感增强,尤其是社会公知群体,其在草根场域中的话语权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5)借助十八大新政,反腐成为本年度的主线,借力自上而下的反腐运动,加之民智已开,自媒体时代所提供的反腐机能恰如其当地切合了民众的反腐需求。各级各地政府也应该借此东风,用开明的姿态正面应对舆情的发展,用快速及时的务实调查赢取民众公信力。在新旧领导交替的关键时期,读懂中央指示,共建和谐社会,消除党内腐败顽疾,不失为一次难得的政改机会。

(6)社会化媒体时代整个社会参与到社会真实的“拼图游戏”中,社会真实的呈现成为一种有机的信息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实信息的产生,即所谓的谣言和流言,对网络谣言应该持一种相对开明和理性的态度,切不可一刀切,因为“谣言止于公开,公信源于透明”。

(7)在互联网关注每一个角落以及每一个人的情绪和不满的语境下,公权力部门审慎行使手中权力的同时,切不可排斥民意诉求和舆论监督。

(8)网民对社会阴暗面出现“审丑疲劳”,出现泛娱乐化趋势。从2012年的舆情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尤其是网民对社会阴暗面的事件出现了“审丑疲劳”,娱乐化的心态应势而生,泛娱乐化成为这一时期网民心理的典型刻画,其中不乏无奈和自嘲的辛酸,如屌丝等称谓。庆幸的是,泛娱乐化之后,大多数网民的神经并没有麻木,依然保持着或残存着那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探求事件真相的欲望。在老百姓看来,官方哪怕只言片语的回应即是一种态度,一种尊敬,哪怕这种回应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娱乐。不敢想象当有一天,新闻媒体再次发布某个公民又如何离奇死亡时,网民连看都不看,压根就不会有人去点击。这是人们对司法机关乃至公权力机关从失望到绝望的必然路径,也是一条公权力机关公信力彻底消亡之路。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有各种言论的博弈,否则,任何不据事实的偏袒都会造成阶层新的裂痕,使裂口越拉越大,终至无法修复。只有少数富人加上大多数穷人所组成的社会,其阶层对立之强和利益冲突之烈,是无法用任何说教和道德约束来统领整合的。社会越是贫富悬殊,穷人饱受压榨盘剥,富人的财富来历不明、来路不当,一看即官商勾结、权贵合谋的结合,哪怕是有枪杆的高压,哪怕有无所不在的恐惧,也无法抵挡社会动荡。